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爆炸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破裂过程的数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2 04:24

  本文关键词:爆炸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破裂过程的数值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数值分析 爆炸 岩石 损伤破裂 JWL 应变强度分布


【摘要】:探讨了JWL爆源模型与朗道模型、应变强度分布模型与应变软化模型的异同点,并在CDEM源程序中引入了JWL爆源模型及应变强度分布模型。利用改进的CDEM程序研究了爆炸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破裂的物理过程,重点分析了压碎区、破损区比半径及总破裂度随岩石应变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最大应变强度是控制岩石破裂范围的关键量,最大应变强度从0.5%增加至5%,压碎区比半径从37降至4,破损区比半径从45降至12,岩石总破裂度从55%降至5%;②相同应变强度情况下,岩石更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剪切破坏产生的破坏区域的比半径较拉伸破坏产生的大2~5,总破裂度大3%左右;③拉伸破坏为主导(拉伸应变强度主控),破损区的裂缝将沿着径向平直发展;剪切破坏为主导(剪切应变强度主控),破损区的裂缝将弧状向外扩展。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数值分析 爆炸 岩石 损伤破裂 JWL 应变强度分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73150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0B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1302230)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0引言爆炸破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土石方工程、矿山开采、隧道掘进等实际工程中[1],并在低渗油气田(如页岩气田)的储层改造方面有所应用[2-3]。为了精确控制爆破效果,优化爆破方案,需要掌握爆炸载荷下岩石破碎区域、破裂程度与炸药类型及岩体动态强度的对应关系。一般认为,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更社,谢定义,张长庆,孙钧;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力学;1998年04期

2 张尧;杨林德;熊良宵;;基于双剪统一强度准则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廖华林;李根生;;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06期

4 刘成学;杨林德;;一种新的岩石损伤软化本构模型[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5 柴文革;李文利;高全臣;;围压卸载对岩石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6 张莱;陆桂华;;基于损伤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在工程地下水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年06期

7 刘成学;杨林德;曹文贵;;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反演[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8 杨更社;刘慧;;基于CT图像处理技术的岩石损伤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2007年05期

9 宋飞;赵法锁;李亚兰;;一种岩石损伤流变模型及数值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01期

10 蒋金宝;林英松;张宝康;刘兆年;丁雁生;;激波作用下岩石损伤试验及评价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彭瑞东;马晓峰;;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损伤特性的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慧梅;杨更社;;冻融条件下岩石损伤劣化及抗拉特性实验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玉军;刘坚志;彭瑞东;张文博;;孔隙岩石损伤破坏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更社;刘慧;彭丽娟;刘新军;;基于CT图像处理技术的岩石损伤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薛云亮;李庶林;徐宏斌;林峰;;考虑残余强度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肖勤学;王珏;魏民;;ICT的原理、检测方法及其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7 谢卫红;李顺才;肖永红;;温度对岩石损伤和变形破坏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8 薛云亮;林峰;李庶林;;岩石不同围压压缩试验与损伤本构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彭永伟;梁冰;;水化学作用对岩石损伤的实验研究[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天鸿;于庆磊;唐春安;李连崇;朱万成;梁正召;;岩石破裂过程稳态、瞬态渗流特征模拟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登胜;降低油气储层异常破裂压力理论与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2 柴文革;围压卸载条件下花岗岩损伤演化与破坏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赵衡;岩石变形特性与变形全过程统计损伤模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宋飞;石膏角砾岩非线性流变模型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5 王利;岩石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6 赖勇;岩石(体)宏细观复合损伤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陆华;冲击荷载下红砂岩流固耦合的动力响应及损伤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天成;利用重复加载进行岩石损伤评价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廖志毅;刀具冲击作用下岩石损伤破坏过程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方振;温度—应力—化学(TMC)耦合条件下岩石损伤模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侯佳男;含孔洞岩石损伤破坏过程声发射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蒋志坚;大理岩高温后力学性质及其细观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莫瑞;岩土变形过程模拟的统计损伤方法新探讨[D];湖南大学;2008年

7 唐晓军;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万贻平;深部岩体损伤变形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9 汪金能;复杂载荷条件下岩石变形破坏特性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陈翔;膏溶角砾岩损伤演化模型及其破裂断口的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98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98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1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