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对西南地区城镇化的影响及城乡规划应对
本文关键词:人口流动对西南地区城镇化的影响及城乡规划应对
【摘要】:2012年末,我国流动人口达2.34亿,其中农村户籍的流动人口占比达80%,这部分流动人口是我国城镇化的主要人口来源,直接影响城镇化"数量",同时其市民化还关系到我国城镇化"质量"。因此,准确把握人口流动特征,对科学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分析西南地区的人口流动现状特征,判断人口流动趋势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最后从城镇化模式、(特)大城市健康发展、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保障房住区规划4个方面提出城乡规划应对策略。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城镇化 规划应对 西南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502)
【分类号】:F299.27;TU984
【正文快照】: 0引言人口流动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12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4亿[1],其中近80%为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其对城镇化率的指标贡献接近1/3。若我国的流动人口政策没有大的变化,预计到2050年,流动人口数量将达3.5亿左右,其间增加的流动人口将是城镇化的主要人口来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伟轩;;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社会问题与治理途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2 赵万民;赵民;毛其智;;关于“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学术思考[J];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3 袁奇峰;马晓亚;;保障性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2年02期
4 汪冬宁;金晓斌;王静;周寅康;;保障性住宅用地选址与评价方法研究——以南京都市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2年03期
5 杨红平;宋伟轩;;保障房空间布局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3期
6 刘剑锋,寺原让治;中国西南地区中小城市人口流动分析及对城市化的启示——5个案例城市及农户调查[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3期
7 王德;顾晶;;上海市流动人口的公共设施使用特征——以虹锦社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4期
8 何芳;李晓丽;;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及满意度因子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四高小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4期
9 程遥;杨博;赵民;;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若干特征与趋势——基于皖北案例的初步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2期
10 李峰清;赵民;;关于多中心大城市住房发展的空间绩效——对重庆市的研究与延伸讨论[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学松;;农民非农化就业与市民化转变的障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2 郭立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3 颜明权;;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社会公正诉求与政府职责界定[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4 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Migrant workers' citizenization creates demand for consumption[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5 熊林;谢梅兴;周万琴;;大城市高学历流动人口基本特征调查——以广州市五山街为例[J];城市观察;2011年03期
6 陈晨;;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基于湖北省村镇调研的城乡二元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11期
7 华晨;;规划之时也是被规划之日——规划作为一级学科的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2011年12期
8 税伟;Gregory VEECK;刘美霞;陈烈;刘复友;;美国大学地理系举办规划专业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两所大学为例[J];城市规划;2012年06期
9 "内地藏族流动人口研究"课题组;仁真洛色;黄维忠;;从在内地的藏族流动人口状况看汉藏民族关系——以成都市藏族流动人口状况为例[J];中国藏学;2012年02期
10 龚晓菊;刘祥东;;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及行业选择[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永明;魏鹏;;论新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科核心领域的构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袁媛;邓宇;于立;;英国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及对中国的启示——以卡迪夫大学等四所大学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芙蓉;;城乡规划一级学科下本科课程体系重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朱锦章;;从规划干预视角看城乡规划学科建设[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传江;;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7 刘培锐;葛春晖;;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改善策略研究——基于上海首批经济适用房小区居民调查[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8 陈艳萍;赵民;;1998年以来我国城市住房改革及宏观调控的反思与改进探讨——基于经济、社会、空间发展“指向”的综合视角[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9 胡畔;张建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初构——基于主体视角与复杂科学范式的递进审视[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第五届求是理论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10 丁嵩;李红;;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时空分析——以广东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黎义;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左进;山地城市设计防灾控制理论与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贾楠;农民工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唐杰;我国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社区干预探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颜明权;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社会公正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倩;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性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2 曹宗一;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思艳;解放后新疆维吾尔族服饰变迁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4 邱晨;济南市失地农民安置区的规划建设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张长收;朴素无华[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福胜;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王茜;中国城市化对贸易平衡及经济增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延夫;镇域山地人居环境特征值比较综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郭立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颜振超;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新;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陈学刚;杨兆萍;;基于ESDA-GIS的新疆县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03期
3 高凤君;郭治兴;魏秀国;;广东省县域经济实力差异空间自相关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4期
4 丁建军;;产业转移的新经济地理学解释[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5 黄振华;;农民工返乡和留乡的基本态势与特征分析——基于全国六省十村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7期
6 胡纹;王玲玲;;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新思考——以《重庆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制订工作为例[J];重庆建筑;2007年04期
7 任平;;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8 焦怡雪;;促进居住融和的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方式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9 晋t熝,
本文编号:658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5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