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及模式比较研究——以广州、深圳为例
本文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及模式比较研究——以广州、深圳为例
【摘要】:深圳和广州作为在广东率先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实践的两座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分别肩负着在不同条件下探索有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和道路的历史使命。作为传统城市和新兴城市的代表,广州、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和要素组合等都有明显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文重点分析广州、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路径及自主创新模式的差异和特色。
【作者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软科学研究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路径 模式 广州 深圳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2009B070200007)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随着这个时间节点的日益临近,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更是加速了创新脚步。国内许多城市的地方政府纷纷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牛昕;覃剑;;知识流动与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J];城市观察;2010年01期
2 代明;王颖贤;;创新型城市的知识集散效应[J];城市观察;2010年03期
3 马旭军;;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重要性分析[J];经济问题;2007年05期
4 赵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岩松;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牛昕;覃剑;;知识流动与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J];城市观察;2010年01期
2 谢洪明;赵华锋;张霞蓉;;网络关系嵌入与管理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知识流入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3 谭可欣;郭东强;;知识转移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简兆权;郑雪云;;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知识转移障碍及对策分析——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5期
5 李峰;;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唐山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2年34期
6 华连连;张悟移;;知识流动及相关概念辨析[J];情报杂志;2010年10期
7 段云龙;;基于知识流动的制度结构效率评价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02期
8 袁玲玲;刘青青;;论名人故居对城市文化营销的促进作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5期
9 金高云;;刍议基于要素连通特性的技术创新及其模型构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雷井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戴万亮;内部社会资本对产品创新影响研究: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D];天津大学;2011年
3 任晶;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唐厚兴;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溢出机制及溢出效应测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卢卓君;效率引导开发—城市规划策划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垎,董敏;城市经营与城建投资体制改革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2 徐效坡,刘云刚;对经营城市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S1期
3 周诚君,张京祥,陈雯;经营城市:功能导向与制度创新[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4 余池明,宋言平,周林洁;关于中小城市经营城市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5 张庭伟;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及规划师的职责[J];城市规划;1993年03期
6 王巍,陈岩松;一种项目规划方法的探讨——谈十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改革[J];城市规划;2001年02期
7 陈岩松,王巍;关于城市经营的研究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8 王兴平;城市企业化与城市战略规划[J];城市规划;2002年06期
9 徐巨洲;“城市经营”本质是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管理[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10 金经元;我的城市经营观[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继佐;[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玲慧;论上海边缘社区的和合发展[D];同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琴琴;;全球化下的劳动关系调整路径变化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鸿才;;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空间的路径拓展[J];人民论坛;2010年35期
3 李文政;;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及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4 沈丽娟;王瑞斌;;创新型城市建设条件类型及模式的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9年14期
5 杨运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述评[J];人民论坛;2010年26期
6 胡亭亭;刘奇中;;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实践与模式[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代明;张晓鹏;;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型企业发展潜因素路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模型路径图法的深圳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1期
8 微子;广州VS深圳:兄弟之争[J];深圳特区科技;2003年Z1期
9 叶祥松;两种不同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模式比较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叶春,王为;广州和深圳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比较研究[J];热带地理;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凌州;杨冬梅;;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实践综述[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老工业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土地置换模式探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张建荣;;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珊;;个人合作建房的探讨与研究[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5 陈娟娟;;WTO背景下贸易与核心劳工标准的接合[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6 余志君;张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探析[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7 徐波;;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目标与路径[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胡振宇;;深圳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历程及实践意义[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9 彭俊;;探寻“规划技术”与“公共政策”的结合——《深圳市户外广告设置指引》解读[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海霞;;北京市水源区生态补偿模式及区域协调发展机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平;港人首季“北上”置业达28亿[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董研;深圳“过江龙”将力抬广州楼价[N];中华建筑报;2004年
3 谭洪安;深圳三巨头会师广州粤系房企“内战”箭在弦上[N];中国经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刘晓云;多重利好惠及深圳楼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茅巍;什么力量支撑深圳楼市[N];中国建设报;2001年
6 朱蕾;产品与诚信铸造广州模式[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刘晓云;深圳国有房企重组变身[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金城 陈善哲;深圳“梳理行动”:急速城市化的中国标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 李玫 程连红 王淮林;憧憬国际化[N];深圳商报;2003年
10 于明山;深圳“农民”将成为历史[N];文汇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红阳;中国的世界城市发展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海勤;中国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吴前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张冬冬;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黄桂林;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徐海;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规划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7 张希胜;大学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陈f^;中国货币一体化的模式与步骤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范卿泽;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西部城镇化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建新;广州住宅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吴瑾;财政支出对新型工业化影响程度的路径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肖辉山;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傅忠宁;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江勇;基于工程保险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韩谦;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陈勇;我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风险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8 邱珏;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9 张鹤;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钟珊群;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52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5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