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的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21-09-06 17:54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将互联网与金融联系了起来,资金的融通、支付、担保,信息的提供与传达逐渐由线下转移至线上,逐渐产生出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形式:众筹、互联网理财、大数据电商等。P2P网络借贷在互联网金融世界中占据着极具分量的一极,从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到2016年《网络借贷监管细则》出台,P2P网贷一共走过了十年的光阴。截止到2017年,我国共有P2P网络借贷平台5882个,累计成交金额38544.26亿元,成为世界第一的互联网融资国。十年中,P2P网络借贷由一个概念发展成为一种全民认可的融资方式,不仅为融资者提供了无抵押的融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理财方式,更让“信用”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信用水平越好的借款者,能融入的资金越多,审核过程越便捷,利率水平越低。但P2P行业的扩张速度和门槛准入标准提升、法律空白补充、监管机构建立的速度不相匹配,金融风险不断威胁着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比平台跑路更难防范的是借款人违约。信息的不对称让投资者难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但P2P网络借贷平台中有供用户集中讨论、发言的区域——社区论坛,它给借款人信用风险控制提供...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0-2我国主流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比较
图 0-3 FICO 模型风险控制原理模型主要关注的是借款人的历史信用情况,但对于借款人的历、职业等个人特征没有包括在内,对网络借贷平台特有的及,不能全面反映借款人的信用面貌,应当以分类和预测为
图0-1拍拍贷论坛用户身份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域差异如何影响P2P平台借贷的行为——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 彭红枫,杨柳明,谭小玉. 当代经济科学. 2016(05)
[2]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相关性研究[J]. 赵志鹏,郑雪琳.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0)
[3]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J]. 刘然. 法学杂志. 2015(04)
[4]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异:一个社会资本的解释[J]. 程诚,王奕轩,边燕杰. 人口研究. 2015(02)
[5]中国网民的“虚拟社会资本”建构——基于中国网民互联网采纳历程的实证研究[J]. 付晓燕.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6]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研究[J]. 童馨乐,杨向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7]社会资本、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J]. 严成樑. 经济研究. 2012(11)
[8]社会资本测量研究综述[J]. 赵雪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7)
[9]微金融的发展趋势:网络借贷[J]. 孙英隽,苏颜芹. 科技与管理. 2012(01)
[10]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 莫易娴.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12)
硕士论文
[1]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规制[D]. 张哲.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P2P网络信贷行为研究[D]. 张娜.西南财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87910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0-2我国主流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比较
图 0-3 FICO 模型风险控制原理模型主要关注的是借款人的历史信用情况,但对于借款人的历、职业等个人特征没有包括在内,对网络借贷平台特有的及,不能全面反映借款人的信用面貌,应当以分类和预测为
图0-1拍拍贷论坛用户身份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域差异如何影响P2P平台借贷的行为——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 彭红枫,杨柳明,谭小玉. 当代经济科学. 2016(05)
[2]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相关性研究[J]. 赵志鹏,郑雪琳.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0)
[3]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J]. 刘然. 法学杂志. 2015(04)
[4]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异:一个社会资本的解释[J]. 程诚,王奕轩,边燕杰. 人口研究. 2015(02)
[5]中国网民的“虚拟社会资本”建构——基于中国网民互联网采纳历程的实证研究[J]. 付晓燕.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6]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研究[J]. 童馨乐,杨向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7]社会资本、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J]. 严成樑. 经济研究. 2012(11)
[8]社会资本测量研究综述[J]. 赵雪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7)
[9]微金融的发展趋势:网络借贷[J]. 孙英隽,苏颜芹. 科技与管理. 2012(01)
[10]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 莫易娴.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12)
硕士论文
[1]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规制[D]. 张哲.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P2P网络信贷行为研究[D]. 张娜.西南财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87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38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