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自复位 防屈曲支撑 顶点位移 层间位移角 残余变形
【摘要】:为了消除防屈曲支撑在强震后留有残余变形的弊端,本文针对一种新型支撑构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钢框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残余变形等地震响应均明显小于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钢框架,尤其在残余变形方面,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基本消除了结构的残余变形,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自复位 防屈曲支撑 顶点位移 层间位移角 残余变形
【分类号】:TU391;TU352.11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防屈曲支撑已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种技术基本成熟、标准相对完备的抗侧力耗能减震装置。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在拉压时均能实现全截面屈服,而不出现支撑构件整体或局部屈曲破坏,从而耗散地震能量,保护主体结构免遭破坏。但是,防屈曲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梁;程华;周凌;;钢筋混凝土圆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2 周凌;程华;张鹏梁;;基于温度场的特殊结构物承载力及热学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3 林沂祥;郑廷银;蔡万军;陈志军;;蜂窝状钢骨混凝土不对称十字形柱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4 庞培培;沈小璞;黄潇;;L型叠合式剪力墙板抗震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易立;刘新荣;闻学;钭逢光;洪新显;朱绍华;;地质条件突变时隧道施工方法的对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梁辉;王玉林;马春茂;潘江峰;;发射药协调器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J];兵工自动化;2011年05期
7 陈满儒;张波涛;;基于ANSYS的产品缓冲包装的分析与设计[J];包装工程;2006年06期
8 杨小俊;李小飞;陈将军;;金属两片罐罐底结构对其承压能力的影响[J];包装工程;2007年11期
9 陈满儒;白小兰;童晟;;浅析ANSYS在包装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7年04期
10 刘筱霞;杨冠波;;基于ANSYS/LS-DYNA对缓冲包装省料孔的巧妙设计[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瑛;王建军;;弹性梁弯曲时平面假设的验证[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2 孙玉萍;吴磊;;粘弹性阻尼参数对结构耗能效果的影响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刘亚萍;李少鹏;王光伟;潘卫民;戴建枰;何昆;李中泉;黄彤明;沙鹏;;BEPCII 500MHz超导高频腔的仿真计算[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4 李俊;陈晓东;张海;陈荣盛;孟虎;姚斌;;聚氨酯/橡胶复合轮胎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蔡万军;郑廷银;;T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邴继兵;;高密度PCB再流焊工艺过程的热变形仿真分析[A];2007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梁家峰;骆英;朱玉萍;;定向应力波PZT驱动元件的初步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8 徐建源;司秉娥;;24kV地埋式变压器箱体温升数值分析[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明星;叶云岳;范承志;;复合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分析[A];2006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园;许志红;;基于ANSYS软件的智能交流接触器磁系统设计[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海建;三维机织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杨海波;多孔硅基MEMS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微结构与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沈南燕;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智能加工工艺及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传留;孕镶金刚石仿生结构耐磨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在理;压力容器的结构分析与安全评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马宇;金川二矿区地应力场研究与地下工程稳定性[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7 李华平;大功率LED的封装及其散热基板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8 王健;互插式连栋温室优化设计与通风试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曹辉;磁道钉磁场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康希良;钢管混凝土组合力学性能及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新瑞;折线形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受力性能的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冯媛媛;热处理零件组织性能分布的计算机预测及其结构设计[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纪文文;超重力燃烧合成YAG陶瓷热力学计算及过程仿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郝卓;长轴表面滚压加工装置的设计及加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曹艳萍;船舶滑道拖拉滑移下水上滑板连接方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强;高速卧式加工中心整机及关键部件动、静态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辛忠伟;矿用风机及关键零部件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李枫;钢框架住宅结构体系优化的对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赵芳;混凝土基本构件内部温度场的测定与分析[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储建根;应力对纳米晶光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Ю.Ю列文斯捷因,Э.Е波奇金Б.Л哈宁 ,赵纯善;残余变形对铸铁活塞环弹性的影响[J];压缩机技术;1972年02期
2 阮元成,陈宁,常亚屏;察汗乌苏水电站坝体料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10期
3 王丽艳;周顺新;;液化地基中堤防地震残余变形的动有效应力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玺;液化石油气钢瓶容积残余变形率内测法的误差修正[J];压力容器;1987年02期
5 赵长法;关于液化气钢瓶残余变形试验问题[J];煤气与热力;1982年01期
6 张勤;朱绩超;贡金鑫;;单自由度体系地震残余变形分析及计算[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03期
7 傅增祥,施纪泽,金保森,王智慧,,邓明鹏;螺栓微量残余变形的测量[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4年04期
8 阮元成,陈宁;察汗乌苏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土料残余变形特性[J];水力发电;2003年06期
9 凌华;傅华;蔡正银;刘汉龙;;坝料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凌知民;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残余变形[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艳杰;谢惠民;戴福隆;;利用扫描云纹方法测量无定形碳化硅微器件的高温残余变形[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杜莹;赵海峰;舒思齐;魏悦广;;由残余变形反推微构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3 邹德高;毕静;徐斌;孔宪京;赵阳;;加筋砂砾料残余变形特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刘启旺;刘小生;陈宁;杨玉生;赵剑明;杨正权;李永红;田景元;洪桂标;袁林娟;;双江口心墙堆石坝地震残余变形和破坏模式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黄士卫;蔡志鹏;赵海燕;岳红杰;崔晓芳;;高速列车转向架边梁焊接热输入与残余变形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6 丰土根;刘汉龙;高玉峰;佘跃心;;晋江防洪堤抗震液化和变形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7 刘战伟;谢惠民;方岱宁;孟永刚;顾长志;赵亚溥;;MEMS结构残余变形的SEM电镜云纹法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张秀山;张涛;李华萍;;H型钢矫裂的探析[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9 刘萌成;高玉峰;彭卫兵;;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累积残余变形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中夏;黄土动残余变形的特性与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孟凡伟;沈珠江残余变形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玉秋;曲轴参数化建模技术及强度和滚压残余变形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光兆;地震力作用下尾矿库坝体的三维稳定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4 周洋;受控摇摆桥墩抗震性能及建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郭佳;基于性能的新型自复位桥墩抗震理论与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9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9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