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空间句法的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9:04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句法的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苏州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空间组构 外部布局空间 内部社会空间


【摘要】:苏州地区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其湖泊纵横的江南水乡特色、历史文化背景和发达的社会经济共同构建了苏州传统村落特有的景观空间。与此同时,城市化与现代化进一步促进了传统村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苏州传统村落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得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苏州传统村落蕴含丰富和宝贵的景观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到破坏,以科学的方式保护村落景观空间刻不容缓。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苏州传统村落以及对于村落量化分析的相关研究理论和实践,分析了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类型以及量化研究对于苏州传统村落研究的优势。基于研究,将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分为外部布局景观空间和内部社会空间两部分,从“实”与“虚”空间两方面剖析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然后论述了空间句法理论运用于传统村落空间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接着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分别从外部布局景观空间和内部秩序社会空间两方面开始量化分析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最终提出了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保护和规划策略。传统村落景观空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事物,对于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保护不仅要着眼于现在存在的问题,更要考虑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村落中人与空间的动态关系,从而总结出量化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详细方法,以期能够对于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保护和规划有一定借鉴和价值。
【关键词】:苏州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空间组构 外部布局空间 内部社会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绪论14-25
  • 1.1 研究背景14-15
  • 1.1.1 城镇化下的村落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14
  • 1.1.2 地域文化特色传承的诉求14-15
  • 1.1.3 我国对村落规划的重视程度提升15
  • 1.1.4 空间句法理论成为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研究新的切入点15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5-16
  • 1.2.1 研究目的15-16
  • 1.2.2 研究意义16
  • 1.3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16-18
  • 1.3.1 研究对象界定—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16-17
  • 1.3.2 传统村落17
  • 1.3.3 村落景观17-18
  • 1.3.4 村落空间形态18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8-21
  • 1.4.1 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研究18-20
  • 1.4.2 村落景观空间量化分析研究20-21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21-24
  • 1.5.1 研究内容21-23
  • 1.5.2 研究框架23-24
  • 1.6 研究方法24-25
  • 第二章 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形成与类型25-34
  • 2.1 苏州传统村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25-26
  • 2.1.1 地理位置25
  • 2.1.2 历史渊源25-26
  • 2.2 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26-29
  • 2.2.1 自然环境特征26-27
  • 2.2.2 空间格局特征27-28
  • 2.2.3 建筑类型特征28-29
  • 2.2.4 人文社会形态特征29
  • 2.3 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划分29-32
  • 2.3.1 物质景观空间层面—外部布局空间29-32
  • 2.3.2 非物质景观空间层面—内部社会空间32
  • 2.4 苏州传统村落规划中面临的困境32-34
  • 2.4.1 传统村落肌理遭到侵蚀32-33
  • 2.4.2 传统村落内部社会秩序衰败33-34
  • 第三章 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研究中的应用34-45
  • 3.1 空间句法理论解析34-41
  • 3.1.1 空间句法理论诠释及发展34-36
  • 3.1.2 空间句法与构型36-38
  • 3.1.3 空间句法构型中量化描述基本指标38-39
  • 3.1.4 空间句法的基本分析方法39-41
  • 3.2 空间句法与空间拓扑的关系41-42
  • 3.2.1 拓扑学理论41-42
  • 3.2.2 空间拓扑量化研究方法—空间句法42
  • 3.3 传统村落景观空间拓扑分析的理论依据42-43
  • 3.3.1 聚落空间系统的自组织性42-43
  • 3.3.2 传统村落的空间拓扑43
  • 3.4 空间句法分析苏州传统村落的价值43-45
  • 3.4.1 空间句法分析传统村落的普适性推导43-44
  • 3.4.2 空间句法作为对比手段的归纳演绎44-45
  • 第四章 苏州传统村落外部布局空间句法分析—以苏州六村为例45-64
  • 4.1 研究对象概述45-49
  • 4.1.1 研究样本选取45-47
  • 4.1.2 样本概述47-49
  • 4.2 村落整体布局空间类比49-54
  • 4.2.1 村落整体布局空间组构相似49-51
  • 4.2.2 不同地形空间活力差异51-54
  • 4.3 村落核心空间解析54-57
  • 4.3.1 轴线组织方式相似54-56
  • 4.3.2 空间结构类型差异56-57
  • 4.4 村落边缘空间类比57-61
  • 4.4.1 入口空间单元相似57-58
  • 4.4.2 不同地形对外开放程度差异58-61
  • 4.5 外部布局景观空间句法分析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应用价值61-64
  • 4.5.1 整体空间类比价值61-62
  • 4.5.2 核心空间类比价值62
  • 4.5.3 边缘空间类比价值62-64
  • 第五章 苏州传统村落内部社会空间句法分析—以陆巷村为例64-77
  • 5.1 研究对象概述64-65
  • 5.1.1 样本选取64-65
  • 5.1.2 样本概述65
  • 5.2 传统村落内部社会空间划分65-68
  • 5.2.1 划分原则和划分类型65-67
  • 5.2.2“虚”与“实”空间的定义67-68
  • 5.3 陆巷村内部社会空间分析68-75
  • 5.3.1 空间领域构成分析68-70
  • 5.3.2 村落社会结构分析70-74
  • 5.3.3 活动与公共空间分析74-75
  • 5.4 内部社会空间句法分析对村落保护的应用价值75-77
  • 5.4.1 验证日常场景与行为空间秩序关系75-76
  • 5.4.2 验证认同区分与村落结构秩序关系76-7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7-81
  • 6.1 主要研究成果77-78
  • 6.2 苏州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形态对村落规划的借鉴78-79
  • 6.2.1 重塑村落布局空间结构活力78
  • 6.2.2 延续传统村落内部秩序78-79
  • 6.3 创新点和不足79-80
  • 6.4 研究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艳刚;梅林;刘继生;胡亚娟;韩默然;;近30年冀鲁豫农业村落民宅景观演化过程与机理[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2 刘明基;;中国徽州的古民宅和村落——兼与安东地区的比较[J];徽学;2006年00期

