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花岗岩破裂过程中声波与声发射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1:08

  本文关键词:花岗岩破裂过程中声波与声发射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声波 损伤 Kaiser效应 Felicity效应


【摘要】:采用声波、声发射一体化监测装置研究了单轴加载及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波速和声发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加载初期,岩石内部微裂纹受力闭合,纵波、横波波速显著增加,而声发射事件数量极少;加载中期,岩石处于线弹性变形阶段,纵波、横波波速缓慢增加后保持稳定,声发射事件少量产生,约占声发射事件总量的9.44%;加载后期,岩石处于破裂损伤阶段,裂纹开始萌生,拓展,岩石纵波波速呈现略微下降趋势,而横波波速明显降低,声发射活动剧烈,约占声发射事件总量的50.63%。峰值应力之后,花岗岩横波波速开始急剧下降,而纵波波速缓慢降低,声发射活动依然活跃。2由于岩石的内部损伤需要积蓄一定能量才会形成,因此声发射活动呈现"相对平静、间隔突发"的规律,"相对平静期"最明显的时段位于峰值应力之前。3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岩石的波速和声发射变化特征与应力状态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统计分析声发射事件数量随应力的变化规律,论证了岩石的Felicity效应;比较分析加载过程中的Felicity比变化,证明了岩体的累积损伤。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与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
【关键词】声波 损伤 Kaiser效应 Felicity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9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304187)
【分类号】:TU459.3
【正文快照】: 0引言岩体失稳一直是矿山、水利等地下工程所面临的重大安全威胁,了解岩石的损伤演化机理和裂纹拓展规律对判定岩体损伤状态、工程灾害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岩石是一种带有先天性缺陷的介质,内部蕴含着丰富的孔隙、裂隙、夹杂和节理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伴随着新生裂隙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辉;赵兴东;赵有国;田军;;不同条件下花岗岩中声波传播速度的规律[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2 郑贵平;赵兴东;刘建坡;李元辉;;岩石加载过程声波波速变化规律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3 陈槞,杨咸武,韩彪;变形过程中岩石P波速度场的空间变化[J];地震学报;1990年01期

4 李林;岩石声发射特性的研究[J];化工矿山技术;1995年02期

5 赵兴东;唐春安;李元辉;袁瑞甫;张建勇;;花岗岩破裂全过程的声发射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6 赵兴东;李元辉;刘建坡;张建勇;朱万成;;基于声发射及其定位技术的岩石破裂过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7 赵兴东;刘建坡;李元辉;田军;朱万成;;岩石声发射定位技术及其实验验证[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8 李庶林;唐海燕;;不同加载条件下岩石材料破裂过程的声发射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9 罗津辉;蔡忠理;刘克;李小春;;用声波参数确定岩石加载破坏过程的不同阶段[J];岩土力学;1992年01期

10 宋丽莉;葛洪魁;郭志伟;王小琼;;利用多次散射波监测介质性质变化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宏平;刘远;余学芳;;混凝土劈裂抗拉声发射特性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学滨;;不同强度岩石的破坏过程及声发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3 许江;李树春;唐晓军;陶云奇;杨红伟;;基于声发射的岩石疲劳损伤演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纪洪广;侯昭飞;张磊;孔凡标;;载荷岩石材料在加载-卸荷扰动作用下声发射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薛云亮;李庶林;林峰;徐宏斌;;类岩石材料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和应变耦合本构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周火明;钟作武;张宜虎;李维树;熊诗湖;范雷;;岩体原位试验新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初步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0期

7 赵明阶,徐蓉;岩石声学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赵兴东;陈长华;刘建坡;李元辉;;不同岩石声发射活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9 刘建坡;王洪勇;杨宇江;李元辉;;不同岩石声发射定位算法及其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郑贵平;赵兴东;刘建坡;李元辉;;岩石加载过程声波波速变化规律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少伟;陆俊;范向前;;混凝土断裂试验中的声发射特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薛云亮;李庶林;林峰;徐宏斌;;类岩石材料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应变耦合本构关系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妙月;;地球内部结构成像、演化与动力学[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40周年所庆论文集[C];1990年

