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城市经济引擎的老工业区最初是因发展工业而兴盛起来的,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企业逐渐退出城市中心区,而遗留下的厂房如何再利用;工业建筑、设施设备是“拆”是“留”,是“用”是“保”,都是急需回答的问题。城市工业地段更新改造是城市复兴的重要方面,工业用地调整也是实现城市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工业地段整体性更新的方法研究城市老工业地段的更新与再利用。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城市复兴理论应用于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改造中。首先,阐述了工业用地更新的概念、类型和发展历程;回顾了工业地段更新的重要理论及研究状况;构建“工业区—典型企业—建筑”的三级保护研究体系。其次,在调研部分,回顾了吉林省工业发展的历程,对老工业区文化景观结构按场地、建(构)筑物、生产设备、废旧材料和景观绿化的分类进行了剖析,并对老工业区遗产的分布特征、产业特征、类型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出老工业区工业遗产的价值和更新存在的问题。在策略研究部分,明确了整体性更新利用的策略,从更新原则、更新目标、环境再利用、遗产再利用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出符合区域实情的策略建议。最后,针对老工业区典型企业进行了设计畅想,选取长春宽城铁北老工业区的长春热电一厂地块,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地段更新的策略、定位、布局提出了更新办法,并对地段的景观系统改造从地形、植被、路径三个层次提出了可行措施。通过对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的调研分析,本文从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角度出发,构建出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更新策略框架,总结出符合吉林省省情的工业用地更新策略,对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老工业区更新 工业遗产 保护规划 吉林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
- 1.1.1 工业用地调整的时代背景11
- 1.1.2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1
- 1.2 研究的意义11-12
- 1.2.1 研究实践意义11-12
- 1.2.2 研究理论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13-14
- 1.4 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状况14-16
- 1.4.1 概念解析14-15
- 1.4.2 研究状况15-16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16-20
- 1.5.1 研究的范围界定16-17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17
- 1.5.3 研究方法17-18
- 1.5.4 研究框架18-20
- 第二章 吉林工业发展沿革及老工业区现状20-42
- 2.1 吉林工业发展沿革20-34
- 2.1.1 第一阶段清末解禁与近代工业初创(1815--1906)20-24
- 2.1.1.1 解禁与近代工业初创20-21
- 2.1.1.2 主要工业特征21-24
- 2.1.2 第二阶段民族工业的短暂辉煌(1907--1930)24-29
- 2.1.2.1 民族资本的蓬勃发展24
- 2.1.2.2 主要工业特征24-29
- 2.1.3 第三阶段近代工业畸形发展时期(1931--1948)29-31
- 2.1.3.1 战时工业的兴盛29
- 2.1.3.2 畸形发展的工业门类29-31
- 2.1.4 第四阶段社会主义工业的蓬勃发展时期(1949--1980)31-34
- 2.1.4.1 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31-33
- 2.1.4.2 重化工业典型企业33-34
- 2.2 老工业区现状34-41
- 2.2.1 老工业区空间分布34-36
- 2.2.2 企业分布情况36
- 2.2.3 基础设施状况36-37
- 2.2.4 生态环境状况37
- 2.2.5 棚户区分布状况37-38
- 2.2.6 具体空间分布38-41
- 2.3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调研评价42-65
- 3.1 老工业区文化景观结构解析42-51
- 3.1.1 场地42-43
- 3.1.1.1 地形42
- 3.1.1.2 水体42-43
- 3.1.1.3 道路43
- 3.1.1.4 活动场地43
- 3.1.2 建(构)筑物43-46
- 3.1.2.1 建筑物43-45
- 3.1.2.2 构筑物45-46
- 3.1.3 生产设备46-47
- 3.1.3.1 大型设备46
- 3.1.3.2 交通运输设备46-47
- 3.1.3.3 生产场景47
- 3.1.4 废旧材料47-48
- 3.1.4.1 废旧工业材料48
- 3.1.4.2 废旧建筑材料48
- 3.1.5 景观绿化48-51
- 3.1.5.1 植物绿化48-49
- 3.1.5.2 景观小品49
- 3.1.5.3 人文景观49-51
- 3.2 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情况及价值分析51-60
- 3.2.1 工业遗产分布特点55-56
- 3.2.2 产业特征分析56-57
- 3.2.3 老工业区工业遗产的独特价值57-60
- 3.2.3.1 老工业区遗产价值综述57-58
- 3.2.3.2 工业发展史的特殊性58
- 3.2.3.3 工业(工艺)技术先进性58-59
- 3.2.3.4 生产环境的特殊性59-60
- 3.3 老工业区更新的挑战与机遇60-64
- 3.3.1 面临的主要问题60-62
- 3.3.1.1 老工业区空间布局混乱60-61
- 3.3.1.2 土地集约化程度低61-62
- 3.3.1.3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62
- 3.3.1.4 产业滞后和经济发展困难62
- 3.3.2 老工业区更新的时代机遇62-64
- 3.3.2.1 政策影响62-63
- 3.3.2.2 社会经济基础63-64
- 3.4 本章小结64-65
- 第四章 吉林省城区工业用地整体性利用策略研究65-81
- 4.1 老工业区更新原则及目标65-67
- 4.1.1 更新原则65-66
- 4.1.1.1 整体更新原则65
- 4.1.1.2 尊重历史原则65
- 4.1.1.3 注重效率原则65
- 4.1.1.4 以人为本原则65-66
- 4.1.2 更新目标66-67
- 4.1.2.1 以市场为目标的经济复兴66
- 4.1.2.2 以地段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复兴66
- 4.1.2.3 以生态恢复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66-67
- 4.2 老工业区环境再利用策略67-70
- 4.2.1 环境治理与改善67-68
- 4.2.2 多模式的再利用68-69
- 4.2.3 小规模渐进式更新69-70
- 4.3 老工业区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70-74
- 4.3.1 坚持保护基本原则70-72
- 4.3.2 整体性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72-73
- 4.3.3 整体性保护的要求及保护程序73-74
