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美科技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
本文关键词:讯美科技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下,土地供应形势日趋紧张,地价节节攀升,地王记录不断被刷新。开发商花越来越多钱买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如何实现商品价值最大化就成了首要问题。我们看到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建筑高度屡创新高,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体量,基坑也就挖的越来越深。规模巨大的基坑工程对其支护技术和理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在基坑支护技术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不断钻研。深基坑工程相关的设计及施工问题,成为近年来土木工程中最为活跃的技术领域之一。深基坑事故因其破坏一般具有突然性和突发性,土体受地质、水文、气象等复杂条件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单纯的从理论上去预估将要发生的问题。深基坑工程在设计阶段重视对支护结构及开挖过程进行设计验算、数值有限元模拟,在施工阶段注意深基坑工程监测,随时与设计结果进行对比,那么质量与安全也就有了一定的保证,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以深圳讯美科技项目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进行研究,该工程拟设三层地下室,基坑开挖周长达857.97m,面积达28696.16m2,在研究工程概况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必选,其结果是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方案。同时因其周边环境与开挖深度不同,整个深基坑分七段进行支护设计与计算。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算与稳定性验算,其结果满足基坑稳定性与规范要求;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结果满足基坑稳定性与规范要求;利用深基坑监测设计进行监测,其结果满足基坑稳定性与规范要求;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计算的结果、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果、现场监测的结果三方基本吻合,都满足基坑稳定性和规范要求。基坑开挖实践证明支护方案是正确的,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设计软件的应用是正确的,MIDAS/GTS有限元软件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对同类地区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基坑 桩锚支护 设计 数值模拟 监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课题背景12-14
- 1.2 桩锚支护结构研究现状14-17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18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技术路线18
- 1.4 本章小结18-20
-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20-28
- 2.1 工程概况20-21
- 2.2 工程地质条件21-26
- 2.2.1 地形地貌特征21
- 2.2.2 岩土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21-26
- 2.2.3 水文地质简况26
- 2.3 本章小结26-28
- 第3章 基坑支护方案比选28-34
- 3.1 常用深基坑支护结构形式28-29
- 3.2 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比选29-30
- 3.3 方案设计具体内容30-33
- 3.3.1 桩锚支护分段结构设计30-31
- 3.3.2 基坑支护结构参数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稳定性验算34-90
- 4.1 理正软件简介34
- 4.2 结构计算34-89
- 4.2.1 结构计算参数选择34
- 4.2.2 基坑北侧AD段(1-1剖面)支护设计计算过程34-39
- 4.2.3 基坑北侧AD段(1-1剖面)支护设计结构与稳定性验算结果39-44
- 4.2.4 基坑东侧DI段(2-2剖面)支护设计计算过程44-47
- 4.2.5 基坑东侧DI段(2-2剖面)支护设计结构与稳定性验算结果47-51
- 4.2.6 基坑东侧IJ段(3-3剖面)支护设计计算过程51-54
- 4.2.7 基坑东侧IJ段(3-3剖面)支护设计结构及稳定性验算结果54-59
- 4.2.8 基坑南侧JL段(4-4剖面)支护设计计算过程59-63
- 4.2.9 基坑南侧JL段(4-4剖面)支护设计结构及稳定性验算结果63-67
- 4.2.10 基坑南侧LO段(5-5剖面)支护设计计算过程67-69
- 4.2.11 基坑南侧LO段(5-5剖面)支护设计结构及稳定性验算结果69-74
- 4.2.12 基坑西侧OQ段(6-6剖面)支护设计计算过程74-77
- 4.2.13 基坑西侧OQ段(6-6剖面)支护设计结构及稳定性验算结果77-81
- 4.2.14 基坑北侧QA段(7-7剖面)支护设计计算过程81-84
- 4.2.15 基坑北侧QA段(7-7剖面)支护设计结构及稳定性验算结果84-89
- 4.3 本章小结89-90
- 第5章 监测设计90-94
- 5.1 基坑监测设计90-91
- 5.1.1 监测频率90-91
- 5.1.2 预警值91
- 5.2 监测点的设置91-93
- 5.3 本章小结93-94
- 第6章 基坑锚桩支护数值模拟94-103
- 6.1 数值模拟94-102
- 6.2 本章小结102-103
- 结论103-105
- 1、结论103-104
- 2、展望104-105
- 参考文献105-10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8-111
- 致谢1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四清;基坑支护设计的弹性抗力法[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2 朱定华,吉同筠;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基坑支护设计[J];江苏建筑;2000年03期
3 樊良本,徐惠芳,方洪青;对基坑支护设计中某些影响因素的估价[J];浙江建筑;2002年S1期
4 杨丽,杨觉,华村;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浅探——某21层高层住宅基坑支护设计实例的分析与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曹大燕,郭贱苟,童艳光,王岭;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基坑支护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06期
6 邓子胜;;深基坑支护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宋福渊;耿冬青;刘晓辉;;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管理的探讨[J];工程勘察;2005年04期
8 熊楚炎;杨晓波;;软土地区临河深基坑支护设计实例[J];浙江建筑;2006年08期
9 纪功;蒋德强;;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用实例[J];建筑安全;2006年10期
10 薛玉光;花国权;葛恒祥;张玉坤;;新百业广场10米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斗斗;郭小强;高福聚;;空客A320总装厂房基坑支护设计[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庞贵春;;宿迁某人防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实例[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雷斌;;深圳锦绣中华凤凰广场舞台16m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实践[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肖国营;甘中迪;;三林城配套项目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辑)[C];2009年
5 杨志银;李永年;李建超;;复杂条件下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刘利华;聂振刚;孙涛;;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A];全国首届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王明森;安凯军;王洪恩;;齐鲁商会深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与选择[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8 王明森;安凯军;王洪恩;;齐鲁商会深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与选择[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汪成;;四医大口腔医疗楼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飞;黄晓琴;;极复杂周边环境的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庆香;一路走来踏歌声[N];中煤地质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海涛;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嘉林;太原万达广场基坑支护设计与方案优选[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杨纪理;惠州市松湖商业项目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数值模拟[D];广州大学;2016年
3 王继锋;融汇商埠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张丹;台州某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5 张训玉;北京35中学深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法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杨俊岭;五里河基坑支护设计及其模拟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7 孙胜楠;讯美科技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8 单惠茗;长春国际金融中心基坑支护设计与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激扬;宏图香榭里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袁维坤;深基坑支护设计优化及工程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628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2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