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复杂岩体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微震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尺度复杂岩体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微震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震试验 复杂岩体介质 波速 衰减特性 Q值
【摘要】:采用全数字型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对深部复杂采空区岩体和上部露天台阶絮渣岩体分别进行了现场爆破应力波传播特性试验,利用P波触发时间和传播距离组成的离散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出应力波传播速度,结果显示深部复杂采空区岩体和上部絮渣岩体明显出现两个层状速度模型。利用应力波振幅和传播距离组成的离散点进行曲线拟合,并对应力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研究应力波的衰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应力波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且在数值上呈乘幂衰减;应力波衰减系数和应力波频率成正比,数值上呈三次多项式关系,高频成分应力波衰减更加明显。利用试验数据,分别计算出深部复杂采空区岩体和上部絮渣岩体的平均品质因子,计算结果分别为4.055和2.478,两者远小于一般原岩的岩体品质因子,说明复杂采空区和絮渣的存在对应力波的传播有很大影响。
【作者单位】: 长沙矿山研究院;厦门大学;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微震试验 复杂岩体介质 波速 衰减特性 Q值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0引言应力波在岩体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一直是岩土工程和地球物理领域热门的研究课题,受岩体介质不同和介质的不连续性等因数影响,应力波传播特性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统一的定量关系。针对应力波在岩体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吴文等[1]、寇绍全等[2]分别对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龙,郑斯华,刘杰,赵兴权,康英;广东地区地震动衰减和场地响应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1期
2 王大兴;辛可锋;李幼铭;高静怀;伍向阳;;地层条件下砂岩含水饱和度对波速及衰减影响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3 汪素云;裴顺平;许忠淮;张国民;俞言祥;潘华;;利用M_L振幅研究地壳横波Q值I:不同构造区的衰减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4 杜启振;孔丽云;韩世春;;裂缝诱导各向异性双乳隙介质波场传播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5 聂建新;杨顶辉;巴晶;;含泥质低孔渗各向异性黏弹性介质中的波频散和衰减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6 裴顺平;刘杰;马宏生;高星;苏金蓉;;川滇地区横波Q值动态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7 王辉;;用于岩体质量评价的地震波Q值计算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8 张霄;李术才;张庆松;薛翊国;刘人太;孙克国;张波;赵岩;;大型地下含水体对地震波特殊反射规律的现场正演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9 夏唐代;周新民;;气饱和土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J];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寇绍全,虞吉林,杨根宏;石灰岩中应力波衰减机制的试验研究[J];力学学报;198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清岭;赵海波;李来林;范兴才;;基于三相孔隙弹性理论的火山岩气层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分析(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8年04期
2 熊晓军;贺锡雷;蒲勇;贺振华;林凯;;高精度频率衰减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1年04期
3 赵军;侯克均;陈一健;文晓峰;;地层裂缝的各向异性横波传播特性实验分析[J];测井技术;2010年06期
4 佘艳华;苏华友;肖正学;练伟鑫;赵岩;杨君刚;;桥梁桩基冲孔桩施工的微振动响应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邹振轩;;应用Moya方法反演浙江地区震源参数和台站场地响应[J];东北地震研究;2006年01期
6 姜慧,胡聿贤,俞言祥,王喜珍,吕桂林;厚盖层场地的联合效应和强地面运动随机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7 史海霞;修济刚;陈章立;王勤彩;华卫;;用广义反演方法估算首都圈地区台站场地效应[J];地震;2009年02期
8 杨志高;张晓东;;首都圈地区地震视应力的计算及空间分布[J];地震;2009年04期
9 陈继锋;赵翠萍;杨立明;;甘肃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研究[J];地震;2010年01期
10 许英才;许文俊;李鸿庭;陈继锋;;利用数字地震波资料研究宁夏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和场地响应[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夕兵;宫凤强;周子龙;尹土兵;洪亮;;岩石类材料SHPB实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陶夏新;陶正如;王立媛;;对中国地震动衰减研究的若干看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3 尚永生;杨长春;王真理;陈发宇;范兴斌;;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气藏烃类检测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4 孙福利;杨长春;麻三怀;李波涛;;横波速度预测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5 刘红桂;郑斯华;缪发军;吴晶;;场地响应、震源参数与介质衰减同时反演的新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振春;王清振;;地震波衰减机理及能量补偿研究综述[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7 