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9 18:34

  本文关键词: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超高层建筑 长周期结构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弹塑性分析 抗震性能 倒塌分析 刚度


【摘要】: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关键控制因素。首先对中美两国典型抗震规范或规程中有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最小基底剪力)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美国规范中最小基底剪力的处理方法,以位于我国设防烈度7度区的一超高层建筑为例,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地震剪力取值方法,按照8度地震设防烈度设计了两个不同的结构模型。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了两个模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差异,分析了长周期地震动对两个模型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两个模型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楼层设计剪力来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方案与提高结构刚度的方案相比,其抗罕遇地震的性能基本相当,而抗地震倒塌能力更好,设计难度和建造成本会更低。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长周期结构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弹塑性分析 抗震性能 倒塌分析 刚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22804,5126112037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2024) 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131071)
【分类号】:TU973.31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基本都是基于加速度反应谱确定地震作用。长周期地震动记录中的速度或者位移特性对结构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坏性[1],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加速度反应谱的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法所确定的地震剪力,并不能很好地反映长周期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新征;叶列平;;基于IDA分析的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1期

2 陆新征;林旭川;叶列平;李易;唐代远;;地震下高层建筑连续倒塌数值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1期

3 李俊;王震宇;;超高强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8年10期

4 汪大绥;周建龙;姜文伟;王建;江晓峰;;超高层结构地震剪力系数限值研究[J];建筑结构;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清;赵世春;;基于IDA的网壳结构动力失稳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黄诗贤;叶献国;;巨型框架结构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抗震性能评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陆新征;马玉虎;陈浩宇;周萌;叶列平;;7度区典型框架教学楼抗震加强措施效果对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4 唐代远;陆新征;马玉虎;叶列平;李易;;钢支撑滞回模型及防倒塌加固效果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4期

5 陆新征;施炜;张万开;叶列平;马玉虎;;三维地震动输入对IDA倒塌易损性分析的影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6期

6 李易;陆新征;叶列平;任爱珠;;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连续倒塌数值分析模型[J];工程力学;2012年04期

7 陆新征;张万开;柳国环;;基于推覆分析的RC框架地震倒塌易损性预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4期

8 施炜;陆新征;叶列平;曲哲;;建筑结构倒塌分析的单自由度模型[J];工程力学;2012年10期

9 杜永峰;王小虎;;多维地震激励下串联隔震结构的倒塌模拟[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年06期

10 韩建平;杨军平;;考虑结构构件退化特性评估大震下RC框架抗整体性倒塌能力[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亚勇;高孟潭;叶列平;陆新征;钱稼茹;;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方案[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陆新征;马玉虎;周萌;陈浩宇;叶列平;;箍筋约束对典型RC框架教学楼抗地震倒塌能力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唐代远;陆新征;马玉虎;叶列平;陈适才;;汶川地震典型教学楼附加BRB支撑防倒塌加固效果分析[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姚攀峰;张义元;;高层及超高层房屋抗巨震的探讨与应用及实现[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婧;施工缝的模型化及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吴巧云;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黄仕香;混凝土结构落层倒塌碰撞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泽玉;基于特征参量分析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邢帆;钢管拱桥近断层地震响应及动力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杨文侠;Y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勇;非一致地震激励下高架连续梁桥动力响应与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李易;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9 左琼;基于冗余度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评估[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

10 芦燕;大跨度拱型刚架结构倒塌破坏机理及其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明;底层架空的填充墙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明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落层倒塌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刚;多层钢框架倒塌储备能力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4 许文祥;地震作用下单层网壳结构数值模型及抗倒塌设计方法[D];天津大学;2012年

5 张锡成;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概念设计思想及抗滑移倒塌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郭晶晶;基于不同场地条件下空间拱桁架地震反应特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黄振兴;钢框架抗连续倒塌的等效荷载放大系数及易损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边冠博;汶川地震的主余震统计特性及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小虎;多维地震激励下串联隔震结构倒塌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朱翔;近场地震作用下不规则隔震结构的倒塌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金河,于亚伦;应用有限元和DDA模拟框架结构建筑物拆除爆破[J];爆破;2001年01期

2 宣纲,顾祥林,吕西林;强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过程的数值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6期

3 周健,屈俊童,贾敏才;混凝土框架倒塌全过程的颗粒流数值模拟[J];地震研究;2005年03期

4 吴建华,蒲心诚,刘芳;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叶列平;陆新征;马千里;汪训流;缪志伟;;混凝土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J];工程力学;2006年S2期

6 汪训流;陆新征;叶列平;;往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07年12期

7 陆新征;李易;叶列平;马一飞;梁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S2期

8 蒲心诚,蒲怀京,王勇威,王冲;千米承压材料的试制与性能研究[J];混凝土;2003年03期

9 蒲心诚,严吴南,王冲;硅灰对150MPa超高强高流态混凝土的强度及流动性的贡献[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年01期

10 蒲心诚,严吴南,王冲,万朝均,白光,何桂;100~150MPa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冲;特超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日权,任鹏;超高层建筑燃气设施安全问题的探讨[J];山西焦煤科技;2004年03期

2 陈颖辉,黄明;浅谈高层建筑的发展[J];昆明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郭彦杰;;浅谈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3期

4 杨小珊;;对超高层建筑中泵送混凝土有关问题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年07期

5 吕明芳;;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6期

6 侯石涛;城乡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勘察动向[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年04期

7 赵基兴;超高层建筑串连分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J];中国给水排水;1996年05期

8 蒋冬青,钱榴云,刘湘欣,张铁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及其装饰与防火[J];国外建材科技;1997年04期

9 杨宗放;;我国高层建筑中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体系的应用[J];OVM通讯;1999年02期

10 郑重;超高层建筑──仿生建筑[J];全球科技经济w,

本文编号:646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46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