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坑护壁桩承压型囊式扩体预应力锚索法在膨胀土中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06 22:00

  本文关键词:基坑护壁桩承压型囊式扩体预应力锚索法在膨胀土中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基坑支护 膨胀土 承压型囊式扩体 预应力锚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物的建筑密度在不断加大,造成城市可支配用地越来越紧张,促进了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带动了建筑基坑开挖深度的发展,加快了各种基坑护壁桩的应用。目前,很多工程都属于无场地施工的状态,针对施工场地狭小、拟建建筑物临近公路或其他建筑物的工程项目,为了确保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安全使用与在建工程的安全进行,需对基坑工程进行基坑处理和支护。目前,预应力锚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边坡防护技术之一,它凭借施工操作面大,便于土方开挖,可施加预应力控制变形以及能与桩形成共同空间受力体系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基坑明挖支撑体系、软岩及土体边坡加固等工程中。在膨胀土分布的地区,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膨胀土埋深时,由于膨胀土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等特性,在实际基坑开挖施工中容易对边坡(基坑)稳定性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导致周边建筑物的结构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塌方,造成经济和精神上无可挽回的损失。传统意义上来讲,在这种土层上的基坑支护方法通常有双排桩法和内支撑法,但这两种施工工艺在抗变形位移和工程施工的复杂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施工难度;另外,传统的锚索在此种土层中抗拔力低、易失稳,迄今为止,已出现多起因锚索失效而引发地基基坑安全事故的实例。普通锚索抗拔力较小,锚索长度较大,位移相对比较大,故传统的锚索应用受到一些限制;当前,承压型囊式扩体锚索法采用先进技术,改变传统锚索受力机理,通过在膨胀土地区国寓项目中的实验和奥森特项目的实施,并经过第三方测量单位对基坑位移和沉降进行连续地观测,在大量数据地支持下,结合相关理论和借鉴相关项目,系统地分析了该技术的原理、工艺以及成形效果,实践表明该支护方法具有安全等级高、锚固力大、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能够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基坑支护 膨胀土 承压型囊式扩体 预应力锚索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753;TU4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基坑护壁桩承压型囊式扩体预应力锚索法研究背景11
  • 1.2 基坑护壁桩支护的类型11-15
  • 1.2.1 双排桩法及其特点11-12
  • 1.2.2 内支撑法12-13
  • 1.2.3 承压型囊式扩体预应力锚索(杆)法及其特点13-15
  • 1.2.3.1 承压型囊式扩体锚索(杆)法13-14
  • 1.2.3.2 承压型囊式扩体锚索(杆)法的成本优势与使用范围的局限性14-15
  • 1.3 承压型囊式扩体预应力锚索(杆)技术设计原则和作用原理15
  • 1.3.1 设计原则及概况15
  • 1.3.2 作用原理15
  • 1.4 承压型囊式扩体预应力锚索(杆)技术和材料要求15-16
  • 1.4.1 技术要求15
  • 1.4.2 材料要求15-16
  • 1.5 承压型囊式扩体预应力锚索(杆)施工工艺流程16
  • 1.6 基坑监测方法16-17
  • 第2章 锚索在龙泉国寓项目中的试验研究17-41
  • 2.1 试验场地地质资料17-19
  • 2.2 试验目的19
  • 2.3 承压型囊式扩体锚索概况19-40
  • 2.3.1 试验装置20-22
  • 2.3.2 试验方法22-23
  • 2.3.3 试验成果整理23-36
  • 2.3.4 分析评价36
  • 2.3.5 成都膨胀土地区抗浮及抗膨胀问题36-37
  • 2.3.6 承压型囊式扩体锚索(杆)相关工程照片37-40
  • 2.4 小结40-41
  • 第3章 奥森特项目支护方案分项工程设计41-49
  • 3.1 工程概况41
  • 3.2 工程环境条件41-42
  • 3.3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42-43
  • 3.3.1 场地地形与地貌42
  • 3.3.2 地层分布及特征42-43
  • 3.4 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43-45
  • 3.4.1 地下水类型与地下水水位43-44
  • 3.4.2 地下水渗透性44
  • 3.4.3 地下水控制方案44
  • 3.4.4 地层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44-45
  • 3.5 支护方案45
  • 3.5.1 支护方案选择45
  • 3.5.2 施工总体程序45
  • 3.6 分项工程设计45-47
  • 3.7 主要技术要求47-48
  • 3.8 材料及技术要求48
  • 3.9 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和应急预案48
  • 3.10 小结48-49
  • 第4章 奥森特项目监测结果和分析49-77
  • 4.1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及取值范围49-51
  • 4.2 基坑监测数据分析51-75
  • 4.2.1 2014年5月 6 日监测数据分析52-57
  • 4.2.2 2015年2月 4 日监测数据分析57-66
  • 4.2.3 2015年4月 2 日监测数据分析66-75
  • 4.3 其他说明75
  • 4.4 小结75-7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7-79
  • 5.1 结论77-78
  • 5.2 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3-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辉;赵志川;;浅议城市环境下基坑工程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年05期

2 苗恒亚;吴杰;;基坑监测控制网的稳定分析[J];甘肃科技;2010年23期

3 王进;;深基坑监测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年04期

4 范建;;基坑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年09期

5 马穗斌,魏宏海,杨俊炜;试论理论分析指导下的现场基坑监测[J];江苏地质;1999年01期

6 蒋希亮;;基坑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年04期

7 王友元;珠海口岸广场基坑监测结果分析[J];水运工程;2005年09期

8 赵琪,周恩度,谢剑彬,曾虹程,张帆;深大“人”字形开叉双基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5年08期

9 王友元;珠海口岸广场基坑监测结果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5年11期

10 陈能辉;朱增洪;;南昌百脑汇购物广场基坑监测与分析[J];江西测绘;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俊能;刘干斌;刘晓虎;;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福明路站基坑监测分析[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姜晨光;朱烨昕;顾持真;姜科;何跃平;;基于实测的苏南软土区基坑预警指标体系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曹培峰;王巍;周维良;;世博中国馆临近地铁边超大基坑、多坑施工技术[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辑)[C];2009年

4 张丰收;陈桂兵;吴涛;;基坑监测方案的探讨[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黄皓晖;;广州地区基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何志燕;杨兆兵;;常州莱蒙都会深基坑监测分析[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克恭;;建筑基坑监测实践[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周冠南;崔涛;李有德;张羽;;软弱地层异形基坑群施工风险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冯丽;;土木工程监测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A];江苏省地质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元庆;;新时期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技术及监测方案的优化设计[A];2013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晏明智 记者 曲倩影;地铁1号线珠江路站正式开挖基坑[N];南昌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韩庆文 见习记者 任,

本文编号:985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85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