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14:30

  本文关键词: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方城市绿道 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 空间结构


【摘要】:近些年,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各方面带来了不少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热岛效应等,城市绿道的出现成为了帮助抵御和降低灾害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仅只限于追求物质享受,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强烈,对城市绿地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南方城市绿道发展趋于完善,并且关于绿道景观设计的理论逐渐丰富,但是北方城市绿道的发展相对落后。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绿道景观设计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分析了日本和新加坡的绿道现状,并对我国北京已经建设成功的四季青桥绿道和元大都遗址公园绿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微气候的数据测量,分析了两个绿道的空间结构、布局形式、使用者的构成特征、服务对象的确定以及绿道基础设施的设置,重要的是绿道微气候数据的测量的分析,对绿道景观内部空间和周围进行了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以及噪音的测量,得出我国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到城市本身区域功能布局、历史文化,以及绿道空间内部要素等对使用者的影响,其中绿道空间内部要素包括微地形、水体、植被种植、绿道道路构成的材料以及服务性设施的设计对空间环境的影响,总结出影响我国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最终得出我国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手法和措施。论文得出的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手法和措施包括:(1)区段划分,主要针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功能设计;(2)空间结构,主要包括绿道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研究;(3)功能设置,针对服务人群和服务年龄的不同,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对场地的需求,例如:漫步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路;(4)材料使用,主要是对绿道漫步道使用材料的选择,应满足主要服务人群的使用习惯,最大可能贴近人们的生活;(5)植物选择与配置,主要以当地植物为主,在空间上、视觉上和生态上营造适宜的小空间环境。
【关键词】:北方城市绿道 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 空间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绿道理念的缘起10-11
  • 1.3 相关概念回顾11-13
  • 1.3.1 绿道11-12
  • 1.3.2 城市绿道12
  • 1.3.3 景观12-13
  • 1.3.4 景观设计13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动态13-15
  • 1.4.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动态13-14
  • 1.4.1.1 绿道发展阶段13-14
  • 1.4.1.2 国外理论研究动态14
  • 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动态14-15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
  • 1.5.1 研究的目的15
  • 1.5.2 研究的意义15
  • 1.6 研究的内容、方法、框架15-17
  • 1.6.1 研究的内容15
  • 1.6.2 研究的方法15-16
  • 1.6.3 研究的框架16-17
  • 第二章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基础研究与分析17-24
  • 2.1 城市绿道的构成要素研究分析17
  • 2.2 城市绿道的类型17-18
  • 2.3 城市绿道的功能18-20
  • 2.3.1 交通功能18
  • 2.3.2 连接功能18
  • 2.3.3 自然生态功能18
  • 2.3.4 休闲游憩功能18
  • 2.3.5 历史文化功能以及美学功能18-19
  • 2.3.6 慢行系统19
  • 2.3.7 城市防灾功能19-20
  • 2.4 城市绿道的特征分析20
  • 2.5 绿道与其他线性空间的区别与联系20-21
  • 2.5.1 城市绿道与公园道20-21
  • 2.5.2 城市绿道与慢车道21
  • 2.5.3 城市绿道与带状公园21
  • 2.5.4 城市绿道与绿化隔离带21
  • 2.6 相关理论在城市绿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21-24
  • 2.6.1 景观生态学理论21-22
  • 2.6.2 旅游相关理论22
  • 2.6.3 环境心理学理论22-24
  • 第三章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案例研究24-44
  • 3.1 国外绿道案例研究24-27
  • 3.1.1 日本绿道案例研究24-25
  • 3.1.1.1 日本名古屋久屋大通公园24-25
  • 3.1.1.2 日本绿道景观设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25
  • 3.1.2 新加坡绿道案例研究25-27
  • 3.1.2.1 新加坡公园连接道建设的背景25-26
  • 3.1.2.2 新加坡公园连接道规划建设的特征26-27
  • 3.1.2.3 新加坡绿道实践对我国的启示27
  • 3.2 国内绿道景观设计案例调研分析27-44
  • 3.2.1 北京西北土城绿道调研分析27-36
  • 3.2.1.1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道概况28
  • 3.2.1.2 布局形式28-30
  • 3.2.1.3 空间结构30
  • 3.2.1.4 使用者构成特征30
  • 3.2.1.5 使用者行为构成特征30-31
  • 3.2.1.6 服务对象确定31-32
  • 3.2.1.7 基础设施设置32-33
  • 3.2.1.8 微气候数据分析33-36
  • 3.2.1.9 总结36
  • 3.2.2 北京四季青桥到四海桥绿道调研分析36-42
  • 3.2.2.1 北京四季青桥到四海桥绿道概况36-37
  • 3.2.2.2 使用者构成特征37
  • 3.2.2.3 使用者行为构成特征37-38
  • 3.2.2.4 服务对象确定38-39
  • 3.2.2.5 基础设施设置39
  • 3.2.2.6 微气候数据分析39-41
  • 3.2.2.7 总结41-42
  • 3.2.3 深圳福荣都市绿道案例分析42-44
  • 3.2.3.1 深圳福荣都市绿道概况42-43
  • 3.2.3.2 深圳福荣都市绿道主要活动人群与特征43
  • 3.2.3.3 深圳福荣都市绿道实施效益评价43-44
  • 第四章 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44-52
  • 4.1 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原则44-45
  • 4.1.1 发展性原则44
  • 4.1.2 普适性原则44
  • 4.1.3 可达性原则44-45
  • 4.1.4 地域性原则45
  • 4.1.5 生态性原则45
  • 4.2 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45-51
  • 4.2.1 自然环境条件45-47
  • 4.2.1.1 风46
  • 4.2.1.2 日照46
  • 4.2.1.3 降水46-47
  • 4.2.2 城市区域布局47-48
  • 4.2.2.1 区域功能布局47
  • 4.2.2.2 区域交通布局47-48
  • 4.2.3 历史文化48
  • 4.2.4 空间要素48-51
  • 4.2.4.1 微地形48
  • 4.2.4.2 水体48-49
  • 4.2.4.3 植物种植49
  • 4.2.4.4 微气候营造49-50
  • 4.2.4.5 绿道道路构成材料50-51
  • 4.2.4.6 服务性设施51
  • 4.3 总结51-52
  • 第五章 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手法与措施52-57
  • 5.1 区段划分52
  • 5.2 空间结构52-53
  • 5.3 功能设置53
  • 5.4 材料使用53-54
  • 5.5 植物选择和配置54-56
  • 5.6 总结56-57
  • 第六章 结论57-59
  • 6.1 研究结论57-58
  • 6.2 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1
  • 致谢61-62
  • 附件62-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洁,龚华;美、日、德景观设计比较[J];时代建筑;2002年01期

