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应变速率下泥页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应变速率下泥页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页岩 应变速率 力学特性 弹性模量 峰值强度 破坏模式 裂纹网
【摘要】:为了揭示泥页岩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特征,为页岩气的开采提供科学指导,分别在5×10-4/s、1×10-4/s、1×10-5/s、1×10-6/s四种不同应变速率下对页岩开展单轴压缩力学试验。研究表明,应变速率对页岩的弹性模量、峰值强度、破裂形态等具有显著影响,应变速率从高到低,弹性模量和峰值强度都呈逐渐降低趋势,但下降速度逐渐放缓,两者与应变速率负对数大致呈幂函数关系,而采用平均值拟合时则相关性较高,相对而言,弹性模量的应变率效应更显著;应变速率对破裂形态的影响极为明显,在高应变速率下页岩迅速劈裂为较少的大块,整体构架丧失,随着应变速率降低,破裂过渡为劈裂为主,伴随局部剪切破坏,达到最低应变速率时主要呈劈裂破坏,但同时形成较多横向分布裂纹,即低应变速率下破坏均匀且形成纵横切割试样的网状裂纹,页岩的应变速率在整体上对破裂方式影响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低应变速率下的破坏更均匀、更易形成裂纹网。因此,该特性对于确立页岩力学参数及设计压裂方案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页岩 应变速率 力学特性 弹性模量 峰值强度 破坏模式 裂纹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774076,No.50725414) 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No.2013GZ0071)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岩体在动力效应下(爆破、岩爆、动载)与其在静力条件下(蠕变、构造运动)的力学特性具有极大的差异,这在唯象学上主要表现为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峰值强度等)的不同,而其力学机制却反映了岩石内部在不同变形及加载速率下能量吸收/释放、微破裂孕育演化的响应特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瑞赓 ,吴绵拔;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花岗岩的破坏判据[J];爆炸与冲击;1984年01期
2 薛承瑾;;页岩气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J];石油钻探技术;2011年03期
3 罗承先;;页岩油开发可能改变世界石油形势[J];中外能源;2011年12期
4 李永盛;加载速率对红砂岩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5 黄玉珍;黄金亮;葛春梅;程克明;董大忠;;技术进步是推动美国页岩气快速发展的关键[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6 张金川;姜生玲;唐玄;张培先;唐颖;荆铁亚;;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J];天然气工业;2009年12期
7 赵鹏大;李桂范;张金川;;基于地质异常理论的页岩气有利区块圈定与定量评价——以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2年06期
8 王倩;王鹏;项德贵;冯宇思;;页岩力学参数各向异性研究[J];天然气工业;2012年12期
9 纪文栋;杨春和;姚院峰;孔君凤;;应变加载速率对盐岩力学性能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10 梁昌玉;李晓;李守定;赫建明;马超锋;;岩石静态和准动态加载应变率的界限值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克音;;压力瓶控制爆破原理[J];爆破;1988年04期
2 许连坡;关于爆破相似律的一些问题[J];爆炸与冲击;1985年04期
3 许洁;许明标;;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双莲;陆黄生;;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特点及评价方法探讨[J];测井技术;2011年02期
5 席境阳;周晓玲;;适用于页岩气藏储量的几种计算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陈会年;张卫东;谢麟元;郭敏;;世界非常规天然气的储量及开采现状[J];断块油气田;2010年04期
7 梁超;姜在兴;郭岭;杨镱婷;;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沉积特征及页岩气意义[J];断块油气田;2012年01期
8 梁超;姜在兴;郭岭;杨镱婷;;陆棚相黑色泥岩发育特征、沉积演化及页岩气勘探前景——以瓮安永和剖面牛蹄塘组为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邓美寅;梁超;;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集空间研究:以罗69井为例[J];地学前缘;2012年01期
10 张金川;林腊梅;李玉喜;姜生玲;刘锦霞;姜文利;唐玄;韩双彪;;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技术:概率体积法[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仕灵;邵顺安;陈海兵;李先章;邓涛;;闽南风化凝灰熔岩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2 许江;王维忠;;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类材料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理兴;;岩石动力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4 席道瑛;谢端;张毅;何炬;;加载速率对岩石力学性质及声发射率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5 窦林名;何江;曹安业;蔡武;李振雷;张军伟;;动载诱发冲击机理及其控制对策探讨[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梁昌玉;李晓;王声星;李守定;赫建明;马超锋;;岩石单轴压缩应力-应变特征的率相关性及能量机制试验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7 杨恒林;申瑞臣;付利;;蜀南含气页岩组构与岩石力学特性[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关小旭;范逸轩;汤皓;;页岩气压裂技术新进展及开发建议[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9 孙伟家;符力耘;管西竹;魏伟;;页岩气地震勘探中页岩各向异性的地震模拟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C];2014年
