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地下结构层间位移角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地下结构层间位移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层间位移角 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强度验算外,还需要变形验算。矩形地下结构在横截面一般可简化为矩形框架,可以使用层间位移角作为变形控制指标。参考地面建筑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已有成果,通过分析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异同,并统计了国内46组钢管混凝土框架和145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层间位移角的试验数据,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得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地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不同性能要求下的限值:小震、中震、大震下的限值分别为1/550、1/250、1/70。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层间位移角 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
【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NO.2008-k3-1)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B560031) 河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3YBZR002)
【分类号】:U231;TU93
【正文快照】: 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杭州310004)1引言地下结构由于有周围土的限制,变形起控制作用,因此需要验算结构的整体变形。实际震害和理论分析表明,结构的层间侧移是引起结构和非结构构件损伤破坏的最主要因素,层间位移角不受本层层高的影响,因此能够反映钢筋混凝土结构各层间构件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宏旺,吕西林,陈晓宝;建筑结构“中震可修”性能指标的确定方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5期
2 吕静;刘文锋;王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量化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5期
3 吕西林,王亚勇,郭子雄;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J];建筑科学;2002年01期
4 艾磊;刘洪兵;聂景伟;;框架结构的基于位移概率统计的可靠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强;郭远翔;;含少量剪力墙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伍坚,刘少宏;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思想新探讨[J];重庆建筑;2005年09期
3 马宏旺,吕西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价与失效概率之间的近似关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4 程斌,薛伟辰;基于性能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5 钟德理,冯启民;基于地震动参数的建筑物震害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5期
6 邓明科;梁兴文;王庆霖;蔡东艳;;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计算方法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3期
7 刘派;史庆轩;孙冲;;我国中小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指标的量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8 闫熙臣;高小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评估的新方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1期
9 张中;;高烈度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位移控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1期
10 丁生根;张伟育;袁雅光;施红军;马宏旺;贺钰;;重庆某酒店超限高层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俊;;徐州某大跨空间结构抗震性能分析[A];2013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竖向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变形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郭伟亮;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力学性能及地震失效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耀伟;平面不规则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吴涛;大型火力发电厂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李应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邓明科;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伍永飞;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程序研制[D];同济大学;2007年
9 王朝波;既有多高层钢框架抗震鉴定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白晓红;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平扭耦联多维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基于Pushover方法的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D];长安大学;2011年
2 孟祥强;设置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派;中小学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静;性态谱参数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瑞海;隔震结构体系全寿命总费用评估模型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6 蒋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钟德理;基于GIS的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钱斌;现有小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张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王烨华;粘弹性阻尼高层钢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定松;吕西林;蒋欢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2 史庆轩;门进杰;杨坤;杨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指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S1期
3 季静;陈学伟;何慧贤;韩小雷;;基于概率和位移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6期
4 王雪芳,郑建岚;自密实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黄越;刘洪兵;刘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可靠性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3期
6 罗素蓉,王雪芳,郑建岚;自密实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4年06期
7 梁兴文;邓明科;李晓文;李方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07期
8 曹万林,郑汉兵,黄选明,张建伟,王普山;底部矩形柱上部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3期
9 高小旺,沈聚敏;“大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变形能力的抗震可靠度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10 马宏旺,吕西林,陈晓宝;建筑结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估计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赵兵;;扭转效应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9年S1期
2 苏启旺;许浒;吴昊;张扬;刘国钦;;砖砌体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探讨[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3 荣维生;王亚勇;;层间位移角比在高层转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07年08期
4 蒋欢军;胡玲玲;应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的关系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1年06期
5 廖俊君;邹仁华;;桁架转换层设置在不同高度处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9期
6 蒋欢军;吕西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关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2期
7 钱稼茹;徐福江;;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变形解构规则[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8 杜永峰;张尚荣;李慧;;近断层地震作用下串联隔震体系下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9 郭靖;陈健云;;均质地基地铁车站对临近建筑层间位移角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10 郭远翔;梁宇;;基于损伤分析的RC少墙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琏;王森;;论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控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欣;赵兵;;扭转效应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顺泉;赵谦;陈玲;赵艳静;;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朕;白鹿中学“最牛教学楼”抗震能力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2 赵静;性态谱参数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广兵;直接基于位移的PP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相关参数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黄悠越;基于构件性能的RC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航;基于微振检测评估结构抗震能力[D];广西大学;2007年
6 黄强;双向地震作用下不同强度等级配筋的框架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
7 宋红;河南许昌智者大师纪念堂法华阁结构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8 崔喜田;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7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3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