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状材料颗粒破碎过程分析
本文关键词:粒状材料颗粒破碎过程分析
【摘要】:采用离散元方法生成由一定粒径范围小颗粒组成的等粒径颗粒团,颗粒之间定义为平行胶结方式。通过模拟圆形颗粒团在两种不同排列方式下的双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侧向应力下颗粒破碎的过程、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等。结果表明:低侧向应力下,试样颗粒先滑移转动、后破碎,致密排列下,出现剪胀现象;高侧向应力下,试样两端颗粒有少量滑移、转动,然后发生破碎,并向试样中部发展,形成剪切带。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颗粒破碎 剪切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215301)
【分类号】:TU41
【正文快照】: 粒状材料是由大量离散体颗粒相互作用组成的具有复杂力学特性的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比如堆石体和粗粒料等。粒状材料内部存在许多肉眼难以观测的微裂纹,而且其颗粒组成大都具有天然或人为造成的棱角,材质上比较脆弱,即使施加不大的压力时也易发生颗粒破碎,从而导致粒状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万雨;覃燕林;刘恩龙;刘秀平;罗才鹏;;粗粒土颗粒破碎大型直剪试验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02期
2 周解慧;冯春辉;;粗粒土大型直剪试验的二维离散元模拟[J];土工基础;2012年04期
3 毕忠伟;孙其诚;刘建国;金峰;张楚汉;;双轴压缩下颗粒物质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J];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4 刘恩龙,沈珠江,陈铁林;棒状结构体试件破损过程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5 孔德志;张丙印;孙逊;;人工模拟堆石料颗粒破碎应变的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6 魏松;朱俊高;钱七虎;李凡;;粗粒料颗粒破碎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寒;周健;赵振平;张姣;;粗粒土强度特性及颗粒破碎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08期
2 张成朋;杨贵;刘汉龙;孙逸飞;;玻璃球动弹性模量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3 ;A 3D bounding surface model for rockfill material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11期
4 王琛;詹传妮;何鹏;张建卫;李黎;;堆石蠕变与颗粒破碎特性三轴试验[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5期
5 刘汉龙;孙逸飞;杨贵;陈育民;;粗粒料颗粒破碎特性研究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王燕;胡晓丽;李玲玲;袁洪印;;土壤行为的离散元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年09期
7 胡万雨;覃燕林;刘恩龙;刘秀平;罗才鹏;;粗粒土颗粒破碎大型直剪试验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02期
8 程婷;胡振兴;;颗粒破碎在直剪试验中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21期
9 孔德志;张其光;张丙印;孙逊;;人工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孔德志;张其光;张丙印;孙逊;;人工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伟;马刚;常晓林;周创兵;;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堆石体三维随机细观数值模拟[A];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秦月;孟庆山;汪稔;朱长歧;;土体颗粒破碎度量方法及其进展[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冰;岩土介质应变局部化问题的广义塑性梯度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孔德志;堆石料的颗粒破碎应变及其数学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3 徐小敏;砂土液化及其判别的微观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祺;直剪颗粒固体力学响应及其声波探测[D];武汉大学;2012年
5 冯大阔;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三维本构规律、机理与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常明丰;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刘展;煤矿矸石压实力学特性及其在充填采煤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陆勇;高、低压下砂土剪切带及砂土—结构界面层力学行为演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修松;平面应变条件下堆石料强度和中主应力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1年
2 茹克亚·阿不地热依木;改性土体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试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付招兴;高速铁路道砟形态特征量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荆鹏;粒状土直剪试验的二维离散元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尧;卢廷浩;;粗粒土大型单剪颗粒破碎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徐文杰;胡瑞林;王艳萍;;基于数字图像的非均质岩土材料细观结构PFC~(2D)模型[J];煤炭学报;2007年04期
3 刘开明;屈智炯;肖晓军;;粗粒土的工程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4 沈珠江;岩土破损力学与双重介质模型[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5 郭庆国;关于粗粒土抗剪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87年05期
6 黄茂松;孙海忠;钱建固;;粗粒土的非共轴性及其离散元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10年02期
7 刘恩龙;覃燕林;陈生水;李国英;;堆石料的临界状态探讨[J];水利学报;2012年05期
8 闫志杰;李金富;周尧和;仵彦卿;;压痕塑性变形诱导非晶合金的晶化[J];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9 陈斌;彭向和;范镜泓;孙士涛;罗吉;;考虑相变的热弹塑性本构方程及其应用[J];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10 孙其诚;金峰;王光谦;张国华;;二维颗粒体系单轴压缩形成的力链结构[J];物理学报;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麒;王振国;李焕喜;;铝合金的宏观剪切带[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6年12期
2 陈玉秀;万联跃;张国新;熊洪淼;黄金泉;;钛合金高、低速变形中剪切带形成机理的研究[J];现代电力;1987年01期
3 陈昌麒;;铝及铝合金单晶中剪切带的微观结构[J];航空材料学报;1990年S1期
4 S.P.Timothy ,I.M.Hutchings ,严文;Ti-6A1-4V受弹丸冲击时的显微组织特征[J];兵器材料与力学;1984年03期
5 谢国源,杨新岳,李志纯;充分利用剪切带面状变形要素计算应变参数[J];地质与勘探;1993年12期
6 张以增,谢中维,徐明英;纯铝中的剪切带[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7 喻葭临;于玉贞;张丙印;吕禾;;土坡中剪切带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12年02期
8 蒋刚;李苏春;王旭东;;轴对称状态下粘性土剪切带倾角试验[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1期
9 颜世忠;钱秀珍;杨玉清;赵晓阳;陈天昊;;夹皮沟主剪切带基本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产勘查;2010年S1期
10 董兆祥;基于不稳定岩石斜坡剪切带蠕变量的滑动时刻预报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天堂;龚志伟;;土体剪切带演化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董建国;徐建明;;影响剪切带形成的因素的探讨[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强;胡秀宏;赵海军;;基于力矩与地下水的粘性土剪切带倾角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张义同;齐德tD;杜如虚;任述光;;基于颗粒流模型和两相平衡的砂土剪切带预测[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康继武;;煤层中顺层剪切带及其构造群落以及它们在瓦斯地质研究中的意义[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6 董建国;陈祥达;袁聚云;;上海黏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泽利;王志华;王为湖;刘继权;洪德成;庄立建;张振山;;胶西北河东金矿床剪切带控矿机制分析[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居里;王守敬;;含金剪切带蚀变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以新疆天格尔金矿带为例[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崔军文;;哀牢山韧性平移剪切带的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C];1989年
10 张翼飞;;云南东川昆阳群中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简介[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明涛;剪切带演化模型及其在模拟柱壳内外爆剪切失稳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叶朝汉;软土剪切带试验及其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喻葭临;土中剪切带扩展机理研究和扩展过程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4 董汉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剪切带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卫中;岩石变形剪切带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4年
2 曾毅;两种动态加载条件对7075铝合金中剪切带自组织与损伤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3 王志新;平面应变条件下的裂隙性黄土剪切带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刘会彬;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走滑剪切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长安大学;2007年
5 高军程;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系统的成样方法对细砂各向异性及剪切带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郭源;桩—土接触面力学性质的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52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5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