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柱-H形梁栓焊混合连接节点抗连续性倒塌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方钢管柱-H形梁栓焊混合连接节点抗连续性倒塌性能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钢框架 节点 螺栓 静力试验 连续性倒塌 悬索机制 鲁棒性
【摘要】:以2个方钢管柱-H形梁内隔板式刚性连接节点试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半跨单柱型梁柱子结构,通过静力加载试验研究梁柱节点在中柱失效的连续性倒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试件梁柱节点采用栓焊混合连接方式,2个试件的腹板分别采用不同的螺栓排列形式。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均出现在节点区,发生于梁弦转角达到0.06 rad之后。最不利梁截面破坏时,首先发生下翼缘断裂,采用螺栓单列布置的试件发生下排螺栓孔壁局部承压与冲剪顺序破坏,而采用螺栓双列布置的试件发生剪切板内列螺孔处净截面开裂。梁柱子结构在加载前期主要通过受弯机制提供竖向抗力,在加载后期逐渐转变为依靠悬索机制抵抗上部荷载,且悬索机制最终可提供的竖向抗力高于前期受弯机制提供的竖向抗力。与梁柱节点采用腹板螺栓中部集中布置形式相比,腹板螺栓沿梁高度分散布置更利于梁翼缘开裂后剩余截面发展轴向拉力,可提高悬索机制竖向抗力与节点鲁棒性。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关键词】: 钢框架 节点 螺栓 静力试验 连续性倒塌 悬索机制 鲁棒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8220) 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SLDRCE09-B-02)
【分类号】:TU392
【正文快照】: 0引言建筑结构在局部竖向承重构件失效后,剩余结构若可通过寻求新的传力路径传递原本由失效构件承担的竖向荷载,便可阻止结构局部破坏向相邻部位扩展,这就是结构连续性倒塌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备用荷载路径分析方法(alternative load pathmethod)[1-2]。框架体系的内柱失效后,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强;司林军;陈素文;王开强;;模拟钢框架去柱反应分析方法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0年02期
2 糜嘉平;钢框竹胶板模板和竹胶板模板的研究综述[J];工业建筑;1993年05期
3 温殿伟;张杰;;钢框架外伸端板连接节点计算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2007年06期
4 许建勋,赵滇生;钢框架螺栓端板节点连接受力性能的分析[J];浙江建筑;2003年01期
5 罗华;;关于钢框架节点域厚度的讨论[J];山西建筑;2007年20期
6 王勇;杨俊青;肇启才;;小波尺度选择对钢结构损伤识别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7 王喜堂;徐忠根;;钢框架栓焊梁柱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8 卢小松;顾强;陈向荣;;外伸式端板连接M-θ关系曲线控制参数的研究[J];建筑结构;2008年04期
9 秦士洪;李唐宁;黄昌正;张建华;范从才;何熊;;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支托刚架试验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04期
10 宁站西;李英杰;;浅析钢框架梁柱连接的受力性能[J];山西建筑;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爱红;陈宏;;高层钢框架栓焊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祥龙;周学军;;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稳定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艳霞;王路遥;司建超;叶全喜;刘力力;;钢框架梁端梯形翼缘加宽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林;;钢结构高等分析综述与实用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蔡益燕;;浅谈高层钢框架的抗震设计[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克穷;;节点板域厚度对钢框架静动力反应的影响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完海鹰;方勇;;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8 尚洁娟;;钢框架体系梁柱刚性节点抗震性能探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勇;章梓茂;;钢框架梁柱节点的半刚性连接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宋杰;李阳;王亚琴;;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大型钢框架铸钢节点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懿;2020,我想和螺栓谈谈[N];文汇报;2010年
2 王立群;新支线全机静力试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N];中国航空报;2011年
3 高天;破解农机锈蚀、断头螺栓的拆卸之难[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4 通讯员 吴庆梅 张扬;运12F首架机完成铆接转入静力试验[N];中国航空报;2010年
5 傅长民;“海鸥”300飞机02架将进行静力试验[N];中国航空报;2010年
6 江滨;态度决定一切[N];中国航空报;2010年
7 张广宇 王立群;一航强度所提前完成新机全部静力试验[N];中国航空报;2006年
8 北京 小虫;小小螺栓害死电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通讯员 周向军 刘婷;决战全机静力试验[N];中国航空报;2003年
10 武鸿舍 边蒲亚;ARJ21-700全机静力试验进展顺利[N];中国航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云鹏;鲁棒性军事行动过程方案生成与优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陈爱国;钢框架腹板双角钢梁柱抗剪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施刚;钢框架半刚性端板连接的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郭兵;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5 郭磊;数字图像的鲁棒性水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志军;约束模型预测控制的稳定性与鲁棒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彭煜;基于多目标规划的DEA有效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周四清;数字水印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9 赵宝成;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戴绍斌;钢框架—混凝土筒住宅结构性能与配套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柔;半刚性钢框架抗震性能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程睿;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有限元分析及近似计算方法[D];重庆大学;2002年
3 计静;地震作用下单层钢框架动力稳定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4 庄继勇;干熄焦钢框架的可靠性评定与加固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5 叶学林;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稳定计算[D];福州大学;2004年
6 刘中伟;钢框架削弱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万建;单层平面钢框架的整体弹塑性稳定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8 舒磊;高层偏心支撑钢框架的优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田俊杰;轻型钢结构体系节点半刚性连接性能及框架极限承载力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杨苏;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的数值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1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1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