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VQ的煤矿城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时间尺度特征
本文关键词:基于LVQ的煤矿城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时间尺度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风险动态评价 “长期-短期”时间二维尺度 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 煤矿城市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在时间尺度上的表征效果是不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基于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的时间尺度特征分析,探索生态风险动态评价方法.本文以辽宁省5个典型煤矿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LVQ)定量分析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而明晰其时间尺度特征,并提出煤矿城市风险"长期-短期"时间二维动态表征方法.结果表明:单位产值工业SO2去除量、单位产值工业粉尘去除量、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覆盖率、降水量、子系统协调度、矿业从业人数百分比、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度完成投资等为长时间尺度指标,其余指标偏向反映生态风险的短期特征;长、短时间尺度指标相结合,能够反映煤矿城市两个时间维度上的生态风险动态水平.其中,阜新市现状风险值最大,抚顺市短期风险上升幅度最高,朝阳市长期风险上升幅度最高.基于LVQ的评价指标时间尺度特征分析,对于煤矿城市生态风险的动态防范与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风险动态评价 “长期-短期”时间二维尺度 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 煤矿城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95)资助
【分类号】:X826
【正文快照】: 生态风险(ecological risk)指对非人类的生物体、种群和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1],主要关注一定区域内不确定性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产生的不利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2-5].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我国矿业开发往往引致较高的区域生态风险.例如,以煤矿开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婷婷;刘立;嵇文涛;;生态风险评价内涵及方法研究[J];甘肃科技;2010年13期
2 柯学莎;黄家文;;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J];人民长江;2011年03期
3 王晓峰;;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年01期
4 来有鹏;;农药生态风险评价述评[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年07期
5 曹洪法,沈英娃;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概述[J];环境化学;1991年03期
6 马宝艳,张学林;吉林省区域环境中硒的生态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7 韩丽,曾添文;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与管理简介[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8 卢宏玮,曾光明,谢更新,张硕辅,黄国和,金相灿,刘鸿亮;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9 肖风劲,欧阳华,程淑兰,张强;中国森林健康生态风险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10 孟东平,张金屯;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丽娜;余若祯;王宏;;生态风险评价概述[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包慧娟;王永芳;;沙漠化生态风险评价概述[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段飞舟;石静儒;;生态风险评价回顾与我国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展望[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4 周军英;程燕;单正军;Martin Williams;Mark Cheplick;;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暴露场景和暴露模拟平台构建[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景宜;文彦君;;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自珍;施维林;;西部荒漠绿洲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与决策模型及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娟;蔡永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崇明岛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8 游珍;;基于景观格局的孤山川流域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李谢辉;;3S技术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孟东平;张金屯;;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洪华;典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4 杨娟;岛屿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谢辉;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刘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李雪华;锑矿区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昕;上海滨海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程文龙;宁夏盐池北部风沙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林小丽;农药对家蚕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马萧;脆弱性矿区生态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炳亮;森林景区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6 章德武;污染场地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贺睿;大连市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乔群博;乌兰木伦河煤矿区生态风险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郭先华;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及水质安全管理[D];贵州大学;2008年
10 刘晓;基于3S技术三峡库区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6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80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