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与一瞥
本文关键词:凝视与一瞥
更多相关文章: 王澍 观想 模件 类型 错觉 情操 织体 制图法
【摘要】:以王澍的思想和作品为研究对象,指出"观想方式"是被传统定义的视觉-心灵构造。在建筑中,它表现为一系列空间视错觉构造法,框定着文明视野下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情操。传统观念中"相似相续"的世界观,通过撷取物象、拼贴组合,建立起一套"模件化"的类型学符号体系,作为造型手段,让事物间生成连续的微差,以此"道法自然"。进而指出园林与诗歌和山水画分享类似的观想方式,讨论王澍是如何将这一观念应用于设计实践,成就了独特的设计语言,以传统艺术为路径,对"观想方式"的回忆和再造,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语言的突围重生。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
【关键词】: 王澍 观想 模件 类型 错觉 情操 织体 制图法
【分类号】:TU-86
【正文快照】: 1图解山水人人都有一双眼睛。同样的生理结构,眼里的世界却各不相同。视觉不只是光线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更是外部世界在心灵上的投影。人们举目四望,看见的东西各不相同。他们做事的方法和态度,他们使用的器物和工具,他们所营造的物质环境,特别是他们的语言和艺术作品,都是对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澍;;营造琐记[J];建筑学报;2008年07期
2 王澍;陆文宇;;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J];建筑学报;2008年09期
3 安濮,陈慧兰,夏彤,吴可颖;“云烟出没”:石涛《庐山观瀑图》和17世纪的观察方式[J];美术研究;1998年02期
4 城市笔记人;;城市笔记:之13 从罗西到王澍:一个关键词身后的延异与建构[J];建筑师;2013年01期
5 王欣;;侧坐莓苔草映身[J];建筑师;2013年01期
6 常青;董豫赣;童明;伍敬;汤桦;;树石论坛[J];时代建筑;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内与外的限制——合肥东方国际会议中心设计[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2 聂玮;;徽州古居的现代叙事——类型学下的新徽派建筑设计[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3 彭家源;;现代家居环境设计的生态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2年04期
4 苏勇,王琳;限制的规划和本原的建筑——以合肥东方国际会议中心规划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4年01期
5 朱炜;于文波;毛海飞;;都市历史街区“补丁”式更新改造思路——以绍兴蕺山历史街区更新为例[J];华中建筑;2009年03期
6 杨林;庞弘;;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特征初探[J];华中建筑;2009年05期
7 蔡袁朝;肇晖奇;;新地域建筑创作中建构文化的基本问题研究[J];华中建筑;2012年05期
8 孙琪琦;李皓敏;蒋德平;;中国当代地域主义建筑的物质因素表达[J];江苏建筑;2010年05期
9 陶钧;王畅;;四步走近王澍——对文人建筑师的一次解读[J];江苏建筑;2012年02期
10 李雨霜;;浅谈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路;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D];天津大学;2004年
2 贺志朴;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3 郝曙光;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戚广平;“非同一性的契机”:关于“建构”的现代性批判[D];同济大学;2007年
5 谢天;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D];同济大学;2008年
6 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韩雪岩;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秦岩;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传统理法与继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赵星;论当代建筑的开放性[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张郢娴;从空间到场所[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鸯静;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雨霜;闽南人居环境设计中本土传统文化的延续[D];南昌大学;2011年
3 郭宇;隈研吾[D];天津大学;2010年
4 刘昀;大学校园建筑形象的个性化问题研究及案例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刘辉;现代高校图书馆公共活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源林;广西巴马地域建筑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邵会娟;本土资源在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杨志强;建筑空间方位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及其信息的量化表达[D];天津大学;2012年
9 周莹莹;“景观化山水”理念在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雷子人;中国画演进的相关因素[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童明;;罗西与《城市建筑》[J];建筑师;2007年05期
2 王澍;那一天[J];时代建筑;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开妍;错觉中的“四维”时空——一个“乡野餐馆”的空间存在方式[J];新建筑;2003年01期
2 鹤逸;;驾车防错觉 行车保安全[J];民防苑;2007年05期
3 云王;;司机开车要严防错觉[J];科学之友;2006年10期
4 刘万纯;;严重错觉致恐惧夜航1例[J];航空军医;2006年03期
5 金秀坤;;太空错觉[J];奇闻怪事;2009年11期
6 刘勇;;错觉影响行车安全[J];驾驶园;2010年05期
7 张学臣;夏方章;;驾驶员不可忽视的行车错觉[J];实用汽车技术;2009年04期
8 袁国林,陈荣生;黄金分割比例及其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9 酊然;;看回文,看错觉画[J];汽车生活;2009年10期
10 疏泽民;;警惕行车中的错觉[J];农业机械;199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军;饶翔;;类型化创作引起评论界关注[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2 刘構;饶翔;;保持娱乐功能 增强责任意识——文学类型化及类型文学研讨会举行[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3 徐保华;;类型化:从张洁作品英译看第三世界女性经验外译过程中的流失[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广军;;紧张、冲突与和谐——从法院调解协议的角度看法院调解的发展与创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邱江;张庆林;;双陈述任务下演绎推理的错觉再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胡泽祥;;提高煤矿机械维修性设计的研究[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7 张志平;谢杰;;青少年性犯罪的动机类型与针对性预防措施框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耀华;;东方部分古典音乐的类型化旋律[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9 程瑶;;诱误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巧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王旭军;梁静;;行政合同司法救济类型化探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放;中国首家类型化纯资讯电台诞生[N];国际商报;2005年
2 谭旭东;文学类型化:必然还是陷阱[N];学习时报;2006年
3 张亦嵘邋黄洁;化解疑难案件有良方[N];法制日报;2007年
4 白烨;命运与时运的交响回旋[N];光明日报;2010年
5 张昭 (本文作者为光线传媒副总裁兼光线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类型化:中国商业电影内容策略的必然选择[N];中国电影报;2007年
6 吕莉;类型化与交通广播浅析[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端木晨阳;电影产业发展呼唤类型化表演[N];中国电影报;2008年
8 熊玲 黄华;明确黄金定位 打造黄金品牌[N];云南日报;2008年
9 杨鹏;类型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强大之路?[N];文艺报;2005年
10 薛晋文;当下农村剧的类型化弱点[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遐桢;物权法定下地役权的困惑[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何佳;中国传统园林构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岳国法;思想修辞化[D];河南大学;2006年
4 王丽;中国大陆类型化广播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龙云丽;保证人权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祖燕;行政解释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孙承健;论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与情绪的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9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璐;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世界[D];西北大学;2003年
2 周磊;民事诉讼中的推定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冯杨勇;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杨震;一般侵权行为中的注意义务[D];武汉大学;2005年
5 吕娜;纯粹经济损失法律救济论[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
6 黄平;论商标侵权的本质及其类型化[D];湘潭大学;2007年
7 陈于婧;隐私侵权类型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朱川;信息网络侵权行为的类型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炳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探析[D];烟台大学;2009年
10 谢立斌;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83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8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