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不同水陆生境中喜旱莲子草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动态表达式样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22 13:31

  本文关键词: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14年

不同水陆生境中喜旱莲子草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动态表达式样分析

邓莹  

【摘要】: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是一种入侵植物,种内遗传多样性很低,主要依靠极强的表型可塑性入侵不同生境。表型可塑性变异与基因选择性表达密切相关,而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如:DNA甲基化)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介导可塑性变异的发生。为了解喜旱莲子草适应不同水陆生境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的作用,我们对同质园中栽培的喜早莲子草进行不同水陆条件处理,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亚硫酸氢钠测序、RNA-Seq高通量测序等方法检测各类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动态表达的特点,为研究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变异发生的分子基础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16个表观遗传调控相关基因在不同水陆处理条件下、在不同处理时间点表达水平变化显著,且多在水淹处理早期被强烈诱导上调。(2)两个在不同水陆处理下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区中多个胞嘧啶位点甲基化修饰式样随不同处理条件以及不同处理时间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其中涉及一些保守调控元件和部分连续分布的非对称胞嘧啶位点。(3)对不同水陆处理条件下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发现118个与不同处理条件相关且在不同处理时间点差异表达的miRNA,根据表达式样将这些miRNA分为12类。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喜旱莲子草响应不同水陆生境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的动态表达式样,证实了表观遗传变异与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变异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喜早莲子草通过表型可塑性变异广泛适应不同水陆生境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基本信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Q94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承远,张文驹,卢宝荣,陈家宽;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01年04期

2 耿宇鹏,张文驹,李博,陈家宽;表型可塑性与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J];生物多样性;2004年04期

3 潘晓云;梁汉钊;Alejandro Sosa;耿宇鹏;李博;陈家宽;;喜旱莲子草茎叶解剖结构从原产地到入侵地的变异式样[J];生物多样性;2006年03期

4 许凯扬,叶万辉,李静,李国民;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对土壤养分的表型可塑性反应[J];生态环境;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富;陈瑞冰;;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研究进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钟圣;;我国入侵植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3期

3 江红英;陈中义;郝勇;;喜旱莲子草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4 李武军;梁开明;何加林;朱建玲;吴林芳;曹洪麟;;不同土壤对入侵植物与本土植物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王育鹏;徐丽;张震;;合肥市不同生境喜旱莲子草的分布和发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6 陈彤;张文标;;群体及个体大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和生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7 陈中义;邹云胜;陈燕丽;张中华;许兴蕾;;空心莲子草宿根片断化程度及埋藏深度对其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8 闫淑君;洪伟;吴承祯;;生物入侵的评价与预警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9 高兴;生态安全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8期

10 史刚荣;蔡庆生;;白三叶叶片解剖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的响应[J];草地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舒心;谭万忠;;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洪远;孟伟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罗应华;温远光;;中国外来种研究综述[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牛晓玲;杨淑贞;赵明水;詹敏;;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初步调查[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C];2009年

5 乔延龙;宋文平;贾磊;;生物入侵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管理对策探讨[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陆霞梅;周长芳;安树青;;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异速生长及其入侵能力[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7 刘雨芳;刘文海;万方浩;;空心莲子草在中国的扩散分布及防治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Physiological and proteomic analyses of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under zinc stress[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9 黄忠良;;外来种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入侵及其影响[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钊;李伟;周伟;;云南楚雄大中山紫茎泽兰入侵和生长的限制因子[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妮娅;拟南芥表型可塑性及其代际传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芦娟娟;短命植物异果芥异形果实与种子的生态适应对策[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曾建军;入侵植物剑叶金鸡菊繁殖特性与适应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姚步青;盐芥和青甘韭表型可塑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志勇;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徐军;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的分布与生物学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朱旺生;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赵宇翔;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韩维栋;雷州半岛红树林及其保护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孙冠英;基于网络的进出境植物检疫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晓雯;黄河流域河南段菊科主要外来种对不同环境梯度的适应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周振;沙质海岸防护林黑松树冠构筑型及其可塑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董力;不同生境条件下头花蓼的生长繁殖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薛明;紫茎泽兰的种子特性及其入侵对不同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5 汤俊兵;氮浓度和去叶干扰对芦苇与互花米草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6 郭伟;克隆整合对植物适应性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谢雅琦;四个观赏芒品种的耐荫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亮;3种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及空心莲子草生物防治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丹;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冷驯化相关基因ICE1的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高原;松嫩平原肥披碱草实验无性系衰老过程及繁殖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其文,丰广泰;滨海盐渍土引种NL-80105、NL-80106杨苗期初报[J];林业科技通讯;1993年11期

