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转向与非对称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转向与非对称效应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基调频繁转向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多变量Logistic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LSTVAR)模型证实,中国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效应,相同规模的紧缩性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差异,并且相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还依赖于宏观经济处于特定的经济区制。准确判断宏观经济状态,修正经济"增长主义"的政策导向,并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组合,对于破解政策困境、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转向 非对称效应 LSTVAR模型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06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JL080)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ZZ12_0006) 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2013CW03)的资助
【分类号】:F224;F82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回顾过去的五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针对性,相机抉择,,频繁转向。2007年经济过热通胀持续高企、2008年价格冲高回落转而遭遇国际金融危机、2(X)9年通货紧缩严峻、2010年经济回升向好通胀预期抬头、20fl年高通胀伴随经济增长放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晓波;许晓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冲击效果透视[J];财经科学;2009年10期
2 张东辉;王丹阳;;中国货币政策双重非对称效应特点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10期
3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30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4 戴金平;金永军;刘斌;;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5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6 陆军,舒元;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7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8 郑挺国;刘金全;;我国货币—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9 王立勇;张代强;刘文革;;开放经济下我国非线性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10 冯春平;货币供给对产出与价格影响的变动性[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兆阳;试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倪鹏翔;;从货币政策效应看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特点[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3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李茹兰;张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对我国区际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费新;影响我国内外部均衡的政策实施环境[J];商业研究;2003年20期
6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7 赵进文;熊磊;;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保险需求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8 卢文鹏;降息、赤字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空间[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9 石柱鲜;孙皓;宋平平;;中国自然失业率的估计与应用——基于HPMV滤波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8年06期
10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兴志;陈长石;;安全规制波动对煤矿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平滑迁移模型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郑杲娉;徐永新;;资本市场监管效果初探:来自中国证监会审计处罚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丽杰;巩在武;;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以南京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兰熊;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计量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7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9 温博慧;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怀保;中国货币政策对进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马静;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强;广义脉冲响应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仇丽;货币政策对城市商品房价格的区域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芳;银行资本监管对我国信贷紧缩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赖正源;基于STR模型的中国A股市场费雪效应检验[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蒋青华;我国房价波动区制转移特征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怡,冀勇鹏;我国是否应该引入资本充足性管制制度[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2 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3 李扬,彭兴韵;存款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货币政策效应[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4 马一民;论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J];发展研究;2000年02期
5 张兴胜;商业银行信贷变化及其宏观影响[J];管理世界;2001年03期
6 吴晓求,宋清华,应展宇;我国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研究[J];管理世界;2001年04期
7 戴根有;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实践与经验[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8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9 廖士光;杨朝军;;卖空交易机制、波动性和流动性——一个基于香港股市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10 于则;;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天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效应的反转——基于VS-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2 梁春早;;考虑基差非对称效应的期货VaR估计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07期
3 张东辉;孙华臣;;中国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的分析[J];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4 苏h椒
本文编号:1071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07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