2 ;景观设计[J];工程质量;2003年12期

3 周向频;当代欧洲景观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2期

4 ;北京大学第二届“景观设计专业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J];建筑创作;2004年06期

5 冷御寒;景观设计的艺术和技术[J];工业建筑;2004年12期

6 罗华;;荷兰景观设计解析[J];园林;2004年06期

7 李方方;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认识[J];装饰;2005年08期

8 许克福;景观设计误区初探[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年11期

9 倪立;;如何控制好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J];城市开发;2005年12期

10 ;用自己的方式做中国景观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玲;余俊;;基于场所和事件的景观设计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正国;;城市特色与景观设计[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3 邓卓智;;转河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A];2003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 学科与教育》导读[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王秉洛;;对“《景观设计:专业 学科与教育》导读”一文的审稿意见[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褚海峰;;浅析景观设计的标准[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项彤;;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辨证法[A];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宣城分会论文集[C];2012年

8 苗飞;;室内景观设计及创新内涵分析[A];2014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刘草;;河北省唐山市海港医院景观设计[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易晓;郝健;;宜居城市的交通景观设计与评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顺应自然的景观设计[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铁铮;“土人”十年闯出中国景观设计新路[N];科技日报;2008年

3 ;澳景观设计国家奖名单出炉[N];中国花卉报;2008年

4 孝义市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 陈映珍;住宅景观设计发展之前景分析[N];山西科技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韦;轰伟:景观设计要对土地负责[N];中华建筑报;2011年

6 邱桂奇;景观设计:地产行业转型助推器[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7 王曦;景观设计不能缺少思考[N];中国建设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时宜;景观设计颠覆是为了更好的回归[N];中国建设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曾佑蕊;法国景观设计的生态之道[N];中华建筑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郭泽莉;景观设计重在解决空间问题[N];中国花卉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同予;景观设计文化内涵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匡纬;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杨震宇;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曹磊;当代大众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念与景观设计[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亮;论景观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吴琼;景观设计系统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7年

3 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丽;形态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刘菲;邯郸市旧社区景观设计改造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范萌嘉;城市公共绿地草坪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7 钟奎;广东生态农业景观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亓小斐;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9 罗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小城镇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0 张涵;云南文苑婚庆广场主题景观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37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37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