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花粉漂移及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年
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花粉漂移及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研究
石雪
【摘要】:全球已成功研发多种转基因小麦,部分转基因小麦已经进入田间试验阶段。转基因小麦的商品化生产,可能会导致外源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扩散至非转基因栽培小麦及其野生近缘种中,从而可能引发--系列的生物安全问题。特别是,转基因小麦向非转基因小麦栽培品种的基因漂移可能会导致受体品种的种子纯度和质量下降,进而引起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以及法律方面的纠纷,如果这些混杂于传统品种的种子用于留种和繁殖,可能会影响传统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完整性。本文以我国自主研发培育的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小麦品种N12-1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控的田间栽培试验,研究风向、花粉源面积和距离对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的影响,以及花粉源面积、花粉竞争和距离对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转基因小麦花粉密度随与花粉源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且花粉主要集中在距花粉源5m以内。(2)不同方向上的花粉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下风向花粉密度显著高于其他风向。在其他相关气候因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扬花期的风向是影响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的主要因素。(3)在试验条件下,花粉源面积的增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转基因小麦花粉密度的衰减速率,但本研究中,由于风向和风速的影响,花粉源大小和供体花粉密度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正相关,通过指数衰减模型预测,当花粉密度衰减为0.001个·cm-2和0.0001个·cm-2时,所有处理中花粉漂移的最大距离分别为16.32m和19.52m。(4)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频率随与花粉源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通过指数衰减模型预测,当基因漂移频率阂值设为0.1%和0.01%时,所有处理中基因漂移的最大距离分别为13.29m和17.01m。对于以自花授粉为主的风媒作物而言,设置隔离距离是控制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的有效措施之一。(5)在本研究中,花粉源的大小对基因漂移频率的影响不显著,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频率并没有随花粉源面积增大而呈现相应的增长趋势。这可能和供体花粉密度在短距离内迅速衰减以及小麦品种间较低的异交率有关。(6)近距离的花粉竞争会对转基因小麦的基因漂移造成显著影响,基因漂移频率的大小与相对花粉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本研究初步掌握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与基因漂移规律,运用经典的指数衰减模型估测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与基因漂移的最大距离,为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其他的自花授粉以及风媒传粉作物的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京玉;时家宁;邵立刚;王岩;李长辉;马勇;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2 武芸;丁莉;;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3 吕爱枝,赵和,王天宇,王海波;转基因小麦目标基因通过花粉漂流的可能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年03期
4 汤日圣;;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向近缘种群漂流和渐渗的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2012年02期
5 任江萍;李磊;尹钧;;转基因小麦向其近缘野生种基因漂移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6 王旭静;徐惠君;佘茂云;贾士荣;王志兴;;主要农作物转基因飘流频率和距离的数据调研与分析Ⅲ.小麦[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4期
7 路兴波,孙红炜,杨崇良,刘开启,尚佑芬,赵玖华;转基因玉米外源基因通过花粉漂移的频率和距离[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8 卢宝荣;夏辉;杨箫;金鑫;刘苹;汪魏;;杂交-渐渗进化理论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风险评价和研究中的意义[J];生物多样性;2009年04期
9 栾凤侠;张洪祥;白月;;小麦内源特异参照基因的查找与定性PCR和实时荧光PCR验证[J];生物技术;2006年06期
10 冯朝阳,刘坤;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的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崇良,路兴波,张君亭;世界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研发及其安全性监管Ⅰ.农业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研发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陈兴玲;胡建军;赵楠木;;转基因植物基因漂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3 李瑞锋;李兴飞;周丽洁;朱续斌;张雪艳;王巍巍;;玉米开花期间的边界层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4 魏俊杰;陈梅香;张晓丽;;抗虫转基因玉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5 卢宗志;江晓东;张明;宋新元;刘娜;邵改革;郑建波;胡继超;胡凝;姚克敏;;玉米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6 韦祖生;田益农;马崇熙;;作物基因漂移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7 王艳;李建龙;潘永年;王加真;;草坪草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7年04期
8 刘娜;李葱葱;徐文静;董英山;;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1期
9 罗丰;孔祥义;袁经天;李劲松;郭安平;;转基因作物安全研究进展及南繁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对策[J];分子植物育种;2011年05期