- 4.4 长春热电一厂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规划研究74-80
- 4.4.1 现状分析74-77
- 4.4.1.1 地理位置74-75
- 4.4.1.2 历史沿革75-76
- 4.4.1.3 现状用地76
- 4.4.1.4 现状建筑76-77
- 4.4.1.5 交通状况77
- 4.4.2 发展定位77
- 4.4.3 发展策略77-78
- 4.4.4 总体布局78-79
- 4.4.5 绿化景观系统79-80
- 4.4.5.1 景观系统79
- 4.4.5.2 景观层次79-80
- 4.5 本章小结80-81
- 结论81-83
- 附录 1-插图清单83-86
- 附录 2-表格清单86-88
- 参考文献88-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1-94
- 致谢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李维涛;;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区改造思想及技术策略[J];山西建筑;2006年02期
2 任睿;;北京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双井老工业区转型研究[J];华中建筑;2007年06期
3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规范引导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J];上海城市规划;2014年02期
4 金虹,宋菲,陈春辉;东北老工业区职工住宅生态化改造策略[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5 段义猛;杨东峰;王本利;;注重内涵式发展,促进城市复兴——以青岛老工业区为例[J];规划师;2007年07期
6 孟兆国;;国外城市老工业区改造的经验和启示[J];山西建筑;2008年18期
7 霍昕;;废弃的美——城市老工业区艺术再生研究[J];美术大观;2009年12期
8 崔红萍;周波;;中小城市老工业区活力复兴策略初探——以志溪河畔龙山港老工业区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6期
9 程伟;党君和;;以丽明化工厂为例谈襄阳老工业区既有住宅改造[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3期
10 钱铮;;城市老工业区的绿化[J];中国园林;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发达国家老工业区衰退机制剖析及更新模式探讨[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2 张平宇;;东北地区大城市老工业区改造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陈军;;变革之道——北京老工业区复兴规划思辩[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4 袁方;;武汉“一五”“二五”时期老工业区空间更新探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5 段义猛;马培娟;;青岛市老工业区用地更新检讨及其对策[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艺松;;哈尔滨市老工业区资源环境再利用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敬东;高世超;;新时期大都市近郊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路径探讨——以上海闵行吴泾工业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刘昭吟;;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三不变”能否普遍复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宋菲;赵华;金虹;王秀萍;;东北老工业区职工住宅生态化改造对策研究[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锡君;;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老工业区调整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策略探讨——以青岛市四方区为例[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清波;省会老工业区演绎“出城记”[N];河北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余书婷;2017年我省全面启动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N];成都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张小伟;首钢老工业区将严控产业准入门槛[N];首都建设报;2014年
4 记者 于志忠;吉林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5 记者 魏北驹;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进入实质阶段[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6 实习记者 邵伟;首钢老工业区调整改造起航[N];中国冶金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贺勇 余荣华;北京破题首钢老工业区改造[N];人民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高岗栓;山西启动6地老工业区搬迁改造[N];中国环境报;2014年
9 记者 马晓芳;石市及西夏区老工业区2015年后陆续搬迁改造[N];宁夏日报;2014年
10 记者陈春艳;申城老工业区谋求发展“绿卡”[N];解放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光;转型期中国城市老工业区用地置换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大伟;朝阳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付真;邵阳市龙须塘老工业区环境调查及整治措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刘鹏宇;西安市老工业区住区适老性外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田金双;南京老工业区景观改造更新的模式与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梅丹丹;包头市巴彦塔拉老工业区改造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王博琛;基于城市文脉延续的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改造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8 赵金山;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9 杨宇;我国老工业区住区更新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孙莎莎;济钢老工业区地域性建筑改造构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65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6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