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视觉成像原理和视觉补偿效应下的建筑空间及形体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20:23

  本文关键词:基于视觉成像原理和视觉补偿效应下的建筑空间及形体量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型 视觉补偿 视觉成像 量化


【摘要】:人对建筑空间与形体的信息接收的最主要来源是视觉,继而在心理上完成认知并产生相应心理感受。在排除特定文化和个体差异下,空间与建筑场效应对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一致性。就学科而言,数字可以描述(狭义)空间的尺寸、形状与角度,但不能回答空间是如何存在以及如何具体“作用”于人的问题,因为心理感受是难以定量表述的,这也是人们把空间与造型手段更多地归于艺术范畴的原因所在。本文的逻辑基点是试图用“数理”来解释“艺术问题”,旨在让空间理论更加接近科学。本文首先以空间“最小单位”为线索回顾空间形制及原型的相关理论,总结这些理论在细化分析上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并指出当前各类设计理论在空间量化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文章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空间本身的组构问题。以格式塔心理学与视觉认知原理入手,研究原型空间的概念及其界定范围,以此为基本单元分析复杂空间的组构原理,寻求一套相对客观的空间解析与评估方法;第二部分是空间内外的关系问题。基于视觉成像和视觉补偿原理,结合SD法试图探索建筑形体对心理感受的场强测算方法,并实证这套方法如何为设计实践提供新的参考;第三部分是结合以上原理,对空间丰富程度的评价与测算进行研究,并展望量化研究对未来实现设计自动化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本文也总结了本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量化的精确性,调查样本的局限性以及心理实验的局限性等等。
【关键词】:原型 视觉补偿 视觉成像 量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0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导论7-1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8
  •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8-10
  • 1.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0
  • 1.3.1 研究目标10
  • 1.3.2 研究内容10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0
  • 1.4 研究的方法与结构10-11
  • 1.5 研究的特色与理论创新11-12
  • 2 视觉补偿效应下的原型空间12-28
  • 2.1 理论背景12-14
  • 2.2 关于量化的单位14
  • 2.3 空间的心理形成14-16
  • 2.4 视觉补偿效应16-22
  • 2.4.1 同平面下的点、线视觉补偿16-17
  • 2.4.2 不同平面下的点、线视觉补偿17-18
  • 2.4.3 线与面的视觉补偿18-20
  • 2.4.4 面与体的视觉补偿20-22
  • 2.5 原型空间的界定22-25
  • 2.5.1 一个实面时的情况22-23
  • 2.5.2 两个实面时的情况23-24
  • 2.5.3 三个实面时的情况24
  • 2.5.4 点、线、面共同作用下的情况24-25
  • 2.6 其他关于基本空间的判定方法25-26
  • 2.7 原型空间的配置26-28
  • 3 形体场研究28-49
  • 3.1“场”的概念28
  • 3.2 建筑的场效应28-29
  • 3.3 以芦原义信相关理论作为前提29-31
  • 3.4 场的量化31-40
  • 3.4.1 D/H理论的局限31-32
  • 3.4.2 平行面的视觉成像量化法32-35
  • 3.4.3 透视下的视觉成像量化法35-40
  • 3.5 复合形体场的量化40-41
  • 3.6 场的效用41-43
  • 3.7 建筑场的实证研究——以南昌市铜锣湾广场为例43-49
  • 3.7.1 基本情况43
  • 3.7.2 研究过程43-47
  • 3.7.3 小结47-49
  • 4 空间丰富性的量化评估49-55
  • 4.1 空间丰富性的概念49-50
  • 4.2 补偿系数50-52
  • 4.2.1 体积法50-51
  • 4.2.2 面积法51-52
  • 4.3 复合空间的丰富程度分析52-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59-60
  • 致谢60-6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敖日格尔;;干旱胁迫对小麦硝酸还原酶的补偿效应[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3期

2 高淑红;杨春丽;;生长冗余和补偿效应的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1期

3 郭相平,张烈君,王琴,郝树荣,王为木;作物水分胁迫补偿效应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刘英;曹晓珑;;强电场下高聚物绝缘中的应力转化与补偿效应[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2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会静;魏征;彭世彰;孔伟丽;;分蘖末期水分亏缺复水后水稻光合与荧光特性参数的补偿效应[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达 杨柳 特约记者 李新收;“补偿效应”带来的效应[N];人民武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施;群体评价的可塑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2 周勃;基于视觉成像原理和视觉补偿效应下的建筑空间及形体量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琳;华北地区小麦水分胁迫生理补偿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琴;玉米水分胁迫下补偿效应初步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孙嘉;不同产量稳定型双季稻杂交品种不同秧苗素质或移栽密度下的生长补偿效应差异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6 肖自京;不同产量稳定型双季稻杂交品种个体对群体动态补偿效应的差异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7 周海莲;叶片水势感应节水灌溉装置与蚕豆花期缺水补偿效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1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41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