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声誉、IPO折价和长期业绩:一个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风险投资声誉、IPO折价和长期业绩:一个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风险企业的IPO是一个受风险投资(家)声誉影响的过程。在持续的金融市场活动中,风险投资(家)在风险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核证、监管、消除信息不对称、提供资源基础等)。风险投资声誉对于区别作用程度不同的风险投资有着重要意义,并对IPO折价以及IPO后的长期业绩等都可能存在显著影响。国外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风险投资家的作用、风险投资声誉的衡量及作用机制、风险投资声誉对IPO折价和长期业绩的影响等方面,并多从实证角度对各自的假设进行检验,为研究风险投资的声誉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围绕风险投资的声誉机制等仍然具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任务,比如对不同声誉的风险投资的"挑选"和"培育"作用的区分,风险投资声誉对尚未IPO的或通过其他退出方式(如MBO、大企业收购、二次出售等)退出风险投资的风险企业的影响,风险投资声誉与承销商声誉的联合作用机制等。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学院;香港大福证券集团研究部;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声誉 IPO 折价 长期业绩
【基金】:上海市2005、2006、2007年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56921057;066921012;076921020) 上海市2008年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博士生学位论文资助项目(200806007)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1601)
【分类号】:F830.59;F830.91
【正文快照】: 引言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股份公司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活动。对于IPO的相关规律及机制,国外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不少研究者[1-5]对IPO过程中各方的声誉,特别是风险投资声誉对IPO过程和结果(发行折价和长期业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凌宇;;创业投资机构对其支持企业IPO抑价度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2 安瑛晖,张举刚;中小企业板市场股票发行定价方式选择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2期
3 黄嵩;魏恩遒;窦尔翔;;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理与价值创造[J];改革与战略;2011年04期
4 杨大楷;陈伟;;认证、监控及市场权力——风险投资在IPO中功能的研究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邹高峰;张维;徐晓婉;;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6 林略;邓作强;;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绩效变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9年12期
7 覃家琦;邵新建;赵映雪;;双重上市、IPO抑价与大规模融资行为——来自中国公司IPO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正华;梁彤缨;陈锐锋;;创业投资对IPO抑价程度影响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志敏;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VC/PE-BACKED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储灿春;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实证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文韬;VC/PE的增值效应及其对IPO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4 黄琼思;创投持股对中小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5 张凌宇;创业投资支持企业与非创业投资支持企业IPO抑价度差异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宝国坤;中国创业投资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郭丽峰;吸引风险投资 促进中国高科技创业企业发展[D];江南大学;2008年
8 余庆生;我国资本市场IPOs效率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孙闽;创投支持公司的IPO市场表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椺杰;创投机构参与的我国中小板企业IPO抑价之成因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正德;郭艳梅;;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机理、缺失动因与路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2 王亚民,朱荣林;不同资本市场发展模式比较及其理论探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3 沈志军;对我国IPO机制的博弈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4年05期
4 陈祥有;万寿义;;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10期
5 杨行
本文编号:375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7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