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岩石节理Maksimovic峰值抗剪强度准则中“粗糙度角Δφ”的新方法
本文关键词:确定岩石节理Maksimovic峰值抗剪强度准则中“粗糙度角Δφ”的新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节理 峰值抗剪强度 粗糙度 三维形貌参数 粗糙度角
【摘要】:岩石节理的非线性Maksimovic峰值抗剪强度准则,采用双曲线函数描述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剪胀角的变化,参数物理含义明确、适用的法向应力范围广且形式简洁。采用的参量"粗糙度角??"反映节理的粗糙程度,但由至少3组直剪试验数据回归分析确定,因此,不能采用该准则估算节理的峰值抗剪强度。通过等价关系,由已有的峰值抗剪强度准则得到用三维形貌参数表示的"粗糙度角??",提出含三维形貌参数的Maksimovic峰值抗剪强度准则。采用不同形貌节理的直剪试验数据对准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同时,亦与经典的Barton准则进行了对比。可用该准则预估节理的峰值抗剪强度。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关键词】: 岩石节理 峰值抗剪强度 粗糙度 三维形貌参数 粗糙度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No.411307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097217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4CB04690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新群体)(No.2011CDA119)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在低法向应力作用下,剪切过程中的节理面沿主要的微凸体剪切滑移,表现为剪胀,易得到较大的峰值摩擦角;而在高法向应力作用下,节理的力学行为较为复杂,微凸体被剪断、接触处产生微裂纹等。节理的峰值摩擦角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变小,若施加足够大的法向应力,则节理的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才初;王伟;丁增志;;TJXW 3D型便携式岩石三维表面形貌仪的研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明;夏才初;李宏哲;;节理研究进展及在非贯通节理岩体研究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2 朱永生;朱焕春;石安池;孟国涛;;白鹤滩水电站边坡结构面强度及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3 李玲,乔春生;Barton经验公式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兴,廖国华;节理岩体的随机剪切破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5 史玲;蔡美峰;赵坚;;充填节理破坏机理及实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Modeling o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Fractal Rock Joint[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1999年03期
7 贾晓强;方向;宁强;潘俊;肖介山;;岩石断面三维分形维数的灰度测算新方法[J];爆破;2012年02期
8 秦四清,张倬元,王士天,黄润秋;节理粗糙度曲线的分维特征[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9 汪海滨;高波;;悬索桥隧道式复合锚碇承载力计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杜时贵,潘别桐;黄河小浪底水库风雨沟西侧边坡稳定性研究[J];地球科学;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卫红;朱波;谢永亮;庄惠平;张伟;;岩石结构面粗糙面的分形模拟与光弹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2 汪海滨;高波;;悬索桥隧道式复合锚碇承载力计算方法[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杜时贵;何若象;郭大华;;小浪底水库进口高边坡岩体节理抗剪强度研究[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4 杜时贵;;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杜时贵;黄曼;罗战友;贾汝达;王一敏;;岩体结构面起伏幅度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长义;黄灿辉;;规则节理岩体破坏强度之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向衍;;混凝土坝坝体与坝基互馈研究[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岐;;用伸长率R确定岩石节理粗糙度系数的研究[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9 沈明荣;李华;张雷;;节理粗糙系数(JRC)的定量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夏才初;孙宗颀;潘长良;;含波纹度节理的形貌和剪切性质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安;滇中红层路堑边坡与路堤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张玉清;铰接式混凝土砌块护坡稳定性数值分析及应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5 陈志坚;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6 韩爱果;坝基岩体质量量化分级及图形展示[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7 唐胜传;复杂场地高坝建设适宜性的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盛建龙;岩体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地下工程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冯兆祥;岩质桥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监测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10 郭海庆;复杂混凝土坝坝基对坝体结构行为影响的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奇;超细水泥渗透特性微观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颖利;规则锯齿状结构面受力变形过程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贺拿;矸石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伟强;官地水电站地下厂房分段开挖性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柱;集安至丹东公路块裂结构岩质边坡破坏机制与锚固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瑜;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贾洪强;岩石节理面表面形态与剪切破坏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胡光俊;微震监测在采动地质灾害监控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9 包yN;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拱肩槽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檀小龙;温度—应力—水力耦合下深冻结井壁涌漏水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宏伟,谢和平,M A Kwasniewski,杨长义;岩体节理表面形貌的各向异性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潘伟,赵毅,阮雪榆;采用光栅投影的三维测量方法[J];光电工程;2003年02期
3 于晓洋,强锡富,张健,吴丽莹;Structured Light 3D Vision Based on Laser Scanning Space-encoding and Its Synchro Control[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7年02期
4 邾继贵,王浩,任同群,吴斌,刘常杰;便携式激光扫描三维形貌测量系统[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5 夏才初,孙宗颀;节理表面形貌的室内和现场量测及其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1994年04期
6 夏才初,孙宗颀;RSP—I型智能岩石表面形貌仪[J];水利学报;1995年06期
7 顾元亮,李新军,吕晓东,李东升;标志点拼接技术在大型薄壁件型面非接触测量中的应用[J];塑性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安,谢和平;剪切过程中岩石节理粗糙度分形演化及力学特征[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2 赵坚;岩石节理剪切强度的JRC-JMC新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3 谢和平,W.G.Pariseau;岩石节理粗糙系数(JRC)的分形估计[J];中国科学B辑;1994年05期
4 J.P.Seidel;C.M.Haberfield;杨翠珠;;节理粗糙度研究的新进展[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6年02期
5 冯夏庭,王泳嘉;岩石节理力学参数的非线性估计[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6 高秀华,孔德文,宋淑莲;岩石节理与撬毛方法[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7 李海波;冯海鹏;刘博;;不同剪切速率下岩石节理的强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8 J.P.Seidel;杨锋;;能量原理在确定岩石节理抗剪强度方面的应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7年01期
9 姚振国,梁永宁,祝传兵,古兴伟,王建良;岩石节理对大石林景观空间结构塑造和控制[J];云南地质;2005年02期
10 陈益峰;周创兵;盛永清;;考虑峰后力学特性的岩石节理渗流广义立方定理[J];岩土力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鲁明;于江;赵坚;夏逸平;;岩石节理冲击动力特性的实验方法[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庆松;杜守继;;岩石节理表面三维粗糙特性参数的定量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岐;;用伸长率R确定岩石节理粗糙度系数的研究[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4 吴德伦;张平;叶晓明;;岩石填充节理的动直剪试验及其本构模型[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5 夏才初;;论JRC[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6 沈明荣;李华;张雷;;节理粗糙系数(JRC)的定量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孙钧;;岩石力学的若干进展[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8 夏才初;孙宗颀;潘长良;;含波纹度节理的形貌和剪切性质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9 聂影;梁义聪;肖启华;薛尚铃;徐艳;;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综合防治措施[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厚田;;黔桂线崩塌落石稳定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刚;节理剪切渗流耦合特性及加锚节理岩体计算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卫华;节理动态闭合变形性质及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播[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洪强;岩石节理面表面形态与剪切破坏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熊德闽;冬瓜山围岩稳定性监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强菲;黄土的完全软化强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王鹏;高速远程黄土滑坡触发机理及运动模拟[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55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5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