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边际生产率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01:06

  本文关键词:基于边际生产率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配置 空间溢出性 边际生产率 评价 预测


【摘要】:土地资源在人类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中,是最宝贵和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它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国家正式启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而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作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具有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今,城市建设用地制度经历了城市建设用地私有制延续、制度改造和制度改革三个阶段。而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等手段配置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同时,由于相邻区域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性,因此在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对自身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应考虑其对相邻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而本文也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研究。本文以边际生产率为依据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通过考虑相邻省份空间溢出性,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推导城市建设用地边际生产率的测算公式,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边际生产率包含城市建设用地直接边际生产率和城市建设用地间接边际生产率。城市建设用地直接边际生产率会受到自身产出、自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以及直接产出弹性的影响,而城市建设用地间接边际生产率会受到相邻省份产出、自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空间权重以及间接产出弹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虑空间溢出性,以边际生产率为依据实证研究发现:(1)在空间权重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利用我国2001年-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一省份城市建设用地每增加1%,该省份自身产出将提高0.25%,而与其相邻的省份的产出将提高0.0125%。因此中央政府配置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不仅应考虑城市建设用地对自身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应考虑其对相邻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2)从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边际生产率的差异来看,在2001年-2011年期间,边际生产率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苏和天津等省份,而较低区域主要集中在宁夏、海南和新疆等省份。因此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边际生产率较高区域,中央政府可以优先考虑城市建设用地配置,而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边际生产率较低区域,则可以考虑减缓或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配置,使得在城市建设用地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总产出,促进经济增长。而从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直接边际生产率与间接边际生产率的比较来看,城市建设用地直接边际生产率要高于相邻省份的间接边际生产率,意味着各省份为促进自身经济的增长,有增加自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激励。从东中西部城市建设用地平均边际生产率的差异来看,平均边际生产率在东中西部之间依次递减。为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总产出,促进经济增长,中央政府应增加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而中西部地区依次次之。而从东中西部城市建设用地平均直接边际生产率与平均间接边际生产率的比较来看,城市建设用地平均直接边际生产率高于相邻区域的平均间接边际生产率,意味着在东中西部地区配置城市建设用地,各区域自身产出要高于由于空间溢出性所带来的产出,进一步表明为促进自身的经济增长,各区域有增加自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激励。(3)在2001年-2011年期间,中央政府在省级区域层面配置城市建设用地,存在一定的政府失灵,但在东中西部这种大的区域层面,却表现为较为合理。在这期间,配置相对合理的省份只有江苏、浙江、重庆和广西四个省份;而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增加过少的省份是福建,天津、北京、河北、陕西、湖南、吉林、山西、甘肃和青海十个省份;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增加过多的省份是广东、山东、辽宁、上海、河南、湖北、内蒙古、四川、江西、云南、安徽、黑龙江、贵州、新疆、海南和宁夏十六个省份。意味着在此期间,大部分省份之间的城市建设用地配置会扩大边际生产率差异,以致可能降低城市建设用地总产出。因此如果供给过多的省份减少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供给过少的省份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总产出。(4)通过考虑空间溢出性,推导城市建设用地预测模型。预测到全国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57765.73平方公里,在2020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总量为51260.51平方公里的条件下,预测值大于规划值,意味着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城市建设用地投入将可能约束未来的经济发展。为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应提高技术水平,以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从而提高未来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和产出。而从各省份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预测值来看,广东最高,为6955.28平方公里;青海最低,为127.30平方公里。同时本文以全国2020年规划总量为前提,并依据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预测值之间的关系,对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具体配置。最后,本文认为配置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还应①考虑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②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手段;③完善地方政府执行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计划的激励机制;④建立城市建设用地配额交易机制。进而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配置 空间溢出性 边际生产率 评价 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F301.2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1 绪论15-2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5-17
