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22 17:20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证券化 流动性 货币政策


【摘要】:本文按照传统流动性效应和新型流动性效应两个层级,对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及其风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影子银行对于传统流动性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当期,而且会通过宏观反馈效应在将来形成信贷扩张或收缩循环。影子银行的新型流动性创造一方面取决于证券化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取决于证券化产品的货币化程度。但由于证券化产品供给和需求的不稳定性,影子银行内部信用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对此,监管机构应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范围,规范传统信贷市场,防止传统信贷的扩张或收缩循环干扰货币政策。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关键词】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证券化 流动性 货币政策
【分类号】:F83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影子银行体系本质上是众多市场型金融中介突破市场边界进入企业范畴,在金融市场上采用多种金融工具完成投资、融资功能的业务模式。影子银行体系是现代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伴随金融创新和监管放松长期发展形成的。2008年全球危机发生后,影子银行被学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孟楠;叶芳;赵茜;王宇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2 伍戈;李斌;;货币创造渠道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0期

3 鹿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影响——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政策选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任碧云;高之岩;张彤进;;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及外延[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8期

6 林琳;;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业务对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研究[J];金融纵横;2012年08期

7 彭文玉;孙英隽;;中国式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及风险研究[J];金融经济;2013年08期

8 安超;马亚明;;银信合作视角下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防范分析[J];华北金融;2013年04期

9 闫彬彬;;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应对[J];理论月刊;2013年08期

10 牧阳阳;谢爽;;影子银行及其对票据业务的影响探析[J];企业研究;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磊;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挑战[D];安徽大学;2012年

2 李计花;中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之谜[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徐静;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震宇;刘博;林树;李翔;;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过程中信用创造的缺陷[J];开放导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国荣 ,张悦;国际资本市场证券化的全方位透视[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康宇虹;日本金融证券化银行改革的推动力[J];决策借鉴;1996年02期

3 程克敏;房地产融资亟需证券化[J];中国房地信息;1998年06期

4 许洁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房地产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1999年10期

5 杨朝军,陶亚民,孙谦;我国房地产金融证券化之必要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徐辉,安俊;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前景[J];中国房地产金融;1999年07期

7 徐加胜;ABS:金融会计新领域[J];金融会计;2000年09期

8 阎淑敏,朱玉春;对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思考[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9 耿明斋,郑一帆;有关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2年07期

10 李星,马光霞;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会计问题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宁;;流动性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娜;;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提前还款风险的产生和预防[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傅建武;;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困境与信托运用[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4 张金鹗;江颖慧;;台湾不动产证券化实施展望[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范琪;欧森;;SPV基本定义[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魏忆龙;;推展中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7 王浩;刘新立;;中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8 姚立杰;;强制采用IFRS的市场效应来自于质量效应还是趋同效应?[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张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风险防范——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戒[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10 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课题组;吴玉奉;;西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社科院金融所 胡滨 杨涛;如何顺利推行住房贷款证券化[N];中国证券报;2004年

2 范阳;强化外部市场约束[N];金融时报;2005年

3 见习记者 曹咏;保险资产证券化首先要放开资金运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王春霞;车贷证券化产品第一单将面世[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叶勇;王欧:应大力发展证券化产品市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霍侃;推行资产证券化缓解流动性过剩[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李云林;六重视角看次贷(上)[N];学习时报;2009年

8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用风险换市场不可行[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李乐;房贷证券化破冰 房企银根松动有望[N];中国经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陈建军;上海国资证券化运作动作频频[N];上海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彪;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韩琳;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谭湘;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谢建春;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曜;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6 尚勤;死亡率关联债券的定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吴海峰;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少军;基于委托单提交策略的异质信息指令驱动市场流动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李倩;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安全发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国淼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毛建平;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与监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朱玲;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冉铮海;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罗文涛;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及实现途径[D];厦门大学;2002年

6 周晓庚;金融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7 刘秀红;我国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关奕;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谢一;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问题[D];广西大学;2001年

10 陆峰;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统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79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079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