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荷载作用下斜坡上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复合荷载作用下斜坡上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斜坡 竖向荷载 水平荷载 缩尺模型试验 数值分析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很多实际工程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多桩基不得不设在斜坡上。这类基桩均处于复合受力状态,一方面承担上部主体结构的竖向荷载,另一方面也承担较为显著的横向荷载作用。不可预见的地震作用产生的瞬时水平力,如正常使用状态下交通工具的制动力;桥梁桩基工程中的风、海浪、巨潮均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力和弯矩;而高层建筑、桥梁、海上油田钻井平台以及深基坑支护等工程进行桩基承载力设计时这些荷载作用均不能忽视。为研究基桩复合承载特性,本文提出在斜坡上桩基受到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桩基的承载特性研究。目前在建筑领域对斜坡上受荷桩的理论研究及试验分析都很少。为完善斜坡上桩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以及该种条件下桩型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文章基于室内缩尺模型试验和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斜坡上承受复杂荷载的单桩承载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和分析,主要的内容有:(1)利用室内缩尺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做了室内斜坡上的单桩在受到竖向静载荷作用下的试验,对其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缩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大型通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缩尺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缩尺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竖向荷载作用下Q-S曲线、沿桩体埋深应力分布曲线以及桩侧摩阻力变化曲线。(2)利用水平循环加载法进行斜坡上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对比水平荷载作用下数值分析与试验Q-S曲线结果,确定模型参数有效性的基础上,依靠ABAQUS对单桩水平试验进行1/2模型三维模拟分析,分析了桩顶侧向位移、桩身弯矩、土体变形规律等多个工作性状。结果表明:当水平荷载增大时,桩顶的水平侧移也随之增大,但在加载前期,由于受到竖向荷载的作用,桩顶侧移较小;在逐级施加水平荷载作用下,由于试桩周围土体的土压力作用,弯矩结果有正有负,到一定深度会出现反向弯矩,并且桩身弯矩沿着桩体自上而下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零,凸显了柔性桩的特点。(3)以前期试验及数值模拟积累的参数进行斜坡上单桩承载性能研究,依靠1/2模型模拟斜坡上桩基研究其竖向和水平承载特性。分析不同位置基桩轴力、侧摩阻力分布规律、荷载-位移变化规律、桩间土位移云图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当只有竖向荷载作用时,位于斜坡中间的P2桩的桩顶水平侧移最大,其次是斜坡底端的P1桩,桩顶水平侧移最小的是斜坡顶端的P3桩,当竖向荷载保持不变时,随着水平荷载的逐渐增大,桩顶的水平侧移也随之变大。当竖向荷载不变,随着埋深增大,土压力值呈“S”型变化。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当水平荷载和桩身应变片位置相同时,该截面处弯矩P1P2P3。桩身弯矩则表现出随着埋深自上而下先增加后减小,最后在E1处趋于零,桩身弯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距离桩顶3/7处。3)桩侧摩阻力最大值并未出现在桩顶,P1桩出现在D1-E1处,P2桩出现在C1-D1处,P3桩出现在B1-C1处。当水平荷载相同时,P1、P2、P3三根试桩在应变片相同位置处的侧摩阻力值P1P2P3。4)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土体弹性模量为10MPa时的桩顶沉降量约为40MPa时的桩顶沉降量的3倍。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土体弹性模量为40MPa时的桩身侧移量较10MPa时的桩身侧移量小,桩体的桩身侧移量主要取决于桩周的土体条件,当土质条件较好情况下桩身的侧移量小,土质条件较差时桩身的侧移量大。5)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斜坡上土体滑裂面自坡底转角处发生,呈弧线延伸至斜坡顶端。通过土工试验和数值模拟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位于斜坡中间的试桩有助于抵抗土体滑动变形,是桩基设计最合理的位置。
【关键词】:斜坡 竖向荷载 水平荷载 缩尺模型试验 数值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引言11-12
- 1.2 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荷载传递特性及分析方法12-14
- 1.2.1 水平荷载作用下弹性桩的计算方法12
- 1.2.2 m法12-13
- 1.2.3 双参数法13
- 1.2.4 p-y曲线法13-14
- 1.3 倾斜桩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前沿分析14-18
- 1.4 本文创新内容和研究方案18-21
- 1.4.1 创新内容18
- 1.4.2 研究方案18-21
- 第二章 试验研究21-35
- 2.1 模型试验方案21-26
- 2.1.1 试验材料21-22
- 2.1.2 试验装置22-24
- 2.1.3 试验加载方案24-25
- 2.1.4 测试内容与方法25-26
- 2.2 实验结果分析26-33
- 2.2.1 竖向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分析26-27
- 2.2.2 桩顶侧移对比分析27-28
- 2.2.3 土压力值对比分析28-30
- 2.2.4 桩身弯矩对比分析30-31
- 2.2.5 桩侧摩阻力对比分析31-33
- 2.3 试验结果总结33-35
- 第三章 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斜坡上单桩有限元分析35-63
- 3.1 引言35
- 3.2 ABAQUS软件中的本构模型35-36
- 3.2.1 土体本构模型36
- 3.2.2 桩身本构模型36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6-41
- 3.3.1 模型参数及几何尺寸的确定36-37
- 3.3.2 单元类型37-38
- 3.3.3 边界条件38
- 3.3.4 荷载加载方式38-39
- 3.3.5 地应力平衡过程分析39-41
- 3.4 竖向荷载作用下数值结果分析41-44
- 3.4.1 桩顶沉降规律分析41-42
- 3.4.2 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42-43
