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文化特征与储蓄率差异——基于世代交替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9 14:05

  本文关键词:文化特征与储蓄率差异——基于世代交替模型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儒家文化 世代交替模型 储蓄率差异


【摘要】:基于新经济人模型有关效用源泉的扩充,将儒家文化特征整合进偏好函数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扩展戴蒙德世代交替模型。扩展后的模型及相应的实证证据表明,儒家文化因素导致了国别层面的储蓄率差异,而社保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推高了我国的储蓄率水平。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儒家文化 世代交替模型 储蓄率差异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JA790143)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2M510735)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AHSK09-10D04)
【分类号】:G122;F832.22;F224
【正文快照】: 一、文献综述消费与储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因而“库兹涅茨之谜”之后发展起来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一直是研究储蓄的主要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过去十几年从实证研究中得到的一个主要教训是: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所描述的消费者行为(储蓄行为)并不像先前认为的那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2 黄少安,孙涛;非正规制度、消费模式和代际交叠模型——东方文化信念中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3 杨春学;经济人的“再生”:对一种新综合的探讨与辩护[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4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5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6 王弟海;龚六堂;;增长经济中的消费和储蓄——兼论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J];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7 王德文,蔡f ,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8 刘兆博;马树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研究[J];世界经济;2007年02期

9 杭斌;郭香俊;;基于习惯形成的预防性储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9年03期

10 刘金全,郭整风;我国居民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丰;刘鑫;;知觉与学习——从决策理论看当前中美经贸合作中的认知误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建国;;中国居民健康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多维健康指标的实证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罗云开;申睿波;;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4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5 翁小丹;江悠悠;李茂琴;;论发展保险业与缓解当前流动性过剩[J];保险研究;2007年12期

6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殷剑峰;;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J];保险研究;2008年01期

7 高明;郭姝辛;;保险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11期

8 赵晓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张彬;;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囚徒困境”分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6期

10 屈路;;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深层思考——基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4 刘敏;;中国居民消费方式变革的文化视角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亚敏;;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范式: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杜莉;潘春阳;张苏予;蔡江南;;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董昀;;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巍;刺激我国居民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6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8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谷成,范丽霞,冯中朝;转型期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2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3 袁志刚,宋铮;消费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06期

4 罗之庸;“经济人”的概念与经济学的边界——从帕累托最优谈起[J];经济科学;1999年06期

5 田岗;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6 孟昕,黄少卿;中国城市的失业、消费平滑和预防性储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6期

7 马丁·费尔德斯坦;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02期

8 杜海韬;邓翔;;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9 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10 李焰;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学科;[N];科技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昌,王怀彬;筹算与中国文化传统[J];大自然探索;1999年01期

2 姜世明;诚信考古[J];农村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3 邵宜航;刘雅南;张琦;;存在收入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基于一个内生增长世代交替模型[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4 左林;;古代数学教育之儒家思想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5 韦煜;数学文化素质与素质教育[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6 李凌;山西票号经营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探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张宏斌;数学整体结构思想的应用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061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061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