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住宅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21:30

  本文关键词: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住宅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住宅评价 全寿命周期 三维评价模型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摘要】:绿色住宅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外,还得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由于评价指标在不同的寿命周期阶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仅仅从规划设计角度去预测建筑的绿色性能是不科学的,其参考价值也是有限的。基于完善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的目标,尝试从资源节约、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3个方面建立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住宅评估体系,分析不同寿命周期阶段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并运用改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住宅绿色等级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关键词】绿色住宅评价 全寿命周期 三维评价模型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2046)
【分类号】:TU241.91
【正文快照】: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均住房面积的日益紧张,绿色建筑正逐渐受到中国政府部门以及房地产行业的重视。绿色住宅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自2001年起,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绿色建筑评估政策和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先后出台了《全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yN;王随林;王清勤;宋晓新;张旭;罗雪莹;;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J];建筑节能;2010年02期

2 吴冰;李朋;;基于模糊数学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3 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21期

4 吴坚;梁昌勇;李文年;;基于主观与客观集成的属性权重求解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5 崔杰;党耀国;刘思峰;;基于灰色关联度求解指标权重的改进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6 李明,张勇;模糊评判方法在住宅综合性能评估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韬;余承华;范珉;王晓军;;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施工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2 侯玲;;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3 张卫国;柴瑜;曹万立;;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翁金坤;邵国荣;;加强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5 李雷生;陈绪明;邓发前;;改进灰色关联度定权在城市桥梁设计方案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5期

6 刘煜;戴奥·普若萨德;;中国建筑师对绿色建筑评价的理解及选择——对一级注册建筑师的问卷调查[J];城市环境设计;2005年05期

7 夏璐;高虹霓;;基于熵权和改进TOPSIS法的装备费效评估[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06期

8 李红喜;郑中义;齐迹;;基于粗糙集的港口通航环境对航行安全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王yN;王随林;王清勤;宋晓新;张旭;罗雪莹;;国外绿色建筑中通风空调评价的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2期

10 叶臻;郁勇;周明;;PMC模式在绿色建筑项目中应用的研究[J];建筑节能;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怡;李岚;;浅谈生态小区及其规划、建设与管理[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2 雷丹;董靓;;绿色建筑评估与探索[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钱吴永;党耀国;;基于灰色关联定权的加权聚类法及其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崔杰;党耀国;刘思峰;谢乃明;;灰色多阶段动态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A study of Green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A];庆祝北京制冷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yN;王随林;王清勤;宋晓新;张旭;罗雪莹;;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中通风空调评价的分析[A];庆祝北京制冷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yN;王随林;宋晓新;张旭;;我国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框架研究[A];庆祝北京制冷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炜;水资源公允配置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宗成强;道路运输超限货物在途安全评估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建;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孝新;灰色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崔杰;灰色不确定系统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志宗;清洁生产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喻李葵;建筑环境性能模拟、评价和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翁奕城;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对策与实施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丰;中美粮食散装运输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刘福顺;河北金丝小枣主产区有机种植土壤适宜性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君;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4 于娇;研发团队中个人相对绩效评价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凌震亚;工业厂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李叶伟;多伦多绿色建筑发展经验及其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田浩;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建筑生成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慧颖;基于螺旋模型的ERP实施风险评价[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志兴;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模式研究及对上海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小龙;配电网运行经济性评价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遐龄;论绿色建筑体系[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2 吴本华;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及评价原则[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付晓灵;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绿色工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年01期

4 黄岩,张国春,王其藩,朱道立;一种新的计算组合预测权重的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5 张智慧,吴星,肖厚忠;北京市住宅建筑的环境影响实证研究[J];环境保护;2004年09期

6 杨艳,吴三江,苏凡;美国的绿色建筑评级体系[J];建筑;2003年07期

7 杜培龙,郭子雄;实施绿色施工:管理与技术双管齐下——基于ISO14001的建筑企业环境因素及管理措施[J];建筑;2003年12期

8 刘文权;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创建绿色施工企业[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1年04期

9 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樊治平,张全,马建;多属性决策中权重确定的一种集成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仕廉;王朝健;宋义辉;夏丹丹;;低碳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3期

2 甄兰平,邰惠鑫;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3年03期

3 赵峰;浅谈全寿命周期设计[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4年10期

4 陈晓红;李惠强;李华;;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几点思考[J];工业建筑;2006年04期

5 李晶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宏志;;LCC理论的室外给水管道优化设计[J];建设科技;2011年05期

7 金磊;北京应开展整体“安全奥运”的建设——写在北京申奥成功四周年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6期

8 金磊;北京开展整体“安全奥运”的建议——写在北京申奥成功4周年的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10期

9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工程勘察;2009年07期

10 胡俊涛;;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几点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山西建筑;2010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肇元;卢谦;;建筑物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研究[A];工程科技论坛第70场房屋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大会报告文集[C];2008年

2 李楠;吴亮圣;楚先锋;;全寿命周期节能环保住宅体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万小莉;周学军;;钢结构人居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性能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骁龙;;地源热泵系统实例分析[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5 周建;苗成森;;项目部如何对工程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6 白连瑞;;窗是影响节能建筑综合成本优势的重要因素[A];住宅建设的创新/发展(三)[C];2006年

7 钟小平;金伟良;;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框架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邓明胜;;混凝土结构全寿命周期中诸环节“绿色化”控制要点[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9 曾捷;;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确定和运作[A];2008天津绿色建筑论坛、2008天津建材行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吕强;周志华;王健;;天津市建设节能管理中心空调方案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建立建筑物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马琳;德国DGNB:丈量低碳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任荃;低标准设计让建筑“未老先衰”[N];文汇报;2007年

4 常州市城乡建设局 常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追求建筑“全寿命周期”[N];建筑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明;建筑物耐久问题引关注 专家建议政策资金支持[N];中国工业报;2008年

6 郭光;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N];青岛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和平;把深圳打造成绿色建筑之都[N];广东建设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月月;建筑如何绿色[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海霞;“春笋”盼“春雨”“新绿”馨四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建筑节能 看上去很美[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国波;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2 张荫;密肋壁板结构全寿命质量控制与建造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胡琦忠;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的核心指标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喻李葵;建筑环境性能模拟、评价和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李蔚;基于要素的建设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杨建平;太阳能居住建筑采暖系统优化决策及市场化推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兵;低碳建筑技术体系与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袁春燕;城镇房屋安全管理与应急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唐永忠;基于综合价值分析的太阳能建筑激励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曲成平;H型钢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的综合评价[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丁丁;基于全寿命周期我国绿色住宅建筑评估体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汪亚宁;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节能建筑项目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郭明珂;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4 汪久中;节能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5 彭德红;高校体育馆全寿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慧萍;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成本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魏亮华;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实践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杨沛;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改进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9 周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春建;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评价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7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27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8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