孙莲;吴庆举;汪素云;;中国东北及周边地区地壳横波衰减的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翰林;赵翠萍;陈章立;;首都圈地区Q值及场地响应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局新;彭真明;;基于Gabor变换的地震资料Q值计算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孙钧;潘鼎元;;岩石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杨溢;爆破荷载对蠕动边坡的累积效应及稳定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闯;岩石粘弹性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何现启;EDA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参数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姜慧;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中的场地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李子顺;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吴飞鹏;高能气体压裂过程动力学模型与工艺技术优化决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李志华;采动影响下断层滑移诱发煤岩冲击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陈同俊;P波方位AVO理论及煤层裂隙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冀强;零偏VSP资料的Q值反演方法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任江;井下铁矿开采中深孔爆破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3 王惠琳;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S波Q值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4 崔子健;判别小震群序列类型的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5 肖刚;岩体冒落诱发冲击振动特征及其动力响应机理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东;高地应力与爆破动载作用下喷锚支护结构响应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杜晶;不同长径比下岩石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姜洪涛;叠前CMP道集衰减特性Q值正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刘局新;地震信号叠前属性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小品;高精度频率衰减分析技术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淑华;张兴民;姜福兴;陈强;;微地震定位监测的深孔检波器及其安装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高文学,杨军,黄风雷;强冲击载荷下岩石本构关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李孝林,佟彦军;爆破地震传播规律及其激励特性分析[J];爆破;2004年03期
4 于亚伦,金科学;高应变率下的矿岩特性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0年03期
5 聂建新;杨顶辉;杨慧珠;;适用于更广渗透率范围含泥质砂岩的广义粘弹性BISQ模型(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8年04期
6 孙鹏远,孙建国,卢秀丽;PSV波AVO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4期
7 刘建华,胥颐,郝天珧;地震波衰减的物理机制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1期
8 马昭军;刘洋;;地震波衰减反演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9 卢明辉;巴晶;杨慧珠;;双相介质分界面上弹性波的反射与透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10 杨顶辉;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方程的有限元解法及波场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翔;信礼田;李占田;刘建武;苏敏;吴文学;;冲击载荷下花岗岩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卫华;节理动态闭合变形性质及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播[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莹;二维地震波场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邦慧,李志勇,魏富胜;京津地区Q值及平均应力降的分布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1982年04期
2 朱守彪;景泰地区Q值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初探[J];西北地震学报;1993年01期
3 张飞;陈世江;;多重分形理论中q值临界阈的探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季爱东;李铂;张坤;赵金花;钟普浴;;胶东地区地壳S波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响应的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年01期
5 闻则刚;ART算法的改进及其应用——面波Q值反演[J];华南地震;1998年02期
6 彭日仁;矩形谐振腔的Q值[J];嘉应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 梁劳,林美,江秋云;粤西地区的地震尾波Q值和尾波衰减特征[J];华南地震;1989年02期
8 王子潮;三种幔源石榴子石在高围压下的波速及其地球物理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2期
9 杨建东,徐远杰,张祖莲;采用纵向翼形管模拟水击波速[J];水利学报;1995年06期
10 周笠,蔡宏材;竞争扩散方程一类行波解的存在性与波速估计[J];数学物理学报;199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言;于智海;石泽全;任爱华;张永;;孔隙饱含水的岩石中弹性波的传播特征[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2 郭睿;王忆勤;燕海霞;李福凤;颜建军;许朝霞;;血液动力学在中医脉搏波分析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崔秀伟;;浅析低应变反射波法动力检测桩的完整性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吕祥业;陈贞;;浅析低应变法中桩基混凝土的波速与强度[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5 褚光;陈,
本文编号:624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2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