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预制裂隙几何参数对类岩材料破坏模式及强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4 14:24

  本文关键词:预制裂隙几何参数对类岩材料破坏模式及强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裂隙岩体 单轴抗压强度 裂隙倾角 岩桥倾角 贯通模式


【摘要】:采用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对混凝土材料预制裂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裂隙参数(裂隙倾角和岩桥倾角)对试件破坏模式和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以岩桥倾角分组时,60°岩桥倾角试件组单轴抗压强度最小;当以裂隙倾角分组时,75°裂隙倾角试件组单轴抗压强度最大。裂隙参数变化对于试件的破坏模式及其单轴抗压强度影响显著,并且不同破坏模式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参数不同。对于预制裂隙贯通破坏的试件,其微裂纹的搭接贯通模式及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主要受岩桥倾角影响;对于单裂隙微裂纹贯通破坏和无微裂纹发育的整体脆性破坏的试件,其破坏模式及单轴抗压强度则主要受到裂隙倾角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裂隙岩体 单轴抗压强度 裂隙倾角 岩桥倾角 贯通模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228) 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2zzts027)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90162110037)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由于岩石形成的条件,岩体内部通常会形成不同尺寸与空间组合特征的裂隙、节理等缺陷,这些缺陷是直接影响岩体物理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为了探究裂隙岩体的失稳破坏机制,众多学者[1-14]对裂隙岩体中裂纹的开裂、扩展和贯通破坏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其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维申,陈卫忠,申晋;雁形裂纹扩展的模型试验及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2 刘刚;龙景奎;王照华;;断续节理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3 薛守义;刘超;;断续节理岩体弹性断裂理论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黎立云;许凤光;高峰;王利;车发星;;岩桥贯通机理的断裂力学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3期

5 潘鹏志;丁梧秀;冯夏庭;姚华彦;周辉;;预制裂纹几何与材料属性对岩石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6 杨圣奇;戴永浩;韩立军;贺永年;李玉寿;;断续预制裂隙脆性大理岩变形破坏特性单轴压缩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7 陈新;廖志红;李德建;;节理倾角及连通率对岩体强度、变形影响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8 李银平,王元汉,陈龙珠,余飞,李亮辉;含预制裂纹大理岩的压剪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9 蒲成志;曹平;衣永亮;;单轴压缩下预制2条贯通裂隙类岩材料断裂行为[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筠;赵明阶;;节理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机理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胡波;张楠;王思敬;陈俊生;;断续节理岩体模型试验及强度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黎立云,车法星,卢晋福,刘大安;单压下类岩材料有序多裂纹体的宏观力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蒋昱州;徐卫亚;朱杰兵;王瑞红;杨圣奇;;含断续软弱夹层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2期

5 陈俊达,马少鹏,刘善军,金观昌;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实验研究雁列断层变形破坏过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6 王国艳;于广明;宋传旺;;初始裂隙几何要素对岩石裂隙扩展演化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强;杨庆;栾茂田;贾景超;;张开裂纹闭合的数值模拟及简化判据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9期

8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ELASTO-PLASTIC CELLULAR AUTOMATON[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12年02期

9 李昂;邵国建;杜培荣;雷冬;丁胜勇;;双轴应力状态下围岩的力学特性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2期

