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波动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开放条件下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波动规律研究
【摘要】:在开放条件下,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波动受到了内生货币化进程和美元流动性输入的共同影响。内生货币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的均衡货币化路径,即马歇尔K指标(M2/GDP)的均衡增长路径。而美元流动性输入则影响了中国马歇尔K指标围绕均衡路径的变动趋势,进而影响了过剩流动性的波动。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货币总量、实际产出,以及美元流动性之间的双重均衡关系,从而分析了1998年以来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波动规律。而加入马尔可夫链的非线性模型显示,在美国执行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以后,美元流动性对中国宏观流动性状况的短期冲击效应显著提高。在美国已经开启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这些结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中国当前的流动性状况,并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关键词】: 过剩流动性 货币化路径 美元流动性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前瞻性问题研究”(10AJY001)的资助
【分类号】:F82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流动性过剩与否是一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国际上一般以货币总量相对于经济产出的规模,即“马歇尔K指标”衡量过剩流动性,并指导货币政策操作。但中国仍处于经济货币化进程之中,马歇尔K指标具有内生的增长趋势,其水平变化并不能直接衡量过剩流动性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晓西;和晋予;;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J];财贸经济;2007年06期
2 余永定;;理解流动性过剩[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4期
3 刘克崮;翟晨曦;;调整五大战略,应对美量化宽松政策[J];管理世界;2011年04期
4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5 张文;;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关于中国高M2/GDP比率的货币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02期
6 余永定;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J];世界经济;2002年12期
7 张明;;流动性过剩的测量、根源和风险涵义[J];世界经济;2007年11期
8 王艳;张鹏;;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J];投资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俞越;;超量货币与GDP和CPI之关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国刚;;Overcapitalization in China’s banking system[J];China Economist;2008年06期
3 邵荣平;许坤;;“货币超发”是此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吗[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4 赵建;;货币需求、货币溢出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货币现象的实证检验[J];财经论丛;2009年01期
5 王晓枫;熊海芳;;商业银行流动性转变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2期
6 郭兴方;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呆滞下的通胀隐性化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5期
7 汪军红;李治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之谜[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8 李巍;;货币和资产收益的联动效应——源自通缩与通胀时期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8年12期
9 黄武俊;陈漓高;;外汇资产、基础货币供应与货币内生性——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10 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界定和成因分析——一论资金流动性过剩[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研究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磊;王宏淼;;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丁斗;;全球货币流动性的泛滥与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5 李巍;;过度货币供应下的通货膨胀、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收益——来自中国的证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孙启明;谢朝阳;;当前应主要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元月;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市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我国外部流动性冲击风险预警体系研究[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挺;资本市场波动与宏观调控[D];南开大学;2010年
4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吴松年;经济结构性失衡与住宅价格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周莹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及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朱映凤;中国通货膨胀的门限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胡正;中国超额货币供给研究(1979-2009):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晓辉;全球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微观与宏观机制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地区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胜;1978-2009年间我国流动性变动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3 吴世勇;银行流动性不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芸;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韩克;基于一般动态因素模型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晓满;对2000-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金源;银行流动性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庭佐;货币超发对中国经济影响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田永杰;制度特征变化与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史筱彤;美元流动性的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东;田素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货币供给动态关系:1994-2007——基于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2 谢平;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4期
3 余永定;;理解流动性过剩[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4期
4 孙德轩;杨黎明;;我国经济三难困境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5 朱映凤;傅强;袁晨;;中国通货膨胀门限值的实证检验[J];管理科学;2011年03期
6 张东辉;孙华臣;;中国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的分析[J];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7 吴晓灵;中国国有企业─银行债务重组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03期
8 刘明志;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9 易纲,王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10 陈平,王曦;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分析与汇率制度的宏观效率[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勘;;过剩流动性将助推股市[J];证券导刊;2006年43期
2 徐明棋;;全球消化过剩流动性:危机后复杂外部环境与中国经济政策选择[J];探索与争鸣;2011年01期
3 王小兵;;提高资本形成效率疏导利用过剩流动性[J];金融经济;2007年18期
4 Obert Nyawata;;央票和国债:央行管理过剩流动性时的选择[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8期
5 戴金平;王宗林;;真是过剩流动性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吗[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6 王小广;;宏观调控新思路: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J];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09期
7 ;务实[J];中国对外贸易;2007年06期
8 ;通缩未完又忧通胀[J];证券导刊;2009年01期
9 阎荣舟;;论点摘编[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3期
10 陈志英;张梦皎;;我国通货膨胀的一般性原因探究[J];商业时代;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春;过剩流动性将因紧缩而消失[N];经济观察报;2007年
2 巴曙松;货币运行面临过剩流动性冲击[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经济学博士 乐嘉春;A股或成为吸纳过剩流动性最佳“资金池”[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吕蓁;宏观调控应针对过剩流动性流向[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德邦证券莫凡;主动疏导过剩流动性胜于被动回收[N];证券时报;2006年
6 蒋飞;龚方雄:次贷危机后过剩流动性将推涨A股[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刘奥南;缓解通胀之思:给过剩流动性找个合适“出口”[N];期货日报;2010年
8 资深经济研究工作者 熊锦秋;股市没有吸纳过剩流动性功能[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记者 黄铮;再开几块新市场 冻结过剩流动性[N];联合时报;2011年
10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通胀预期不是通胀[N];上海证券报;2010年
,本文编号:1043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04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