3 王军奎;余敏;;村落景观格局规划原则探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傅慧平;;人类学视角下的祠堂重建——以江西某村落为个例[J];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02期

5 魏旭红;于川江;;基于公共空间视角的历史文化村落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年04期

6 赵华萍,邓林翰;晋南村落理性化环境特质初探[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7 马航;;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8 车震宇;保继刚;;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规划师;2006年06期

9 肖文评;王濯巾;;河源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与社会变迁——以仙塘潘家围为例[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10 于洋;雷振东;;“灾难斑块”型村落灾后重建的适宜规划途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修金;虞重干;;文化视野中村落体育的嬗变与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刘大可;;论科举与传统村落社会——闽西武北客家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3 闪兰靖;;民族村落的文化传统与礼仪重建[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4 杨华;;宗族性村落妇女的“历史感”与“当地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董敬畏;;丧葬仪式与村落共意——以陕西关中S村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乐梅;;淀乡的村落关系、民间互助与小额信贷尝试[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8 张现洪;;村落共同体的解体背景下的村庄治理——以四川万兴乡斑竹村为案例[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9 黄锐;;如何理解中国村落——以村落为中心的社区研究及其问题[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10 杨文文;;现代村落社会中艺术传统的形成与变迁——以兖州花棍舞为个案[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伟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建构视角下的村落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樊平;兼顾农户发展和村落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陈沛照;村落民族教育的困境与反思[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刘大可;村落纷争处理中的野蛮方式[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研究员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不是城市化的开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钱丽;让民族村落再次焕发生机[N];贵阳日报;2009年

7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村际、族际纷争处理[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115项成果结项 36项成果存在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杨锋梅;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杨华;隐藏的世界:湘南水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聂家昕;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D];上海大学;2007年

6 迟玉花;当代藏区村落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严俊杰;洞庭湖区村落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黄忠怀;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傅俊;南宋的村落世界[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菁;元阳世界文化遗产区旅游型村落控制性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甘金凤;集体仪式与村落整合[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素珍;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新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方赞山;海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布局[D];海南大学;2016年

5 郑湘凌;基于宗祠文化的美丽乡村村落格局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赵璐;京郊传统村落建筑再生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李晖;近代徽州村落的衰落[D];安徽大学;2016年

8 施骏栋;现代化与村落生严方式变迁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9 高媛;民族村落生计模式与文化传承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周海;宗族与徽州村落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51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51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