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村镇银行 可持续发展 AHP分析法 影响因素
【摘要】:2013年中央颁布的一号文件中涉及到要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保险与农业资金借贷业务的相互协作,并鼓励社会闲散资本投资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向低收入人群和发展中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1]。不断研发新型金融产品和提供多样服务,优先满足农户对资金的借贷需求,加强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资金扶持。村镇银行作为刚成立的农村金融机构,其健康有序的可持续运营,对促进农村经济收入增加、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健全的农村经济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实现村镇银行设立初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户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是使村镇银行能够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下去。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迫切需要村镇银行所提供的针对农业的金融服务,因此,研究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这一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众多关系村镇银行长期稳定运行的因素中,本文以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运营实际情况出发,使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方法,针对黑龙江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及特点,其次介绍了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政府扶持力度、农村信用环境、经营风险管理、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并深入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再次以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基础,选取产品与创新因素、风险管控因素、信用环境因素、政策扶持因素、产权制度因素、治理结构因素六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权重比较,得出产品创新与服务综合权重位居第一,44.62%;信用环境紧随其后,权重为20.75%;排名第三的为风险管控14.87%;产权制度、政策扶持、内部治理结构排名四、五、六位的结论。最终,以实证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产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与产权制度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建立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特点,一是,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着重选取影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通过建立多层递阶结构对各级因素进行权重比较。二是,内外部影响因素相结合,在分析信用环境、政府扶持力度等外部影响因素的同时,还深入研究了其内部治理结构、产品服务与创新、风险管控等内部影响指标对村镇银行长期稳定运营的重要性。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可持续发展 AHP分析法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5
【目录】:
- 摘要10-11
- 英文摘要11-13
- 1 引言13-20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4
- 1.1.1 研究背景13
- 1.1.2 研究的目的13-14
- 1.1.3 研究的意义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7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4-15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5-17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17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17-20
- 1.3.1 研究的内容17-18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18-20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20-26
- 2.1 村镇银行的定义及特征20-21
- 2.1.1 村镇银行的定义20-21
- 2.1.2 村镇银行的特征21
- 2.2 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21-23
- 2.2.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1-22
- 2.2.2 可持续发展能力含义22
- 2.2.3 金融可持续发展22-23
- 2.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23-24
- 2.3.1 市场可持续性23
- 2.3.2 经营可持续性23
- 2.3.3 人力资源可持续性23-24
- 2.3.4 金融制度可持续性24
- 2.3.5 治理结构可持续性24
- 2.4 本章小结24-26
- 3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6-32
- 3.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26-28
- 3.1.1 市场规模现状26
- 3.1.2 经营现状26-27
- 3.1.3 人力资源现状27
- 3.1.4 金融制度现状27-28
- 3.1.5 治理结构现状28
- 3.2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28-31
- 3.2.1 市场定位偏离设立初衷28-29
- 3.2.2 缺乏金融专业型人才29
- 3.2.3 金融制度不健全29-30
- 3.2.4 经营面临高风险30
- 3.2.5 治理结构不完善30-31
- 3.3 本章小结31-32
- 4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32-39
- 4.1 经营可持续性因素32-35
- 4.1.1 产品服务与创新分析33-34
- 4.1.2 风险管控分析34-35
- 4.2 金融制度可持续性因素35-36
- 4.2.1 信用环境分析35-36
- 4.2.2 政府扶持力度分析36
- 4.3 治理结构可持续性因素36-38
- 4.3.1 产权制度分析36-37
- 4.3.2 治理结构分析37-38
- 4.4 本章小结38-39
- 5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39-46
- 5.1 AHP分析法39-41
- 5.1.1 AHP层次分析方法简介39
- 5.1.2 AHP分析方法建模步骤39-41
- 5.2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检验结果41-44
- 5.2.1 建立多级递阶层次结构41-42
- 5.2.2 构造判断矩阵、赋值并进行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2-44
- 5.3 综合重要度排序44-45
- 5.4 本章小结45-46
- 6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46-50
- 6.1 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与产品46
- 6.2 建立严密的的风险防控机制46-47
- 6.3 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降低操作风险47
- 6.4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47-48
- 6.5 建立与产权制度相适应的治理结构48
- 6.6 本章小结48-50
- 7 结论50-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昕彤;;村镇银行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08期
2 李馨格;季宏渊;陶真婵;章津;;把握契机 发展村镇银行[J];浙江经济;2014年02期
3 刘姣华;;普惠金融背景下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基于孝感市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14年01期
4 林芳;刘振中;;城镇化背景下金融资本“走下去”战略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崔宏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J];商业时代;2013年24期
6 高彦彬;;河南村镇银行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方向策论[J];征信;2013年03期
7 余谦;;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与完善对策分析[J];前沿;2012年14期
8 郭真;于丽红;兰庆高;;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对湖南湘乡市村镇银行的调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9 杨阳;王银霞;燕小月;;村镇银行产权制度理论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1年04期
10 周露;;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群;农户信贷供需特征及有效供给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洲;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晓辰;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3 耿梦媛;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河南大学;2013年
4 周俊林;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郑春霞;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叶淼;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汤伯虹;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张胜利;基于产权改革为核心视角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贾钊;基于产权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调查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4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05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