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层状盐岩蠕变变形差异性及附加应力

发布时间:2017-09-12 08:53

  本文关键词:层状盐岩蠕变变形差异性及附加应力


  更多相关文章: 层状盐岩 蠕变变形差异 本构方程 参数 附加应力


【摘要】:基于伯格斯(M-K)蠕变模型,根据三维压缩蠕变实验条件,建立了层状盐岩轴向蠕变本构方程;推导出各单层岩性蠕变参数与整个层状盐岩样的蠕变参数关系表达式;同时,在建立层状盐岩径向蠕变本构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层状盐岩各岩层由于蠕变变形差异产生的附加力求解公式;依据淮安库区某层状盐岩蠕变实验数据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部分验证。研究表明,层状盐岩的蠕变破坏是岩层由于蠕变变形差异产生附加力与其作用方向上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当其合应力超过夹层抗拉强度时,才会使盐岩夹层发生张拉破坏。研究结果为层状盐岩体中地下盐穴储气库的长期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层状盐岩 蠕变变形差异 本构方程 参数 附加应力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钻井压裂适度出砂油藏工程技术”(2008ZX05024-003)资助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地下盐穴储气库的安全建造和长期稳定运行与其围岩的力学特性,特别是蠕变特性密切相关。充分利用盐岩蠕变特性,制定合理运行方案,将会更好地确保储气库的稳定及长期经济运行。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盐岩蠕变力学性能及其相关本构方程开展了大量研究[W4]。国外建造储气库的盐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延林;张英;万文;;层状盐岩力学特性及蠕变破坏模型[J];矿业工程研究;2010年01期

2 唐明明;王芝银;丁国生;冉莉娜;;含夹层盐岩蠕变特性试验及其本构关系[J];煤炭学报;2010年01期

3 佘成学;崔旋;;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1期

4 杨春和,陈锋,曾义金;盐岩蠕变损伤关系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1期

5 ;DAMAGE AND CREEP MODEL FOR ROCK SALT AS WELL AS ITS VALIDATION[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2期

6 梁卫国;徐素国;赵阳升;杨春和;;盐岩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7 陈锋;李银平;杨春和;张超;;云应盐矿盐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8 陈卫忠;王者超;伍国军;杨建平;张保平;;盐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9 王安明;杨春和;陈剑文;黄志全;李银平;;层状盐岩体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10 刘江;杨春和;吴文;高小平;;盐岩蠕变特性和本构关系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素国,愪保平,梁卫国,赵阳升;钙芒硝盐岩力学特性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2 梁卫国;赵阳升;;盐岩溶腔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3 于德海;彭建兵;崔春义;;绿泥石片岩和云母石英片岩时间效应的试验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张尧;熊良宵;;岩石流变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3期

5 尹光志;赵洪宝;张东明;;突出煤三轴蠕变特性及本构方程[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6 王维忠;尹光志;赵洪宝;李东伟;;含瓦斯煤岩三轴蠕变特性及本构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王维忠;尹光志;王登科;秦虎;;三轴压缩下突出煤粘弹塑性蠕变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梁卫国;徐素国;刘江;杨春和;赵阳升;;金坛储气库岩盐蠕变特性及其实用本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杨小彬;李洋;李天洋;管海鹤;何杰山;;煤岩非线性损伤蠕变模型探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崔少东;刘保国;刘开云;;基于新型蠕变仪下的泥岩力学参数时效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卫国;徐素国;莫江;吴迪;张传达;;盐岩力学特性应变率效应的实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梁卫国;徐素国;赵阳升;;岩盐物理力学特性温度效应与核废料处置[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强;胡秀宏;冶小平;;岩石蠕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安明;黄志全;潘继顺;杨春和;;层状复合盐岩体中的细观应力场和位移场[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完颜祺琪;伍锦鹏;王芝银;郑雅丽;;盐岩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A];流变学进展(2012)——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陈雨;李晓;李守定;;基于盐腔时效收敛特征的密集储库群地面变形动态预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7 王宇;李建林;刘锋;王瑞红;;节理泥质粉砂岩卸荷流变试验及流变规律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李哲;马洪岭;姚院峰;;高温高压下盐岩基本力学性质研究[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慕小水;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含盐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赵闯;岩石粘弹性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6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金柱;软黏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栋伟;深部冻结黏土蠕变损伤耦合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王同涛;多夹层盐岩体中储气库围岩变形规律及安全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娟;类岩石材料蠕变本构试验研究及基于FLAC~(3D)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欣;充填体蠕变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娜;自然与饱水状态下金川二矿区深部岩石流变特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 代红娟;察格高速公路盐渍土填料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张文倩;盐岩地下储库的材料参数概率分布估计及失效概率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媛;盐岩地下油气储库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家涛;盐岩地下储气库(群)运营期可靠度计算及风险评估[D];山东大学;2011年

