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和扭转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6 16:17

  本文关键词: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和扭转效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橡胶支座 框架结构 基底隔震 非线性 时程分析 SAP2000


【摘要】:与传统的抗震体系不一样,隔震结构是一种通过设置隔震装置来吸收消耗地震时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确保结构安全的一种被动控制体系。懫用隔震技术后,由于隔震层的水平刚度相对于上部结构水平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将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而上部结构几乎作整体平动。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规则结构,这些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还将出现扭转效应。本文首先描述了地震的灾害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突出了建筑减震的必要性,引出了建筑隔震技术的出现然后概括描述了建筑隔震的发展史和隔震设计概述,之后本文对隔震结构的串联质点计算模型和隔震扭转计算模型做了简述,推导了两种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做了简要阐述。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以一栋5层框架结构的多层结构为例,研究隔震结构相对于传统抗震结构的地震作用下减震和减扭效果。之后对影响隔震结构扭转效应的因素做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改变隔震层隔震支座的布置来改变隔震层的刚度偏心率,以此来分析隔震层刚度偏心率对隔震结构地震作用下扭转效应的影响;通过改变隔震结构上部结构抗扭构件的水平刚度来改变上部结构的楼层刚度偏心率,以此来分析隔震结构上部结构楼层偏心率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以具有代表性的楼层顶层和底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隔震层偏心率和上部结构偏心率交互作用对隔震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隔震层支座布置来改变隔震层的水平刚度,以此分析隔震结构隔震层水平刚度对隔震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相对于不隔震抗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仅水平地震作用大大减小,扭转效应也明显减小,而隔震层偏心率,上部结构偏心率,隔震层水平刚度都对隔震结构扭转效应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了单因素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还考虑了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能更好的切合实际工程运用。根据分析结果,实际工程运用中正确控制这些因素能有效的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
【关键词】:橡胶支座 框架结构 基底隔震 非线性 时程分析 SAP2000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5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26
  • 1.1 引言15-16
  • 1.2 世界隔震结构的发展16-20
  • 1.2.1 早期的隔震技术16-18
  • 1.2.2 最新隔震技术18-20
  • 1.3 基础隔震结构的概念20-21
  • 1.4 偏心基础隔震结构扭转效应的研究概论和研究现状21-24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4-25
  • 1.6 本文的创新点25-26
  • 第二章 隔震结构的设计26-34
  • 2.1 基础隔震支座分类26-29
  • 2.2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参数和优点29-31
  • 2.3 隔震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31-34
  • 第三章 隔震结构计算模型和运动方程34-41
  • 3.1 多质点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分析34-38
  • 3.1.1 多质点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分析模型34
  • 3.1.2 多质点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分析34-38
  • 3.2 不规则隔震扭转结构动力分析38-39
  • 3.2.1 不规则扭转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38-39
  • 3.2.2 微分方程的建立39
  • 3.3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隔震结构隔震和扭转效应分析41-51
  • 4.1 隔震结构水平隔震效应分析41-45
  • 4.1.1 工程概况41
  • 4.1.2 隔震支座参数的选取和布置41-42
  • 4.1.3 隔震结构模型参数设置42
  • 4.1.4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42-44
  • 4.1.5 结构的模态分析44-45
  • 4.2 结构扭转效应45-50
  • 4.2.1 结构偏心概念47
  • 4.2.2 隔震层支座布置47-49
  • 4.2.3 上部结构柱布置方案49-50
  • 4.3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隔震结构隔震和扭转效应算例分析51-71
  • 5.1 隔震结构水平隔震效应分析51-54
  • 5.1.1 结构楼层位移时程分析51-52
  • 5.1.2 楼层加速度时程分析52-53
  • 5.1.3 楼层剪力时程分析53-54
  • 5.2 结构扭转效应的时程分析54-56
  • 5.2.1 结构扭转加速度时程分析结果54-55
  • 5.2.2 结构楼层扭转角时程分析结果55
  • 5.2.3 结构楼层角部柱扭矩时程分析结果55-56
  • 5.3 隔震层偏心率对结构扭转效应影响的时程分析56-59
  • 5.3.1 结构扭转位移时程响应56-57
  • 5.3.2 结构的扭转加速度时程响应57-58
  • 5.3.3 结构的角部柱扭矩58-59
  • 5.4 隔震层上部结构偏心率对结构扭转效应影响时程分析59-62
  • 5.4.1 扭转角位移时程响应59-60
  • 5.4.2 转角加速度时程响应60-61
  • 5.4.3 楼层角部柱扭矩时程响应61-62
  • 5.5 隔震层偏心率和上部结构偏心率交互作用对结构扭转效应影响62-66
  • 5.5.1 楼层扭转加速度时程响应63-64
  • 5.5.2 楼层扭转角时程响应64-65
  • 5.5.3 楼层角部柱扭矩时程响应65-66
  • 5.6 隔震层刚度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66-68
  • 5.6.1 结构的扭转位移时程响应66-67
  • 5.6.2 结构的扭转加速度时程响应67-68
  • 5.6.3 结构的角部柱扭矩68
  • 5.7 本章小结68-7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1-73
  • 6.1 结论71-72
  • 6.2 问题与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7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昱斌,张虎;高层建筑扭转效应的改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年03期

2 许国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方法[J];建筑结构;2005年10期

3 马升东,周德源,孙良宏;平面L形高层建筑的扭转效应分析及对策[J];结构工程师;2005年01期

4 代玉滨;姜郁;;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5 李俊锋;杨奕芬;;一种控制结构位移比及扭转效应的方法[J];建筑科学;2010年S2期

6 黄慧鹏;;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J];广东建材;2011年01期

7 汪建康;;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方法[J];门窗;2014年03期

8 沈晓锋,季征宇,储诒;阶梯形高层建筑的扭转效应分析及对策[J];结构工程师;2002年03期

9 陈晓航;浅谈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J];江苏建筑;2003年02期

10 尹起军;;高层建筑地震扭转效应的控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德源;马升东;孙良宏;;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扭转效应的探讨[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2 刘玉虹;;浅谈通过计算限制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3 于保军;燕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振效应的控制措施[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李邱华;舒赣平;;某不规则多层钢框架结构扭转效应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宪鹏;增强结构抗扭刚度的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辉;山地掉层结构扭转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王俊;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和扭转效应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4 沈程;山地掉层结构横坡向扭转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5 范帅;山地框架结构的扭转效应及扭转控制指标的适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刘高峰;平面不规则长形高层建筑结构扭转效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丹丹;基于时间序列的结构扭转效应建模与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周利清;水平地震作用下框筒结构扭转效应的分析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李志慧;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扭转效应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翔;L形平面框架结构地震扭转效应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4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84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6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