10 金爱兵;李兵;邓富根;;断续节理对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宏刚;宋彦琦;;断裂力学中两种断裂准则的认识及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唐昊;朱哲明;李碧勇;王蒙;周志荣;;共线裂纹在压缩载荷下破坏准则的实验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卫忠;朱维申;;压缩状态下裂纹扩展的实验与数值分析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银平;;复杂裂隙大理岩破坏声发射试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鹏;王仁坤;周维垣;;含三维预置裂纹缺陷岩体三维破坏试验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金安;纪洪广;袁海平;宋永杰;;节理岩质边坡尺度效应与失稳模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蒋明镜;陈贺;;岩石裂纹扩展与贯通机制的离散元数值分析[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8 李小瑞;李名;刘江;付小龙;邢立军;;含软弱夹层岩石的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于永江;煤体非均质随机裂隙模型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田荣;连续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有限覆盖无单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10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海波;岩石三维内部裂隙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田世斌;压缩作用下含预制裂纹石膏板裂纹扩展规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超;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压剪复合断裂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雍敏;裂隙岩体破坏机制非连续变形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安晶;热冲击条件下含表面裂纹的UHTC破坏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申培文;受动静载荷作用刀具破岩断裂力学分析及数值模拟[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危烽;岩桥拉张破裂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邓建刚;工程结构中裂纹扩展轨迹的边界元数值模拟[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10 王忠昶;矿井底板岩层阻水性能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勇勤,唐春安;直剪状态下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岩石单轴压缩下破坏失稳过程SEM即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黄明利,唐春安,梁正召;岩石裂纹相互作用的应力场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唐春安,刘红元,秦四清,杨志法;非均匀性对岩石介质中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5 王仁,赵豫生,陈楻,阎红;大理岩试件中裂缝的逆向共轭剪破裂[J];地震学报;1986年02期

6 王建华,宋锦良,冯德益,蒋淳;受压剪应力作用闭合裂纹的光弹性研究[J];地震学报;1990年02期

7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非均质岩桥对裂纹扩展贯通机制影响的数值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朱万成,黄明利,唐春安;混凝土试件裂纹扩展及破坏过程的计算机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杨圣奇,张学民,苏承东;岩块声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陈洪凯;唐红梅;;危岩主控结构面强度参数计算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2 杨立中,黄涛;初论环境地质中裂隙岩体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作用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2期

3 张电吉,汤平,白世伟;节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陈兴周,李建林,柴军瑞,王如宾;考虑应力状态的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简述[J];地下水;2005年05期

5 陶振宇;唐方福;;岩体水力模型的比较研究[J];工程勘察;1987年05期

6 贺少辉,廖国华,李中林;裂隙岩体初始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袁绍国,杨万根,,刘占魁;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对裂隙水渗流潜水面的影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3期

8 李新平;米健;张成良;王艳丽;;三维应力作用下岩体单个裂隙的渗流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9 方涛;柴军瑞;徐文彬;;裂隙岩体渗流水-岩耦合数值分析[J];矿业快报;2007年08期

10 高俊丽;;降雨入渗对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刘顺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尹晓楠;张国新;;裂隙岩体宏观力学特性数值实验的流形元法[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凡;;两条雁行预制裂隙贯通机制的细观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先珊;朱德武;;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宋彦琦;张文琴;高艳妮;;陷落柱围岩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新平;朱维申;;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与强度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卓家寿;曾三平;陆晓敏;;裂隙岩体渗流场与位移场的耦合作用分析[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9 平扬;郑少河;白世伟;;考虑渗透压力的裂隙岩体断裂损伤本构模型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才华;陈从新;付少兰;;法向应力和剪应力联合作用下裂隙岩石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路威;裂隙岩体水流—传热模型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吴月秀;粗糙节理网络模拟及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4 余丽;卸荷裂隙岩体变分问题及内时理论的研究应用[D];南昌大学;2013年

5 张占荣;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陈红江;裂隙岩体应力—损伤—渗流耦合理论、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郑春梅;基于DDA的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杨建平;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10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瑜;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项吕;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汪雷;贯穿裂隙岩体峰后变形破坏特性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孙健;裂隙岩体热—水—力三场耦合米级尺度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湘萍;高温后裂隙岩体锚固相似模拟实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6 曹阿静;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数值分析及其工程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7 张伯虎;深埋洞室围岩分区破裂化机理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8年

8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王忠亮;烟台万华地下水封(液化气)洞库裂隙岩体渗透场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10 盛芳;裂隙岩体的粘弹塑性应力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11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11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0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