- 3.4.3 桩底土体变形分析43-44
- 3.5 水平荷载作用下数值结果分析44-47
- 3.5.1 土体和桩水平位移规律分析44-46
- 3.5.2 桩身位移规律分析46
- 3.5.3 桩顶侧移对比分析46-47
- 3.6 桩体位置影响分析47-56
- 3.6.1 桩体沉降量分析47-48
- 3.6.2 桩顶侧移对比分析48-50
- 3.6.3 桩身侧移对比分析50-51
- 3.6.4 土压力值对比分析51-52
- 3.6.5 桩侧摩阻力对比分析52-53
- 3.6.6 桩身弯矩对比分析53-55
- 3.6.7 安全系数分析55-56
- 3.7 土体模量影响分析56-61
- 3.7.1 桩顶沉降量分析56-57
- 3.7.2 桩身水平侧移分析57
- 3.7.3 桩身弯矩对比分析57-61
- 3.8 斜坡上单桩和普通单桩的区别61
- 3.9 本章小结61-63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63-67
- 4.1 结论63-64
- 4.2 进一步的研究与展望64-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长领,鲁周迅,王敬;复合材料桩的承载特性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03年03期
2 蔡先庆;王建立;;昔格达地层中单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0年03期
3 何志明;王海志;高睿;;超长单桩承载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土工基础;2010年02期
4 朱东剑;王金智;;土质对海上风电桩基础承载特性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3期
5 庄卫林;;桩基承载特性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西南公路;2004年03期
6 万林海,郭鹏,吴伟功;变截面挤扩桩承载特性的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05年17期
7 谢葳,刘欣,凌萍;格栅处理软土地基承载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姚勇;靠背式基础承载特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焦现召;董晔;;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特性及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7年04期
10 李结全;梁春贵;崔伟;;钦州市滨海砂岩厚填土区灌注桩承载特性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杰;刘杰;闵长青;张亦静;;软土地基中楔形桩竖向承载特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赵善锐;;桩的承载特性和分析方法[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黄质宏;孔思丽;;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特性试验及其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洪鑫;雷国辉;施建勇;;非均质土体对壁板桩承载特性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王义华;鲁晓兵;王淑云;刘晟;时钟民;;桶基在单、分层土下的承载特性试验研究[A];2003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黄雨;徐斌;;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7 熊厚仁;蒋元海;周兆弟;;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A];混凝土管桩生产技术创新专集[C];2013年
8 王旭;赵善锐;;黄土地层桩底压密灌浆挖孔灌注桩承载特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谭峰屹;雷学文;;粉喷桩多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探讨[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詹云刚;袁凡凡;栾茂田;;倾斜荷载下双层饱和黏土地基承载特性[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牛瑞涛;高强铝合金加筋薄壁梁屈曲与极限承载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徐丽娜;大直径桩基承载特性的仿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彭文韬;超长大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特性试验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蒋冲;山区高桥墩—桩基结构体系承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张连丽;软土地基上新型港工结构承载特性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任鹏;黄土地基超长基桩竖向承载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扬;盐沼泽腐蚀区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分析及其防腐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苏冠峰;多层岩溶区桥梁基桩竖向承载性状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3 孙晓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老黏土地区承载特性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4 马金栋;变截面工字型桩承载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谢超;砂土中挤土效应对抗拔桩承载特性影响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忠帅;既有建筑钢管桩基础开挖条件下承载特性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7 罗云烈;乌江岸坡特大桥桥墩桩基承载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秦子华;基于热—水—力—损伤耦合模型的高地温水工高压隧洞围岩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9 苏航州;黄土暗穴对公路桥梁桩基础承载特性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10 喻豪俊;斜坡碎石土地基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2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2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