10 罗鹏;吉利明;;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与潜力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国胜;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白振瑞;遵义—綦江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特征及页岩气评价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陈枫;岩石压剪断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左宇军;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金亮星;高速铁路路堑岩质边坡的动态响应及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王建国;残采期抚顺西露天矿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8 陈晓斌;高速公路粗粒土路堤填料流变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翟越;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叶洲元;动力扰动下高应力岩石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晋;综放采场“O”形圈内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胡京涛;尾砂胶结充填体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邹瑜;川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4 杜晶;不同长径比下岩石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李政;东营凹陷页岩气勘探潜力初步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平;非贯通裂隙岩机低温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7 张广华;装药结构对炸药单耗影响及爆破破碎块度分布分形规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8 陈云;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4年
9 马春德;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韩信;裂隙介质静、动剪切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盛;徐志星;段亮;袁海锋;张武;;页岩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郑淑芬;地层速度各向异性及其应用[J];测井技术;2000年03期
3 纪树培,李文魁;高能气体压裂在美国东部泥盆系页岩气藏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1994年04期
4 赵鹏大,陈永清;基于地质异常单元金矿找矿有利地段圈定与评价[J];地球科学;1999年05期
5 肖斌,赵鹏大,周龙茂;归来庄金矿床w(Au)/w(Ag)异常的地质统计学研究[J];地球科学;2000年01期
6 孙华山,赵鹏大,张寿庭,夏庆霖;基于5P成矿预测与定量评价的系统勘查理论与实践[J];地球科学;2005年02期
7 成秋明;赵鹏大;张生元;夏庆霖;陈志军;陈建国;徐德义;王文磊;;奇异性理论在个旧锡铜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综合信息集成与靶区圈定[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黄静宁;赵鹏大;;滇东地区深层次Pt-Cu-Au矿化异常定量提取与评价[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赵鹏大,陈永清;地质异常矿体定位的基本途径[J];地球科学;1998年02期
10 王治中;邓金根;赵振峰;慕立俊;刘建安;田红;;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设计及压裂效果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曼英;李志华;;在氢环境中钢的应变速率效应[J];实验力学;2006年03期
2 李建峰;宋茂双;邵同宾;夏莹;张桂男;周微;陈雪霏;王茜;;20~#钢的慢速率高温流变实验和模拟[J];科学通报;2013年10期
3 赵德文;王磊;方琪;刘相华;;有鼓形平板锻造的应变速率矢量分析解法[J];应用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4 赵德文;方琪;刘相华;;有鼓形圆坯锻造应变速率矢量内积的积分[J];工程力学;2006年10期
5 杨平生,廖小宁,洪春勇;应变速率对低碳钢疲劳断裂机制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年04期
6 谈志高;;应变速率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J];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7 权国政;王熠昕;张艳伟;王凤彪;高林;;温度及应变速率对7075铝合金临界损伤因子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8 赵德文,铁维麟;轧制应变速率参数ε的精确计算方法[J];应用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9 方秦,钱七虎;防护结构设计中应变速率效应问题[J];爆炸与冲击;1997年02期
10 王绳祖;亚洲中东部岩石圈网状塑性流动控制下的多层应变速率场[J];地震地质;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秦;钱七虎;;防护结构设计中应变速率效应问题[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2 王开林;杨圣奇;苏承东;;冻结状态多级应变速率下凝灰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6年
3 吴青松;刘瑞堂;欧阳页先;王桂芳;;温度和应变速率对低合金钢屈服强度的影响[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梁晓波;张艺;张建伟;李世琼;程云君;;铸态Ti-22Al-25Nb合金热变形机理研究[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彭刚;;不同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双向受压的应力-应变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张磊;陈才;;搭接钎焊点剪切中的厚度影响与界面损伤[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蒋大鸣;;温度与应变速率对Al-6Mg合金断裂行为的影响[A];全国第十三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伟;单桂芳;杨鸣波;谢邦互;;尼龙6屈服形变行为的温度、应变速率和湿度依赖性[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王乾峰;彭刚;周洪涛;;受冻环境下饱水混凝土的动态受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明家;龙珊珊;王子兮;;Cr-Zr-Cu合金热变形力学行为及热加工图[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全荣;冷锻造钢的应变速率对变形阻抗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2 Patrick Larour Annette Baumer 蒋波 译;汽车薄板钢应变速率敏感性影响有新论[N];中国冶金报;2013年
3 刘友存 摘译;汽车用钢材料分析方法新进展[N];中国冶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鑫;TC11钛合金的热态变形行为及其锻造工艺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丽君;应变速率对强塑性变形晶粒细化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浩;Mg-4Y-3Nd-0.5Zr合金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邱亮;一种Cr-Mn-N奥氏体钢在冷、热变形条件下的行为[D];燕山大学;2006年
4 马宁宁;应变速率对挤压变形Mg-Zn-Nd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5 关国辉;TC11钛合金热变形特性及成形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赵n,
本文编号:737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3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