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电动法联合外加剂改良河道污泥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9:03

  本文关键词:电动法联合外加剂改良河道污泥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法 生石灰 脱水效果 污泥修复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疏浚法用于对河湖的清淤,此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河道污泥,该污泥含水率高、脱水困难,这使得污泥的运输,堆放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河道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其资源化土地利用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但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元素却成为制约污泥资源化农业利用的关键因素。电动法具有处理成本低、修复效率高、后处理方便的优点,但是其缺点是耗能大、作用时间长。生石灰是常用的污泥的重金属固化剂,笔者认为电动法的作用机理可以促进生石灰与污泥之间的反应,在提高污泥脱水效率的同时提高重金属的修复效果。论文通过电动法和外加剂联合修复河道污泥的试验研究,探究生石灰-电渗联合处理污泥的可行性。本文对安徽合肥环巢湖项目的疏浚污泥进行单独掺入生石灰处理、单独电动法处理及生石灰-电渗联合处理,通过含水率,抗剪强度,重金属含量变化来对比三种方法的效果。本文采用电动法联合外加剂对河道污泥深度脱水和修复,为污泥重金属去除技术和污泥脱水技术的利用进行有益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电动法和外加剂联合脱水的效率和效果;2.研究电动法和外加剂联合修复污泥的效率和效果;3.研究外加剂掺入比对污泥脱水和重金属修复的影响;4.研究不同掺入比情况下污泥基本物理力学性质。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表明:(1)单独掺生石灰、单独电渗污泥和生石灰-电渗联合处理污泥这三种方法都能够使污泥脱水,生石灰-电渗联合的方法即能使污泥深度脱水,又能减少能耗,同时能增强污泥的力学性质,是效果最佳的方案。(2)生石灰-电渗联合处理污泥时,掺入生石灰的量不同对污泥的脱水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当生石灰掺入比为2%时,该方法的脱水效果接近最佳。(3)通过重金属检测试验,单独掺生石灰、单独电渗污泥和生石灰-电渗联合处理污泥这三种方法都能够使污泥中重金属镉、铬、铅进行修复,其中生石灰联合电动法对污泥进行处理效果最佳,特别是对镉和铬这两种重金属元素。(4)掺入生石灰后联合电动法来处理污泥,能够提高污泥中镉、铬、铅的修复效率,同时能够降低污泥的酸性,针对本试验,当生石灰的掺入比为2%时,该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电动法 生石灰 脱水效果 污泥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851;TU4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1 绪论9-2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河道污泥的脱水10-13
  • 1.3 污泥中重金属的处理技术13-17
  • 1.4 电动修复的原理及应用17-21
  • 1.5 试验的选题依据、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21-25
  • 2 试验装置及方法25-31
  • 2.1 试验装置25-26
  • 2.2 试验方案26-27
  • 2.3 试样制作27
  • 2.4 试验内容27-31
  • 3 电动法联合外加剂对污泥深度脱水及强度的研究31-39
  • 3.1 概述31
  • 3.2 污泥含水率31-34
  • 3.3 污泥的强度34-36
  • 3.4 能耗分析36-37
  • 3.5 本章小结37-39
  • 4 河道污泥的重金属修复39-55
  • 4.1 重金属检测的实验39-41
  • 4.2 不同掺入比对污泥修复的影响41-43
  • 4.3 不同电压对电渗污泥修复的影响43-47
  • 4.4 生石灰-电动法联合修复污泥47-54
  • 4.5 小结54-55
  • 5 结论与展望55-57
  • 5.1 结论55
  • 5.2 展望55-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实践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7-59
  • 致谢59-61
  • 参考文献61-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琦;上海市将建7座污泥处理厂[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2 刘超;污泥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探讨[J];山西建筑;2003年15期

3 杨琦;;亚洲最大污泥处理设施全面开建[J];给水排水;2009年04期

4 王发珍;李天增;;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J];建设科技;2009年07期

5 ;中日研讨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建设科技;2011年05期

6 袁业飞;;“排污不治污”乱象何时终结?——聚焦中国污泥处理困境[J];中华建设;2011年11期

7 解广达;;用改变污泥处理场排除臭处理方法节约能量[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0年01期

8 汪恂,姜应和,李行家;炭化污泥与煤合成型煤的试验与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简东升,朱敬平,李笃中,彭晓峰;以天然气候进行污泥的冻融处理[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李小荣;污泥处理的发展过程及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江;;污泥低温碳化技术分析和应用实例[A];2012(第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静;梁轲;;炭化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洪;徐庆元;王华峰;宋宝增;;污泥处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A];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与固废污染控制——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健;;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分析[A];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俞锐;左明;王菲菲;;污泥直接制砖的可行性再分析[A];2009(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论文集[C];2009年

6 黄伟;俞林火;叶静;马军伟;郑纪慈;;污泥复肥的农业应用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董庆海;罗继亨;;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王峰;乔庭明;南文哲;任洪华;高坤;;济钢球团配加利用炼钢污泥[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陈玲;董庆海;;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Ⅰ)——污泥再生利用[C];2005年

10 贺建峰;;炼钢炼铁污泥的处理和应用[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佛山日报记者 孔德钦;高明现两万吨疑似印染污泥[N];佛山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梅;城市污泥处理“后遗症”[N];民营经济报;2012年

3 记者 唐爱平;污泥处理成环保热点[N];湖南日报;2012年

4 见习记者 程凤 通讯员 鄢祖海;武汉将建3座污泥处理厂[N];湖北日报;2013年

5 本报通讯员 徐晶锦 记者 晏利扬;绍兴打响反偷倒污泥之战[N];中国环境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姚伊乐;工业污泥还有价值可挖[N];中国环境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吴殿峰;黑龙江最大污泥处理厂投用[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张岳南;妥善处置工业污泥已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记者 杨永芹;破解污泥处理题[N];重庆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凯 巩劲标;盛泽:污泥变资源 环境受益 经济得利[N];中国水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欣强;A+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施万胜;污泥水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吴青;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庆;压实污泥作为尾矿屏障的可行性及微生物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杨珊珊;A~2MO-M工艺强化污水处理及原位污泥减量效能及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宋高举;基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的有害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7 姚杰;污水污泥与高灰熔点煤制备水煤浆及气化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8 戴前进;污泥热处置过程中二VA英和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刘亚利;剩余污泥强化预处理及其厌氧产酸产甲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黄兢;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捕集及对污泥微泡扩增的行为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拜得珍;红壤中污泥N、P、K释放及淋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2 王存坡;不锈钢冷轧副产污泥的优化利用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胡艳平;铜冶炼废水污泥电动修复装置与技术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4 王雨;预干燥污泥与煤矸石混燃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魏长河;化工废水处理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累积与分布特征[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6 李欢;大尺度污泥堆肥发酵槽吹吸式排风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为民;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有害物质的释放特性[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秀海;推流式生物沥浸反应器的设计及其在处理制革污泥上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丁平天;蚯蚓处理城市污泥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吴魏兵;蚯蚓对畜禽粪便的选择性及其处理畜禽污水处理厂污泥效果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8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08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