  • 1.2 概念界定17-18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8-19
  • 1.3.1 研究目标18-19
  • 1.3.2 研究内容19
  • 1.4 研究方案19-22
  • 1.4.1 研究方法19-20
  • 1.4.2 研究数据20-21
  • 1.4.3 技术路线21-22
  • 1.5 论文结构22-23
  • 1.6 创新与不足23-25
  • 2 文献综述25-41
  • 2.1 经济增长与空间溢出性25-26
  • 2.2 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方法与结论26-32
  • 2.2.1 基于简单相关性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27-28
  • 2.2.2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分析28-30
  • 2.2.3 基于其他传统计量方法分析30-31
  • 2.2.4 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31-32
  • 2.3 农地非农化配置32-34
  • 2.4 建设用地配置的方法与结论34-39
  • 2.4.1 基于Jeffrey Wurgler模型分析34-35
  • 2.4.2 基于比较优势度分析35-36
  • 2.4.3 基于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36-37
  • 2.4.4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37
  • 2.4.5 其他方法37-39
  • 2.5 文献述评39-41
  • 3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内涵与理论基础41-63
  • 3.1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内涵41-51
  • 3.1.1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主体和对象41-42
  • 3.1.2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目的42-43
  • 3.1.3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原则43-46
  • 3.1.4 城市建设用地制度沿革46-51
  • 3.2 理论基础51-63
  • 3.2.1 地租理论51-53
  • 3.2.2 经济增长理论53-56
  • 3.2.3 政府干预理论56-57
  • 3.2.4 集聚理论57-60
  • 3.2.5 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60-63
  • 4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依据与方式63-77
  • 4.1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依据63-67
  • 4.1.1 边际分析方法64-65
  • 4.1.2 边际生产率的作用机制65-67
  • 4.2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方式67-77
  • 4.2.1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手段67-73
  • 4.2.2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的路径73-77
  • 5 城市建设用地边际生产率测算77-107
  • 5.1 城市建设用地产出弹性的测算方法77-84
  • 5.1.1 基础模型构建78-79
  • 5.1.2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79-83
  • 5.1.3 空间相关性检验83-84
  • 5.2 城市建设用地边际生产率的测算方法84-86
  • 5.3 城市建设用地产出弹性测算86-96
  • 5.3.1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86-92
  • 5.3.2 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估计92-96
  • 5.4 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边际生产率96-101
  • 5.4.1 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直接边际生产率分析98-99
  • 5.4.2 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间接边际生产率分析99-100
  • 5.4.3 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边际生产率分析100-101
  • 5.5 东中西部城市建设用地平均边际生产率101-105
  • 5.5.1 东中西部城市建设用地平均直接边际生产率分析102-104
  • 5.5.2 东中西部城市建设用地平均间接边际生产率分析104
  • 5.5.3 东中西部城市建设用地平均边际生产率分析104-105
  • 5.6 本章小结105-107
  • 6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评价107-121
  • 6.1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评价方法107-110
  • 6.2 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配置评价110-115
  • 6.2.1 各省份净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0-111
  • 6.2.2 净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与边际生产率比较111-112
  • 6.2.3 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配置的评价结果112-115
  • 6.3 东中西部城市建设用地配置评价115-118
  • 6.3.1 东中西部净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5-116
  • 6.3.2 净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与边际生产率比较116
  • 6.3.3 东中西部城市建设用地配置的评价结果116-118
  • 6.4 本章小结118-121
  • 7 城市建设用地区域规模预测121-139
  • 7.1 预测方法121-122
  • 7.2 边际生产率与产出预测122-132
  • 7.2.1 边际生产率预测122-129
  • 7.2.2 产出预测129-132
  • 7.3 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区域规模132-137
  • 7.3.1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预测132-133
  • 7.3.2 规划总量下的配置133-137
  • 7.4 本章小结137-139
  • 8 结论与讨论139-149
  • 8.1 结论139-141
  • 8.2 讨论141-149
  • 参考文献149-1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59-161
  • 致谢1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藤田昌久;林家彬;;地方主导的新增长模式[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1期

2 王爱民,刘加林,尹向东;深圳市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热带地理;2005年01期

3 欧名豪;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3年05期

4 杨杨;吴次芳;韦仕川;郑娟尔;;土地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基于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716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16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