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城市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以淮北市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07 08:15
【摘要】:城市面临复杂的生态风险,为了保障城市安全,需要对单一灾害或污染源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整合。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特性,将当前城市地域常见的生态风险区分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等3种主要类型,以土地利用单元作为风险受体,整合自然、人文、景观及环境因子,在现有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空间分析框架。研究中选择淮北市城区作为研究区,针对研究区内存在的洪涝、干旱、水污染、大气污染、采煤塌陷及生态服务降低等生态风险类型,定量评价其空间差异,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包括龙河、岱河、龙岱河与闸河等过境河流流经塌陷密集带的河段,北湖、东湖、中湖及南湖等人工湖泊沿岸,化家湖湖岸,及土型、新蔡、北杨新杨煤矿及其外围地区。由降低生态风险保障城市生态安全角度,在未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建议结合城市外围绿地与城市内部的高风险区域,划设禁建或限建区域,共同构建淮北城市生态风险防范的空间结构。
[Abstract]:Cities face complex ecological risk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results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single disaster or pollution sourc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omplex ecosystem, the common ecological risks in urban area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types: natural disas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The land use unit is used as the risk receptor to integrate nature and humanity.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the spati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urban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s constructed. In the study, Huaibei City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we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in view of the ecological risk types such as flood, drought,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coal mining collapse and the reduc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results of case study show that the regions with high ecological risk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 the crossing rivers such as Longhe, Daihe, Longdai and sluice rivers, which flow through the river section of the collapsed dense zone, the northern lake, the east lake, the middle lake and the south lake, and so on artificial lakes littoral, such as the north lake, the east lake, the middle lake and the south lake, etc. Hujia Lake shore, and soil type, Xincai, North Yang Xin Yang Coal Min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ducing ecological risk and ensuring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future cities, it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forbidden or restricted construction areas in combination with urban outer green space and high risk areas within the city. Construc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risk prevention in Huaibei cit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0CB9515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033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8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28B04)
【分类号】:X8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史贵涛;陈振楼;王利;张菊;李海雯;许世远;;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4期

2 宋治清,王仰麟;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3 周红妹,周成虎,葛伟强,丁金才;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热场分布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4 孙心亮;方创琳;;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河西地区城市化过程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6年05期

5 周启星,王如松;城镇化过程生态风险评价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1998年04期

6 吴健生,王仰麟,南凌,李正国,李莉;自然灾害对深圳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保华;刘子亭;王振健;董杰;李庆朝;;山东省聊城市土壤耕层养分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安全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2 贾良清,欧阳志云,张之源;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许军强;邢立新;陈庆华;何月;饶萍;孙珂6;;定量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及其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4 杜巧玲,许学工,李海涛,彭慧芳;黑河中下游绿洲生态安全变化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谢花林,李波;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崔媛,崔扬;居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倪天华;左玉辉;;基于生态市建设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1期

8 吴学伟;杨冰;智长贵;龚文峰;;基于遥感和GIS的哈尔滨城区热岛效应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6年05期

9 潘成荣,徐家声,张之源,殷福才,王晓辉;安徽省自然资源态势与对策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10 李俊杰,何隆华,陈杰;南京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婷;朱晓东;陈彬;王金坑;;港湾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突变态势分析及防调控对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杜万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流域的生态安全保护[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罗吉;;水环境安全的法律保障问题探讨[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杨晓梅;张树兴;;水环境安全的法律保障问题探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5 黄京华;章家恩;;广西农业生态安全问题及其生态建设对策探讨[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孙永萍;温远光;;城市化与生态安全[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军;崔秀丽;赵金龙;;构建河北省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机制的理论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邹长新;缪启龙;;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伟;袁春;谢苗苗;袁涛;;宁波市城市热岛遥感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10 董金玮;郑新奇;;基于PSR模型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时间序列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全民;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王黎明;吉林省西部区域遥感蒸散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3 赵凤琴;吉林西部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清;山东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蔡砥;网络计算环境下空间分析的计算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兆守;微生物降解茶叶农药残留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7 周上游;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8 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9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赵麦换;水库补偿效益理论与实践——以黄河干流水库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丽;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琳;福州及其毗邻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热岛和蒸发(散)量遥感信息反演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3 李胜;厦门市城市热岛、径流量和不透水面的遥感信息提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4 杨三红;基于GIS的刘家流域景观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5 何艺;重庆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王宇峰;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7 詹晓燕;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左冕;高速城市化地区城市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9 万猛;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防护生态安全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10 赵鹏;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2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宗跃光;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3期

4 张惠远,倪晋仁;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探讨[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5 杜佩轩,马智民,韩永明,柯海玲;城市灰尘污染及治理[J];城市问题;2004年02期

6 金为民,姚永康,许东新,吴莳英,杨学军,车生泉;城市人工片林小气候研究初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李维敏;广州城市廊道变化对城市景观生态的影响[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4期

8 刘红玉,吕宪国,张世奎;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与累积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9 姚华荣,吴绍洪,杨勤业;首都圈易起沙土地的合理转型[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10 赵振斌,包浩生,马荣华;城市格网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仁志;城市生态系统与中小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施晓清;赵景柱;欧阳志云;;城市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3 金研铭;徐惠风;;人工湿地在城市生态中的环境效应[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02期

4 陈凌;;人工湿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1期

5 段丽杰;马继力;孟凡萍;;城市生活垃圾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及防治对策分析[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年05期

6 宫伟;;天津市诚市生态系统与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6年08期

7 吴峙山;;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方向及前景[J];环境保护;1988年11期

8 ;生态位及其在城市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9 陈尧华;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4年03期

10 刘明华 ,董贵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秦皇岛市生态系统为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晓清;;城市生态安全的内涵及其评价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彭洋;;小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赵迪;;沈阳城市生态系统设计方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袁助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关系的探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李秉毅;;生态城市建设原理——城市生态系统和谐发展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周启星;;城市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7 杨长明;周东美;;原位电动技术及其城市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前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郑贵鸿;;关于城市生态规划的几点看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路力;;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的信息选取[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10 李春林;张颖;;保护城市生态系统[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涛;生态文明随想录(上)[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韩红新;保护地球的“肺叶”[N];兰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郭薇;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4 王雪玉;着力打造绿化精品[N];湄洲日报;2011年

5 殷立春;建设城市森林意义何在?[N];经济日报;2004年

6 罗晖;城市化建设必须更加注重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8年

7 张剑;城市景观生态规划8原则[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本文作者为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 王浩;科学研究 园林绿化的助推器[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贺慧宇;构建城市光污染防控缓减对策体系[N];中国建设报;2008年

10 王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城市林业研究室) 吴泽民(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宋永昌、达良俊(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李智勇(中国林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 张志强(北京林业大学) 齐亚东(美国南方大学);以人为本 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N];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苗连山;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宋荣兴;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徐琳瑜;城市生态系统复合承载力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苏小康;基于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系统分析方法[D];湖南大学;2007年

6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杨馥;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与规划[D];湖南大学;2008年

8 文宗川;生态城市的发展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李卫国;长春市生态功能分区与调控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艺芳;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峰;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2 吴铭峰;基于人工免疫的城市生态系统预警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史飞;未确知测度模型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刘博;西安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赵威;郑州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路景栋;城市固体废弃物对兰州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王乐;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分析评价[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京敏;西宁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亚文;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蒋妮姗;城市生态与环境安全评价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169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2169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