2 彭少麟;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生态学理论和应用[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6年03期

3 李博,陈家宽;生物入侵生态学:成就与挑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年02期

4 陶建平,钟章成;匍匐茎草本活血丹(Glechomalongituba)在不同养分条件下的克隆形态[J];生态学报;2000年02期

5 陈利顶,傅伯杰;干扰的类型、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6 罗学刚,董鸣;匍匐茎草本蛇莓克隆构型对土壤养分的可塑性反应[J];生态学报;2001年12期

7 关保华,葛滢,樊梅英,牛晓音,卢毅军,常杰;华荠苧响应不同土壤水分的表型可塑性[J];生态学报;2003年02期

8 李博,徐炳声,陈家宽;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J];生物多样性;2001年04期

9 耿宇鹏,张文驹,李博,陈家宽;表型可塑性与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J];生物多样性;2004年04期

10 吴兆录,闫海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理论框架[J];生物多样性;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瑞燕,王韧;不同生态型的喜旱莲子草对莲草直胸跳甲化蛹能力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2 许凯扬;叶万辉;沈浩;李静;;低温胁迫下喜旱莲子草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J];生态科学;2006年02期

3 潘晓云;耿宇鹏;Alejandro SOSA;张文驹;李博;陈家宽;;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J];植物分类学报;2007年06期

4 刘惠;;喜旱莲子草对光照及植株密度的表型可塑性响应[J];河南科学;2011年02期

5 王如魁;管铭;李永慧;杨蓓芬;李钧敏;;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喜旱莲子草生长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06期

6 李永慧;李钧敏;闫明;;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06期

7 张震;徐丽;王育鹏;李丹;;葎草水浸提物对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营养生长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2年09期

8 车秀霞;陈惠萍;严巧娣;李永慧;杨蓓芬;李钧敏;梁士楚;;外源钙离子与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喜旱莲子草茎形态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09期

9 黄立峰;;用喜旱莲子草培育鱼苗[J];科技简报;1981年05期

10 许建平;张小萍;曾波;袁慎鸿;刘建辉;刘明智;;完全水淹环境中光照和溶氧对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左胜鹏;叶良涛;梅慧;李美;;微宇宙法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对喜旱莲子草化感抗藻的影响[A];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谢国文;江月玲;聂国娇;王惟荣;何静欣;;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喜旱莲子草的生态风险及预警[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丹;张震;雷宇超;钱胜;王强;潘诗卉;;芦苇乙醇浸提物对喜旱莲子草生长的影响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4 李耕耘;;种群遗传多样性对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定居能力的影响[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张震;徐丽;王育鹏;;葎草浸提液对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长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6 张萍萍;王金胜;;SSH法筛选喜旱莲子草在水旱生境中表达差异基因的研究[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震;徐丽;马艳婷;李娟;;喜旱莲子草不同组织的化感作用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8 钱美玲;;胁迫引发的DNA甲基化在喜旱莲子草中的可遗传性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伟;喜旱莲子草的生物防治技术、机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春花;外来种喜旱莲子草的入侵生态学[D];武汉大学;2005年

3 耿宇鹏;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在异质生境中的适应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董必成;喜旱莲子草克隆片段的适应策略[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磊;土壤增温对喜旱莲子草根系表型、茎和叶特征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姜立志;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异质环境的表型可塑性响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傅东静;莲草直胸跳甲对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的喜好及其生长适宜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徐丽;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耕耘;种群遗传多样性对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定局能力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3年

6 郭素民;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天敌的响应及机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永慧;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南方菟丝子寄生的生态响应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娟;芦苇对喜旱莲子草的化感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俊;芦苇、黄菖蒲对滨岸带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生长特性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邓莹;不同水陆生境中喜旱莲子草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动态表达式样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185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d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