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需求分析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匹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0:21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市需求分析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匹配研究
【摘要】: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为目标的智慧城市概念,在全球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智慧城市是当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国家住建部的号召下,许多城市的区、县都开展了试点,但部分城市在智慧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建设内容与城市需求不匹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时有出现。 国内部分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时缺乏对其概念的深入理解,因此制定的建设方案缺乏针对性,硬套模板、严重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效率,导致了大量的无效建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根据城市数据模糊匹配其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方法,以期提供城市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时的决策依据。 首先,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策略以及适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12345”模式,梳理了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并对其按照可能存在的需求情况进行层级划分。同时,本文定义了城市智慧化需求度,运用DPSIR(驱动-压力-状态-冲击-反应)模型筛选影响因素。并通过熵理论、G1法和模糊综合理论的综合运用,确定城市智慧化需求度的评语集隶属度,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的层级划分,采用模糊选择的方法,匹配与其相适宜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本文以杭州为例,对上述模型进行验算,最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提出了杭州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案,经过与现实状况的对比,本研究的成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关键词】:智慧城市 建设方案 模糊匹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F49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12
- 1.1.1 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10-11
- 1.1.2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问题11-12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3-15
- 1.3.1 研究内容及章节框架13-14
- 1.3.2 本文创新点14-15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5-17
- 1.4.1 研究及数据处理方法15-16
- 1.4.2 技术路线16-17
- 2 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理论综述及实践现状分析17-25
- 2.1 智慧城建设的内涵17-19
- 2.1.1 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数字城市18
- 2.1.2 智慧城市的理论模型18-19
- 2.2 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研究19-20
- 2.3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20-23
- 2.3.1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实践20-22
- 2.3.2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现状22-23
- 2.4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借鉴意义23
- 2.5 本章小结23-25
- 3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及层级分类25-43
- 3.1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25-26
- 3.1.1 城市建设思路的发展25
- 3.1.2 区别于智能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25-26
- 3.2 智慧城市建设策略26-30
- 3.2.1 明确智慧城市发展定位26-28
- 3.2.2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要求28-30
- 3.3 智慧城市建设的“12345”模式30-34
- 3.3.1 一套城市运营管理体系30-31
- 3.3.2 两大保障支撑措施31-32
- 3.3.3 三个信息基础平台32-33
- 3.3.4 四类城市管理方式33
- 3.3.5 五个应用服务系统33-34
- 3.4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梳理34-38
- 3.4.1 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体系34-35
- 3.4.2 智慧城市政策体系建设35-37
- 3.4.3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硬件建设37
- 3.4.4 智慧应用软件建设37-38
- 3.5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的层级分类38-42
- 3.5.1 智慧城市运营体系分类39-40
- 3.5.2 智慧城市政策体系建设分类40
- 3.5.3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分类40-41
- 3.5.4 智慧应用软件建设41-42
- 3.6 本章小结42-43
- 4 城市智慧化需求度匹配及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选择43-62
- 4.1 智慧城市建设驱动力分析43-44
- 4.1.1 智慧城市建设的内部驱动力43-44
- 4.1.2 智慧城市建设的外部驱动力44
- 4.2 城市智慧化需求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分析44-52
- 4.2.1 城市智慧化需求度的定义44-45
- 4.2.2 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智慧化需求度影响因素分析45-47
- 4.2.3 数据的获取47-51
- 4.2.4 数据的值域离散化处理51-52
- 4.3 基于城市智慧化需求度分析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匹配52-60
- 4.3.1 匹配模型的比较和选择52-54
- 4.3.2 基于熵理论和G1法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54-59
- 4.3.3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的模糊匹配模型59-60
- 4.3.4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选择60
- 4.4 本章小结60-62
- 5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选择实例分析62-68
- 5.1 杭州市城市智慧化需求度影响因素分析62-64
- 5.2 杭州市城市智慧化需求度分析64
- 5.2.1 建立模糊匹配矩阵64
- 5.3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选择64-67
- 5.3.1 直观选择64-65
- 5.3.2 模糊选择65-67
- 5.3.3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确定67
- 5.3.4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预期67
- 5.4 本章小结67-68
- 6 结论与展望68-70
- 6.1 结论68-69
- 6.2 不足与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件74-75
- 作者介绍7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娜;;徐州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年03期
,本文编号:637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3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