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9:21

  本文关键词: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饱和软黏土 动模量 循环围压 应力路径


【摘要】:动模量一直是土动力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土动力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等效线性本构模型即对动模量随动应变衰减规律的定量描述。在之前关于饱和软黏土动模量的研究中,已经考虑到诸如固结比、塑性指数、土体组构、饱和度、先期应力历史、动荷载频率、时间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鲜有文献涉及应力路径尤其是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的影响。考虑到循环围压在土体动应力场中存在的普遍性,通过一系列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下的逐级加载试验,研究了循环围压对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围压不但会改变了某一应变值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的大小,而且其改变趋势及大小与相位差有关;通过拟合分析证实Hardin-Drnevich模型并不适合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的定量描述,而基于Stokoe公式却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拟合结果。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饱和软黏土 动模量 循环围压 应力路径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0258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9164,5130842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110567)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20090034)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0引言动模量一直是土动力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土动力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等效线性本构模型即对动模量随动应变衰减规律的定量描述。其中,最为著名是Hardin-Drnevich模型[1-3]:max11(/)rGG????,(1)式中,G为动剪切模量,Gmax为最大动剪切模量(小应变剪切模量),?为动剪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坤;尹新生;;几种不同地基沉降量计算方法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5年24期

2 周葆春;王靖涛;卫军;;应力路径对重塑粘土本构关系影响的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金耀华;;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孔隙水压力性状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陈泽世;何世秀;朱志政;庄心善;;卸荷应力路径下基坑土体变形的有限元模拟[J];土工基础;2010年03期

5 杨雪强;朱志政;韩高升;何世秀;;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变形特性与破坏特性[J];岩土力学;2006年12期

6 陈兰;;粘土的各向异性研究[J];森林工程;2007年04期

7 杨光;张丙印;于玉贞;孙逊;;不同应力路径下粗粒料的颗粒破碎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0年03期

8 计国贤;胡敏云;沈一帆;;应力路径对砂土剪切模量影响的颗粒流模拟[J];浙江建筑;2010年05期

9 陈国兴;潘华;;轨道交通振动作用引起的土单元应力路径特征及其在室内试验中的模拟[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10 沈扬;周建;龚晓南;;空心圆柱仪(HCA)模拟恒定围压下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应力路径能力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仰平;罗汀;;岩土硬化的应力路径相关性及硬化参数的构造方法[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夏志高;金丰年;杜广义;浦奎源;;关于Fairhurst破坏接近度隐含应力路径的讨论[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卢廷浩;钱玉林;殷宗泽;;宽级配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4 杨光;张丙印;于玉贞;孙逊;;不同应力路径下粗粒料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黏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殷德顺;王保田;张文惠;;主动区不同位置土压力位移曲线之间的关系[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濮家骝;李广信;李锦坤;;土的弹塑性孔压性状及应力劳台角对其影响的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向天兵;冯夏庭;陈炳瑞;江权;;开挖与支护应力路径下硬岩破坏过程的真三轴与声发射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9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广信;殷宗泽;闫明礼;;土的基本性质和测试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川;基于变围压应力路径的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路德春;基于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问延煦;双层地基承载与变形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周葆春;黏土本构建模理论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徐辉;土的细观损伤本构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朱杰兵;高应力下岩石卸荷及其流变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沈扬;考虑主应力方向变化的原状软粘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朱建群;含细粒砂土的强度特征与稳态性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9 秦理曼;基于能量耗散的土的本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童朝霞;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的变形规律与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美英;应力路径对饱和黄土强度变形及孔压特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秦鹏飞;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强度特性试验研究与现场监测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汪清静;不等向固结条件下砂土动力特性及强度归一化表征[D];浙江大学;2012年

4 赵曼;不同应力路径下大理岩的力学特性及破裂面的孕育机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5 钟方杰;浅层储气砂土的气藏压力状态与应力路径力学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6 闫勋念;粗粒土力学特性三轴试验与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吴华;基坑开挖空间效应的数值模拟及应力路径对土体力学性状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7年

8 任鹏;特殊荷载条件下的混凝土梨形屈服面本构关系[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高速;不同加卸荷应力路径下大理岩破坏过程的能量演化机制与本构模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10 邓yN文;基坑开挖应力路径试验与有限元变形分析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5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45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