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绿色建筑与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雨水控制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6:00

  本文关键词:绿色建筑与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雨水控制利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建筑 雨水控制利用 低影响开发理念 绿色环保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都市化(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时城镇化率只有10.64%,20世纪末都市化率已达30%。2014年统计局公布经济指标指出,中国都市化率达到了54.77%,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会提高到60%左右。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建筑行业又是一个耗水量比较多的行业,城市水资源短缺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就需要我们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变原有的水循环系统,建造节水和环保型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是在规划建造节水和环保型建筑的发展趋势下演变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技术手段,“十一五”规划中,国家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从节地、节能、节水、节财、保护环境等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引导性的规范要求。随着建筑的发展,原有的标准不能满足现有的需要,“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对原有的标准进行系统性的修订,即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引入低影响开发理念(LID)对雨水进行控制利用,从而更好的实现绿色建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雨水是非传统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气候环境的破坏,建筑面积的增加,城市水资源匮乏问题脱引而出,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相应的措施对雨水控制利用,一方面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对雨水控制利用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阐述了国内外雨水控制利用体系,其次分析了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综合管理实践系统(储存系统、运输系统、过滤系统、渗透系统以及生物滞留系统)及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最后结合“永城建业联盟新城一期工程”分析了该工程规划设计中雨水控制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提出改造措施,研究内容对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雨水控制和利用具有实用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绿色建筑 雨水控制利用 低影响开发理念 绿色环保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01.5;TV21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24
  • 1.1 选题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2
  • 1.3.1 绿色建筑及其评价体系研究现状11-18
  • 1.3.2 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雨水控制利用研究现状18-22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2-24
  • 1.4.1 本文研究内容22-23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23-24
  • 2 基本理论研究24-30
  • 2.1 绿色建筑与低影响开发理论研究24-27
  • 2.1.1 绿色建筑的概念24
  • 2.1.2 低影响开发的概念24-25
  • 2.1.3 绿色建筑与低影响开发的关系25-27
  • 2.2 绿色建筑与雨水控制利用理论研究27-28
  • 2.2.1 雨水控制利用概念27-28
  • 2.2.2 绿色建筑与雨水控制利用的关系28
  • 2.3 本章小结28-30
  • 3 雨水控制利用技术研究30-44
  • 3.1 储存系统技术30-31
  • 3.2 运输系统技术31-34
  • 3.3 过滤系统技术34-37
  • 3.4 渗透系统技术37-39
  • 3.5 生物滞留系统技术39-42
  • 3.6 本章小结42-44
  • 4 低影响开发理念下雨水控制利用技术应用研究44-52
  • 4.1 城市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适应性分析44-45
  • 4.2 低影响开发对城市建筑的作用45-46
  • 4.2.1 形成高效多样的建筑空间45
  • 4.2.2 促进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45-46
  • 4.2.3 有效控制城市建筑雨水的问题46
  • 4.3 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46-50
  • 4.3.1 建筑空间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46-48
  • 4.3.2 城市道路空间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48-49
  • 4.3.3 城市公共场地空间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49
  • 4.3.4 城市绿地空间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49-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5 工程案例展示与分析52-64
  • 5.1 工程概况介绍52-53
  • 5.2 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雨水控制利用的设计53-57
  • 5.2.1 设计目标及原则53-55
  • 5.2.2 设计步骤与主要内容55-57
  • 5.3 问题分析与改造57-63
  • 5.3.1 问题分析57-58
  • 5.3.2 改造方法58-62
  • 5.3.3 效果分析62-63
  • 5.4 本章小结63-64
  • 6 结论与展望64-66
  • 6.1 结论64
  • 6.2 展望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6-68
  • 致谢68-70
  • 参考文献70-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洪,赵江,吴培关,王苏达,唐正光,杨叔;雨水口篦子排水量试验探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高婷;余拥军;左国友;;雨水口的管理与养护[J];山西建筑;2006年03期

3 曾晓岚;张智;丁文川;邓晓莉;;城市雨水口地面暴雨径流浓度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4 张继成;孙达;;对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的一点看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3期

5 闫庆武;;城市雨水口的管理与养护[J];天津建设科技;2007年S1期

6 朱其立;;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1期

7 孙昕;张德刚;;浅谈雨水口在城市道路上的设置[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8 李祥锋;;城市雨水口设计的探讨[J];市政技术;2010年01期

9 杨洋;陶月赞;;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浅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02期

10 张立辉;;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P;徐析;;城市分散式雨水管理景观基础设施[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张晓昕;;可持续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李正晖;;基于SWMM的生态小城镇雨水径流模拟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魏胜;王俊岭;张雅君;李俊奇;;屋面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综述[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3:城市防洪排涝与雨洪利用[C];2012年

5 付浩;罗琦;柳奇;;南京市雨水特征及利用研究——以典型住宅小区(聚福园)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3生态城市的水环境、水文规划与水生态修复[C];2014年

6 赵萌;;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北京科技园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环境规划)[C];2014年

7 刘义安;姜健;;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技术[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扬;留住雨水将渗透到城市规划中[N];北京日报;2005年

2 记者 白增安;邯郸推广新型联合式雨水口[N];河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吴伟锋 吴琪娜;逐一查雨水口 全力清疏淤堵[N];湄洲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立;贮留雨水 为河道输送天然清水[N];成都日报;2006年

5 唐开文;本市年收集雨水35万立方米[N];北京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予阳 来洁;积极主动迎雨水 广开路径巧利用[N];经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白振元 本报通讯员 侯一平;城市环境之殇:排雨水口遭污染[N];秦皇岛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夏海微邋实习生 李日税 通讯员 许平;杭州开篇做“水”文章[N];杭州日报;2007年

9 记者 赵晶磊;为了雨水排得出 留得住[N];首都建设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耿诺 实习生 赵洪潭;城市雨水找到多条“通道”[N];北京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海顺;城市新区生态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通;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中国城市雨水内涝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鹏;翼型雨水口箅子的水动力特性及泄流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何京莲;翼型导流式水箅子截留漂浮物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彭乐乐;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邓晓芳;高校校园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5 刘谦;成都雨水音乐花园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余李鑫;西安高新区不同下垫面雨水水质特征及LID利用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7 刘远哲;典型情境下西安市雨水利用量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牛聪聪;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花园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孙玉香;基于SUSTAIN模拟技术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规划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10 陈淳;低影响开发在海绵高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17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17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