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2:17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乌鲁木齐市 生态城市 建设现状 比较分析 发展对策


【摘要】:乌鲁木齐是绿洲城市,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生态环境规划,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原因,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乌鲁木齐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选择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兰州等5个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结构指数为0.241,低于对比的5个城市;功能指数乌鲁木齐为0.271,远低于上海(0.615)、北京(0.466)和兰州(0.343),与西安(0.272)接近,略高于成都(0.222);从城市协调度来看,乌鲁木齐市的指数值为0.306,为6个城市的最小值,生态综合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北京(0.580)上海(0.579)成都(0.382)西安(0.380)兰州(0.360)乌鲁木齐(0.270),乌鲁木齐市生态化程度为第Ⅳ级,即生态化程度较低,为6个城市中的最低值。总体上为较发达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低。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应采取的关键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城市综合生态区划,做好城市生态规划;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3、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控制大气污染;4、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方法、制定科学的水价、优化配置水资源;5、合理布局城市景观生态,搞好城市绿化及荒山绿化。
【作者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 生态城市 建设现状 比较分析 发展对策
【基金】:青岛科技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XJEDU2005I08)资助
【分类号】:X321
【正文快照】: 乌鲁木齐市位居干旱区,自然生态环境原本比较脆弱,解放以后,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加之城市建设之初缺乏系统的综合规划,尤其是缺乏生态环境规划,致使乌鲁木齐市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天然生态系统退化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梅;钱翌;;乌鲁木齐市水磨河水环境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2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3 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4 王静;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5期

5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6 宋冬梅,肖笃宁,申元村;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7 王发曾;开封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开放空间系统优化[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8 阎顺,张春明,仇家琪,史家莉;乌鲁木齐旅游业与旅游资源开发[J];干旱区地理;2001年01期

9 周华荣,海热提·涂尔逊,汤平;乌鲁木齐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调控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1年04期

10 徐建华,卢艳,岳文泽,熊云波;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排序计算模型研究——以三西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燕;乌鲁木齐庭院绿地建设树种选择与结构配置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甘肃省14 个市州为例(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6期

2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3 秦旋;林格;;成渝高速公路综合贡献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4 刘启波;刘培芳;刘启泓;;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模式优化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5 盛周君;孙世群;;基于灰关联理论的生态省建设水平评价[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胡淑恒;陈广洲;;基于物元判定模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张耐红;;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8 姚闯;栾敬东;;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6期

9 李P;徐析;;生态景观设计要素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10 楚光明;宋于洋;王炳举;王雪莲;江萍;;案例教学模式在城市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峰;冯少茹;贾志海;;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汪家权;王振祥;胡淑恒;;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估[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饶欢;王涛;;土地管理中遥感技术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4 王红玲;聂庆娟;;以低碳理念为先导的快速路特色塑造——以河北省邯武快速路绿化景观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5 王海;尹珩;洪卫;;规划环评中低碳方案适应性分析研究实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汪宇明;蔡萌;;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路径[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7 蔺昕;孙铁珩;程昕;胡晓钧;李卉颖;秦奉达;;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阿瑾;;基于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工业遗产保护[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雄师;讨赖河流域水资源演变及其合理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欣;武汉城市乡村聚落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富;佳木斯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楚君;排污权水污染物(COD)初始分配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林;景观生态型校园绿化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郝海燕;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玉林;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平路;大连市来华留学生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卞晓庆;合肥市景观格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惠惠;节约型园林景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维奇;;浅谈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特点[J];安徽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2 张晓玲;果树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1期

3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4 邢振纲,辛志伟;天津环保产业行动纲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5 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6 邢振纲,包景岭,辛志伟;天津市经济、能源与环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1期

7 张浩,王祥荣,包静晖,闫水玉;上海与伦敦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及管理对策比较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2期

8 方一平,陈国阶,李伟;成都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2期

9 张坤民,温宗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6期

10 李房英,吴少华,雷波;福州市园林绿地植物应用调查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本清;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对厦门市城市化进程及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D];福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尼瓦尔.斯地克;范建忠;瓦哈甫.哈力克;;浅谈生态墙在乌鲁木齐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新疆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2 钟韩;苏王智;;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11期

3 于洪存;贾玉鹤;;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2011年01期

4 马倩;;乌鲁木齐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苏明礼;;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4年01期

6 张明芳;陈涛;;关于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的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7 葛竞天;;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城市建设[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8期

8 包陆森,王如松,Juergen Paulussen;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产业方法在其中的作用[J];产业与环境;2003年S1期

9 魏蒙亮;赵志培;刘斌;赵薇;;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城市建设[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2期

10 牛桂敏;;创建生态城市 塑造天津城市品牌[J];城市;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培;;生态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陈洁燕;;无锡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指标体系探讨[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曹阳;;关于黄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李志伟;姬巧生;;浅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徐洪喜;曾正云;孙江;;扬州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张建民;;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探索与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波;刘永强;;低碳生态城规划实现途径及创新研究——以无锡国家低碳生态城建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佩瑾;孙贻超;;天津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跃 张红梅;团代会代表盛赞生态城市建设[N];玉溪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苹;广州市政府代表团来深考察生态城市建设[N];深圳特区报;2009年

3 记者 万建辉 通讯员 胡建明;低碳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举行[N];长江日报;2010年

4 中共玉溪市委副书记 玉溪市人民政府市长 高劲松;以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为起点 加快推进玉溪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见习记者 万李娜;研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N];团结报;2010年

6 记者单宇;南湖生态城2011年首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7 记者 康君 实习记者 李春蓉;助推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N];雅安日报;2011年

8 记者 康君;助推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N];雅安日报;2011年

9 记者 陈军 通讯员 杨仲义;规划专家共议生态城市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绿色西安[N];西安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新;生态城市建设中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王彦鑫;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莫淑红;西北地区生态城市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基础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鹏;面向生态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及实践[D];同济大学;2008年

5 王崇锋;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傅明先;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城中村改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李秉荣;包头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8 贡璐;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定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9 孟晓军;西部干旱区单体绿洲城市经济增长中的水资源约束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10 郭丕斌;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转型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马倩;乌鲁木齐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文斌;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薛一梅;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经济学分析[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5 冯瀚文;创新视角下重庆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6 刘婷婷;我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张庆彩;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保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张凯军;从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看吉林省生态城市建设[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9 张云;城市化与生态化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机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谢涛;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产业体系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7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27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