8 沈鑫;基于随机力学的盐岩地下储气库可靠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郭松涛;考虑蠕变特性的盐岩相似模型及相似材料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朱德武;偏压软岩隧道开挖时空效应及合理支护时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国生;具有广阔前景的盐穴地下储备库技术[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2 范镜泓,高芝晖,刘天模;具层状细观结构的PD3珠光体钢的细/宏观力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3 邱贤德,姜永东,阎宗岭,庄乾城;岩盐的蠕变损伤破坏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杨春和,高小平,吴文;盐岩时效特性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彭凡,彭献,傅依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非线性蠕变流动特性[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6 杨彩红;李剑光;;非均匀软岩蠕变机理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7 白晨光,,魏一鸣,朱建明;岩石材料初始缺陷的分维数与损伤演化的关系[J];矿冶;1996年04期

8 方岱宁,周储伟;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对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数值分析[J];力学进展;1998年02期

9 罗海安,翟军;兼具基体蠕变和轻度界面蠕变的复合材料的本构特性[J];力学学报;1996年05期

10 朱定华,陈国兴;南京红层软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思林,于允生,马兴国;华北地区附加应力参数的变异特征及与该区强震间的相关性[J];中国地震;1987年03期

2 朱思林;于允生;马兴国;;华北地区附加应力参数的异变特征及与该区强震间的相关性[J];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S1期

3 陈宇军;熊歆斌;;矩形面荷载下地基土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结果比较[J];建筑结构;2006年10期

4 郭见扬;;地基附加应力计算的误差及配套问题[J];土工基础;2011年05期

5 李玉根;;梯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计算[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康仲远,杨修信,王廷韫,任庆维,曾祥桐,蒋荣发;地应力测量结果的校验和震前观测事实[J];地震学报;1989年01期

7 景春;;影响成层土地基附加应力分布因素分析[J];路基工程;2008年06期

8 王新泉;陈永辉;张世民;齐昌广;陈龙;;反拱曲面X形异形桩产生附加应力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12期

9 高俊丽;张孟喜;;加肋土工膜与砂土界面中附加应力计算[J];岩土力学;2013年12期

10 郭通;邓荣贵;;大型飞机荷载作用下站坪结构对地基土附加应力的影响分析[J];路基工程;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宁伟;卢淑雯;;人造硬壳层对固化滩涂地基附加应力的影响[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代志宏;吴恒;张信贵;刘豫黔;韩建忠;;土体中附加应力的混沌演化特征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羡农;;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竖向附加应力的确定[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王士杰;张梅;张吉占;;对Mindlin解求地基附加应力的进一步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代志宏;吴恒;张信贵;;附加应力在土体中传递分布的细观模型[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志宏;城市建设的附加应力与地质极限问题[D];广西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世毅;水平层状地基中附加应力与沉降计算分析[D];长安大学;2003年

2 王林;差异沉降条件下拓宽路基稳定性及路面结构层附加应力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高燕;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马士举;城市区域土体环境效应[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6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36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4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