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小城镇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09 17:08

  本文关键词:小城镇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小城镇 回迁社区 建筑外环境空间 经济性 实用性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回迁社区存在。受融资渠道与经营效益限制,回迁社区设计难以得到政府与开发商的重视,其建筑外环境空间难以满足失地农民的强烈需求,与商品房中对社区空间需求相对较小但环境适宜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失地农民回迁后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但他们乐于交往的心理和生活习惯的滞后及回迁后再就业的困难均导致其对户外空间、交往的需求更高。作为室外活动的物质载体,回迁社区的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很少有人关注,而新型城镇化一再强调小城镇建设要以人为中心,笔者由此提出本课题来关注失地农民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的设计以提升社区空间品质,满足失地农民的需求。本文首先对失地农民与农民、城市居民进行对比,将回迁社区分别与农村和商品房社区进行对比,了解到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主要特征为低造价与高密度。通过拍照、问卷、访谈等实态调研,了解己建回迁社区空间的建设、使用状况以及居民的活动倾向与满意度。总结社区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失败与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环境行为学、场所精神等理论和低造价、经济性的特征,分别从可达性、适用性、经济性、人性化、归属感层面对道路系统、景观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活动空间和场所空间五个方面提出适宜的解决策略与模式图。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展望,提出生态化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且社区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公众参与来实现。作为居民生活的延伸,建筑外环境空间是衡量社区质量的标准之一,对维护失地农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对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提升社区空间的品质,引起人们对失地农民精神、生活的关注,还能对当前持续建设的回迁社区提供一定参考,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 回迁社区 建筑外环境空间 经济性 实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7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小城镇发展与新型城镇化10-12
  • 1.1.2 回迁社区的建设12-13
  • 1.2 问题的提出13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3
  • 1.4.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4-18
  • 1.4.2 国外有关住区的研究综述18-22
  • 1.4.3 国外有关空间的研究综述22-23
  • 1.5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23-25
  • 1.5.1 地域背景——小城镇23
  • 1.5.2 研究主体——回迁社区23-24
  • 1.5.3 研究内容——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24-25
  • 1.6 研究方法25-26
  • 1.7 技术路线26-27
  • 2 小城镇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理论研究27-38
  • 2.1 居住主体的特异性27-29
  • 2.1.1 居住主体——失地农民27
  • 2.1.2 失地农民的特异性27-29
  • 2.2 回迁社区的特异性29-31
  • 2.2.1 回迁社区与保障性住房的差异29
  • 2.2.2 回迁社区与城市社区、乡村社区的差异29-31
  • 2.3 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的特异性31-32
  • 2.3.1 低成本、低造价31-32
  • 2.3.2 高密度、高容积率32
  • 2.3.3 实用性32
  • 2.4 理论依据32-37
  • 2.4.1 需求层次理论32-34
  • 2.4.2 环境行为学34-36
  • 2.4.4 场所精神理论36-37
  • 2.5 本章小结37-38
  • 3 小城镇回迁社区实态调研38-61
  • 3.1 调研相关38-39
  • 3.1.1 操作模型38
  • 3.1.2 调研对象选取38
  • 3.1.3 调研方法38-39
  • 3.1.4 调研对象的区域概况39
  • 3.2 调研对象概况39-48
  • 3.2.1 新怀新村39-42
  • 3.2.2 新星小区42-45
  • 3.2.3 淝南家园45-47
  • 3.2.4 概况对比47-48
  • 3.3 调研对象关联分析及问题总结48-60
  • 3.3.1 道路功能单一48-50
  • 3.3.2 景观繁杂50-52
  • 3.3.3 配套服务设施自发建设52-53
  • 3.3.4 可活动空间匮乏53-59
  • 3.3.5 场所感缺失59-60
  • 3.4 本章小结60-61
  • 4 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61-77
  • 4.1 失败案例反省61-64
  • 4.1.1 被推倒的Pruitt Igoe61-63