4 赵兴东;刘建坡;李元辉;田军;;基于声发射监测的岩石破裂孕震模式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陶永胜;付小敏;;典型岩石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的声发射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耿新枝;赵希兵;赵淑兰;雷锐;孟越;张润清;;含孔洞石材破裂过程声发射特性实验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7 侯文诗;李守定;李晓;赫建明;潘龙;刘艳辉;王瑞青;;岩石扩容起始特性与峰值特性的比较[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8 张哲;周罗中;陈江川;;RAEM岩体声发射监测系统[A];全国冶金矿山现代采矿技术及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杨海清;裂隙岩体动态损伤局部化机理的理论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4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康玉梅;基于小波分析的岩石类材料声发射源定位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刘建坡;深井矿山地压活动与微震时空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7 许明;锚固系统质量的无损检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崔中兴;基于CT实时观测的水—岩力学耦合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曹广祝;岩石CT尺度小裂纹扩展与渗流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陈建功;锚杆—围岩结构系统低应变动力响应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檑;混凝土单向受载全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何浩宇;岩石力学特性与其声发射分形维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墨潇;岩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特征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京涛;尾砂胶结充填体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5 龚囱;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充填体损伤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6 周维超;不同施工条件下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董进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8 钟小青;基于双K断裂理论的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陆丽丰;煤岩细观剪切破坏及其声发射特性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刘东;岩体损伤演化的协同动力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小敏;典型岩石单轴压缩变形及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元辉;赵兴东;赵有国;田军;;不同条件下花岗岩中声波传播速度的规律[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3 蒋海昆,张流,王琦;实验室声发射三维定位及标本波速场各向异性研究[J];地震;1999年03期

4 陈槞;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77年04期

5 郑捷,姚孝新,陈楻;岩石变形局部化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6期

6 蒋海昆,张流,周永胜;不同围压条件下花岗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时序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6期

7 许昭永,李忠富,李佩林,华培忠,张万普;大理石板中心受压至断裂时P波速度变化的实验研究[J];地震学报;1982年04期

8 陈槞,杨咸武,韩彪;变形过程中岩石P波速度场的空间变化[J];地震学报;1990年01期

9 万志军,李学华,刘长友;加载速率对岩石声发射活动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穆玉海,杨青,姚英学,袁哲俊;Monitoring of Grinding Process with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s[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富鸿;曾昭发;;利用尾波干涉检测介质微变化的超声波模型试验[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李海;阳能军;;声发射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10期

2 张彦吉;;论声发射技术在矿区地震监测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3 张大伦;国外声发射技术的研究简况[J];地质科技情报;1983年02期

4 张大伦;李世忠;;声发射技术在钻探工程中的应用[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2年01期

5 ;单通道声发射测试仪的试制[J];兰州大学学报;1977年02期

6 ;声发射[J];科技简报;1977年03期

7 熊庆国;声发射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6年07期

8 马成;;声发射技术在特种设备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8期

9 申剑坤;秦柳;;声发射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10 郭小云;熊甜甜;樊刚;;关于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兵印;丁伟;;声发射技术及其发展[A];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卢永;杨军;田韬;;探测地震电磁声发射的可能性[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光海;刘正义;;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金属高频疲劳监测[A];2006年第二届七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学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中剑;杨庆新;焦阳;颜威利;;电磁声发射技术研究[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光海;刘正义;;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金属高频疲劳监测[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赵勇;;声发射技术及其在锅炉“四管”检测中的应用[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李典文;;岩石工程中的声发射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张忠政;巩建鸣;梁华;蔡文生;崔强;邵峰;;声发射技术在焦炭塔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徐秉汉;岳亚霖;;声频技术在压力运载装备建造和安全运行中的应用[A];安全与可靠性——2006流体机械与压力容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李顺堂;崔维国;蔡宪法;;应用声发射技术对在役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耀富;声发射技术为“亚健康”设备听诊[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贺慧宇;声发射监测把脉桥梁安全[N];中国建设报;2008年

3 杨雄飞;应用声发射技术检测钢轨中裂纹扩展[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4 陈汝雄 张清华;用声发射技术检测容器[N];中国石化报;2003年

5 ;用声发射技术检测容器[N];今日信息报;2003年

6 胡忠民邋李勇;引进声发射技术检测罐车压力容器[N];金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艺军;光纤声发射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赵静荣;声发射信号处理系统与源识别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苗金丽;岩爆的能量特征实验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中剑;电磁声发射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韩敬宇;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风电叶片裂纹无线监测系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张建辉;电磁声发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姜波;声发射技术在化工设备检测中的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5 李颖;声发射仪校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高宏;声发射技术在动态摩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7 裔裕峰;声发射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6年

8 孙德平;起重机梁声发射技术无损检测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9 许蕾;基于光纤声发射技术的大型起重机局部损伤监测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10 徐新;声发射技术在直升机部件疲劳裂纹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75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75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0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