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城市网络的一种算法及其实证比较

发布时间:2017-08-06 04:08

  本文关键词:城市网络的一种算法及其实证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网络 算法 生产性服务业 长三角 珠三角 城市区域


【摘要】:城市网络链接是考察区域空间组织的重要途径,基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PS)的城市网络算法分析更是国际上该领域方法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区域空间和企业层级为视角,在新近出现的分区核心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计算过程中对单一公司进行网络分析的改进方法,实现了网络分析中地理和层级的特征表达,同时规避了原算法中公司—城市的二模网络数据合并为城市—城市的一模网络数据所导致的信息损失,并以此实现了社会网络统计工具在这一算法的拓展应用。实证研究中,运用该算法对中国两大典型城市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的25个城市进行了网络检验,结果表明:与连锁模型算法相比,改进后的分区核心算法不但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特征和地理空间特征,并且邻近性、中间性、出度、入度等统计量得以运用,拓宽了生产性服务业城市网络的研究视野;另一方面,也发现,由于理论模型假说的演绎分析决定了城市网络的实际形态,因此,后续的生产性服务业城市网络研究的一个创新途径即在于多类型城市流的实证归纳。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地理与地球科学系;根特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城市网络 算法 生产性服务业 长三角 珠三角 城市区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184)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3KB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ZZ0022)~~
【分类号】:TU984
【正文快照】: 1引言全球化和信息化正深刻影响和重构着全球城市体系,对于地理空间而言则主要表现为不断加剧的空间差异性和不断增强的空间联系性这两种对立统一的复杂变化特征[1-3]。因此,城市和区域间的联系在这样的新背景下被重构,形成了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可以是区域、国家甚至跨国)相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子来;赵渺希;;经济全球化视角下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1期

2 谭一m:;杨永春;冷炳荣;李甜甜;;基于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视角的成渝地区城市网络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3 卢明华;;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发展[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4 赵渺希;刘铮;;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J];城市规划;2012年09期

5 吴康;方创琳;赵渺希;陈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影响下的跨城流动空间特征[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6 路旭;马学广;李贵才;;基于国际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布局的珠三角城市网络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7 倪鹏飞;刘凯;彼得·泰勒;;中国城市联系度:基于联锁网络模型的测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一m:;杨永春;冷炳荣;李甜甜;;基于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视角的成渝地区城市网络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2 韦江绿;罗震东;;基于高端时尚消费品销售空间的中国城市控制力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3 杨永春;冷炳荣;谭一m:;李甜甜;;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理论与方法及其对城市体系研究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4 林森;赵渺希;;基于新闻信息流的城市相互作用模型探讨——以重庆市为例[J];规划师;2011年S1期

5 赵渺希;刘铮;;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J];城市规划;2012年09期

6 李国平;王志宝;;中国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态势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王聪;曹有挥;宋伟轩;刘可文;;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构建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8 周静;彭晖;;金融视角下上海大都市多中心分工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04期

9 张静远;孙伟刚;童丽艳;李常品;;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Fibonacci Network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3年09期

10 陈国强;王宇平;刘盛华;;Centrality measure of complex networks based on resource flow[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阳;;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演化研究——基于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2 陈强;高峰;;基于网络城市理念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研究——以关中城市群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Qiu Xinyun;Wang Lifu;GaoYuan;Wu Yaping;;The Optimal Synchronizability of a Class Network[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Zhanshan Wang;Chao Cai;Junyi Wang;Hongjing Liang;;Design of State Observer for Discrete-time Fault Complex Interconnected Networks with Different Nodes[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王聪;;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特征分析——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6 张璞玉;;一体化视角下武汉“1+8”城市群产业整合——基于水平和垂直空间经济结构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李仙德;基于企业网络的城市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栋鸣;复杂金融网络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程进;我国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空间冲突及治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任小叶;基于复杂网络的金融市场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贾卓;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演变及优化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王钢;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文斌;煤矿事故领域知识元及相关模型构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郝俊卿;关中城市群产业集聚特征、机理及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冷炳荣;从网络研究到城市网络[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阿锋;陕西省城市层级体系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鹏;多中心组团城市干线道路网布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葛丽霞;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李阳;小城镇群网化发展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邱娟;中国风险投资的城市分布与网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永亮;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9 朱晓宇;基于复杂网络的舆论传播建模及演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周萌;亲属关系网络统计特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赵锦华;城镇体系分析系统的升级开发与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2 彼得·豪尔,王士兰 ,王之光;长江范例[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3 赵晓斌;王坦;;跨国公司总部与中国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与应用[J];城市规划;2006年S1期

4 王昊;龙慧;;试论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城镇群空间结构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9年04期

5 华晨;兰斯塔德的城市发展和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6 张俊;成渝城镇密集区建设与西部大开发[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4期

7 李红卫,王建军,彭涛,苏燕羚;珠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历史演变与趋势[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4期

8 韦亚平;赵民;肖莹光;;广州市多中心有序的紧凑型空间系统[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4期

9 唐子来;赵渺希;;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1期

10 王德;宋煜;沈迟;朱查松;;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进展回顾[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海燕;成渝城市群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三角高速公路运行信息互通第三次联络员工作会议召开[J];上海公路;2007年04期

2 ;长三角下半年试行高速路不停车收费[J];中国防伪报道;2008年07期

3 薛贵宝;虞晓;;上海铁路局加快铁路建设为长三角经济腾飞蓄势[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10期

4 史利国;;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初步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01期

5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测试技术及科学仪器研究中心成立[J];化学分析计量;2009年01期

6 ;“长三角”地区水、电、气三表检定技能比武启动仪式在苏州举行[J];江苏现代计量;2009年03期

7 杨汝万;双龙吐艳:从城市本位到区域带动竞争的上海与香港(节选)[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缪惟民;;精心打造联动发展的新格局"长三角印刷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J];包装世界;2004年06期

9 何育静;船舶配套业集聚长三角[J];中国水运;2005年04期

10 周钧;对长三角地区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铁路;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三角经济区小资料[A];长三角地区公交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纪晓岚;;上海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定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张殿发;杨晓平;童亿勤;;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一体化浅析[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小桐;;用新高度、新理念研究长三角都市圈公路的发展[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5 吕仁杰;;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环境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章铮;;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思考[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金本宽;;深化长三角港航能量整合与优势互补 构建区域水运经济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发展平台[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金本宽;;深化长三角港航能量整合与优势互补 构建区域水运经济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发展平台[A];江苏省航海学会2004年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陈小鸿;;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交通挑战和途径选择[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造奇;;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科技期刊发展[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科技期刊发展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虎;进军生产性服务业正当时[N];人民邮电;2008年

2 记者 丁波;西郊“2.5产业”渐成气候[N];解放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李宁;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商竞相入驻江桥[N];东方城乡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龚丹韵;回暖阶段上海如何加速转型[N];解放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柴国荣 邹建锋;台州生产性服务业悄然崛起[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记者 郑炜君;助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N];嘉兴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邵珍;为企业过冬注入“强心剂”[N];文汇报;2009年

8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黄建军;梅兰进军生产性服务业[N];泰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肖新华;新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N];温州日报;2008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煜;均匀设计的组合性质及其构作[D];苏州大学;2005年

2 余金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Zhao Peixin;[D];山东大学;2005年

4 吕翔;波长路由光网络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孙青芬;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李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樊文静;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及其形成机理[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银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若干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8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28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a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