  • 4.1.2 被拆除的Cabrini-Green63-64
  • 4.2 成功案例借鉴64-76
  • 4.2.1 日本——幕张滨城64-67
  • 4.2.2 新加坡——达士岭组屋67-70
  • 4.2.3 香港——公屋70-73
  • 4.2.4 宁波——东部新城73-76
  • 4.3 小结76-77
  • 5 小城镇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策略77-131
  • 5.1 基于可达性的道路系统设计77-84
  • 5.1.1 与小城镇融合的道路系统77-78
  • 5.1.2 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78
  • 5.1.3 生活性的慢行街道78-82
  • 5.1.4 多义性的静态交通系统82-84
  • 5.2 基于实用性的景观环境设计84-89
  • 5.2.1 景观设计原则85-86
  • 5.2.2 基于生产性的宅前绿地86-87
  • 5.2.3 基于观赏性的节点绿地87-88
  • 5.2.4 基于可持续性的屋顶、垂直绿化88-89
  • 5.3 基于经济性的公共服务设施设计89-95
  • 5.3.1 布局合理的商业网点90-91
  • 5.3.2 经济实用的社区家具91-93
  • 5.3.3 考虑老年人的细部设计93-95
  • 5.4 基于人性化的活动空间设计95-123
  • 5.4.1 回迁居民的行为特征95-96
  • 5.4.2 多样性空间层次设计96-105
  • 5.4.3 社区入口空间设计105-106
  • 5.4.4 广场空间设计106-114
  • 5.4.5 宅前空间设计114-118
  • 5.4.6 道路节点设计118-119
  • 5.4.7 边界域的利用119-123
  • 5.5 基于归属感的场所空间设计123-129
  • 5.5.1 增强社区边界的可识别性设计124-125
  • 5.5.2 地域元素转译的细部设计125
  • 5.5.3 传统元素再利用的标志设计125-126
  • 5.5.4 生活性街道的界面设计126-128
  • 5.5.5 多义性的仪式空间设计128-129
  • 5.5.6 近人的小尺度空间设计129
  • 5.6 本章小结129-131
  • 6 小城镇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展望131-138
  • 6.1 空间形态层面131-133
  • 6.1.1 走向生态化131-133
  • 6.1.2 重视安全感、归属感133
  • 6.2 社会层面133-137
  • 6.2.1 避免空间分异的混合聚居133-134
  • 6.2.2 加强公众参与机制134-137
  • 6.3 本章小结137-138
  • 结论138-140
  • 参考文献140-1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44-145
  • 附录A 调研问卷与记录145-147
  • 附录B 自集合住宅与全集合住宅147-148
  • 附录C 半集合住宅148-150
  • 致谢150-1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敬威;;试论社区广场的设计与营建[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年07期

2 龙灏;;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拜盖宇;范钦栋;牛丽娟;;对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内自发性商业现象的思考——基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五州社区调研[J];中国名城;2013年09期

4 石忆邵;;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J];经济地理;2013年07期

5 陈浩;陈雪春;谢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职业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6 武德俊;;探访建成十年后的贝丁顿零碳社区[J];节能与环保;2012年10期

7 钱云;武旭阳;冯霁飞;;Byker Wall住区[J];住区;2012年03期

8 赵民;;国外新城发展经验借鉴[J];上海城市规划;2011年05期

9 李晴;钟立群;;超高密度与宜居 新加坡“达士岭”组屋[J];时代建筑;2011年04期

10 姚栋;;保障性住房的绿色趋势——3个美国案例的研究与思考[J];建筑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马静;郑州市增进交往的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思言;转型时期华北小城镇农民社区住居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范恩闯;商品房工程中回迁房项目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3 周逸骏;香港公屋住区外部空间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钱澄;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国内外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冯琮亮;居住区场所感的营造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于海;小城镇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7 黄婷;江苏农村拆迁安置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王颖辉;西安市住区宅间交往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杨冰;社区步行空间系统化设计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6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46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