10 苏军;张高阳;余文杰;宋辉;;转Cry1Ac/CpTI栽培稻外源基因渗入普通野生稻中可稳定的遗传和表达[J];分子植物育种;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辉;抗虫转基因对栽培稻和杂草稻适合度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2 黄勇;小果油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交渐渗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赵宇翔;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5 路兴波;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性及其产品成分检测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陈良燕;抗虫基因对受体水稻(Oryza sativa)的适合度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曹前进;辽宁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水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6年
8 付秀芹;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英杰;转基因杨树生态安全性评价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10 吴易雄;转基因动物的伦理问题和公共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珊;抗蚜虫PPA基因的拟南芥转化及验证[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波;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及小麦主产区杂草资源调查[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3 娜布其;转Bt+CpTI棉花种植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娜日苏;黄河流域棉区转Bt基因棉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业娴;转基因水稻隔离措施的微气象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张高阳;携带Cry1Ac/CPTi基因野生稻的适合度及外源基因遗传表达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王洋;转人乳铁蛋白基因牛奶粉食用安全性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曹阳;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宋美琳;转基因农产品环境影响的法律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春雷;转生长激素基因鲤生存状况、性腺发育及各表型性状之间关系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香芝,张其鲁,张连晓;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创造小麦新种质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2 孙兰珍,张延传,,高庆荣,于振文;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利用研究──鲁麦15号的选育[J];山东农业科学;1994年04期
3 姜大刚;姚涓;陈伟庭;潘志文;周峰;梅曼彤;;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向稗草的漂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4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矮败小麦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1997年02期
5 刘秉华;杨丽;;小麦育种革命——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发展前景[J];北京农业;2007年14期
6 马丽莲,郭龙彪,钱前;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价的内容[J];中国稻米;2004年05期
7 谭光轩,王红星;野生稻亲缘关系研究进展[J];大自然探索;1999年01期
8 叶平扬;董姗姗;卢宝荣;王锋;苏军;宋志平;;转基因水稻与野生稻(Oryza nivara Sharma et Shastry)杂交后代种子萌发率[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赖家业,刘凯,兰健,招礼军;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J];广西科学;2005年02期
10 卢宝荣,杨俊良;鹅观草属——人工合成双二倍体(2n=10x=70)的细胞学及育性的研究[J];广西植物;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娟;朱家林;刘小侠;张青文;;2种基因漂移检测方法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6期
2 贺娟;朱家林;刘小侠;张青文;;2种基因漂移检测方法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3 朱家林;贺娟;牛建群;张青文;刘小侠;;风向因素对转基因抗虫棉花基因漂移效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21期
4 邸宏;刘昭军;;转Bar基因玉米基因漂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5 贺娟;朱威龙;朱家林;潘李隆;张青文;刘小侠;;风、蜜蜂因素对转Cry1Ac基因棉花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3年05期
6 任江萍;李磊;尹钧;;转基因小麦向其近缘野生种基因漂移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7 张富丽;佟洪金;刘勇;尹全;王东;宋君;陶李;常丽娟;刘文娟;李忆;雷绍荣;游米沙;;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外源基因向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8 张路;;转基因漂移到人体会怎样[J];农药市场信息;2003年01期
9 张富丽;刘勇;宋君;雷绍荣;尹全;王东;常丽娟;陶李;刘文娟;;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外源基因向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04期
10 浦惠明,戚存扣,张洁夫,傅寿仲,高建芹,陈新军,陈松,赵祥祥;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近缘作物的基因漂移[J];生态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黑讯;;基因漂移视角下的基改作物知识产权与农民权冲突与协调[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张洁夫;高建芹;陈新军;陈松;龙卫华;;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十字花科植物的基因漂移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田勘;[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张 路;[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曹茸;[N];农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戎俊;花粉介导的水稻(Oryza sativa L.)基因漂移及其模型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宋小玲;通过植物的亲和性评价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基因漂移的安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雪;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花粉漂移及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相关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相关作者
>戎俊 >石雪
>宋小玲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18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