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与雇佣规模调整
本文关键词: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与雇佣规模调整
【摘要】:本文试图解释工资增长趋势下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下,利用2000年至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相关命题进行了检验,发现在工资增长的趋势下,资本深化总体上呈加剧态势,工资增长越快、劳动分配率越高则资本深化越剧烈,国有企业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就企业的雇佣规模而言,技术进步和工资增长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营业收入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民企的雇佣规模调整对技术进步越来越敏感,国企的雇佣规模调整对工资增长越来越敏感。本研究的启示包括:首先,未来一段时间的就业压力仍可能较大,但其表现形式由以往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带来的压力逐渐转向为劳动力市场需求方的压力。其次,国有企业在资本获取上的优势应该受到限制。再次,在提高劳动分配率的同时要关注资本深化的趋势。
【作者单位】: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经济学院;
【关键词】: 资本深化 技术进步 雇佣规模 工资增长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工人工资增长、企业经营应对与工作创造”(编号:12YJC790201) 对外经贸大学新进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编号:11QD14)
【分类号】:F832.51;F224;F272.92;F273.1
【正文快照】: 中国工人工资的增长给企业经营带来成本压力,已引起全球性的关注。中国对最近的全球工资增长几乎贡献了一半,2008年和2009年全球实际工资平均增速分别为1.5%和1.6%,若不包括中国数据则增速降低一半,分别为0.8%和0.7%[1]。实际工资的上升意味着企业人工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石泉;论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J];财经研究;1983年05期
2 冯泰文;孙林岩;何哲;;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弹性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3 杨瑞龙,周业安,张玉仁;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对“工资侵蚀利润”命题的质疑[J];管理世界;1998年01期
4 李云林;工资增长超经济增长一定引发通货膨胀吗?[J];经济科学;1997年02期
5 黄文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必须大于工资增长速度[J];经济问题探索;1982年06期
6 刘元春;;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近期研究及其缺陷[J];经济学动态;2008年10期
7 袁富华;李义学;;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和就业调整——基于利润最大化假设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8 鲁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2年02期
9 金重仁;;试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问题[J];经济研究;1987年06期
10 戴园晨;黎汉明;;工资侵蚀利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潜在危险[J];经济研究;198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洋;余妙志;;工业深化、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刘家树;齐昕;;基于微笑曲线视角的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路继业;;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探究——从生产结构的角度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赵利;王振兴;;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林秀梅;臧霄鹏;;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服务业效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宋静;;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7 刘渝琳;唐秀华;;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障碍的成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蒲艳萍;陈娟;;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与协整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何德旭;姚战琪;;Modern services and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J];China Economist;2008年06期
10 胡婷;;浅议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应对策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勇;;再论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陈银娥;魏君英;;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中国服务业增长[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5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杨利峰;;汇率变动对贸易与就业的影响分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蓝宝江;李军;;产出增长、资本积累与中国工业就业弹性——基于东部与中西部1998-2002年省际工业数据的测算[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唐清泉;卢博科;;上市公司、技术升级与效率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睿璞;海外耕地投资的利益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艳梅;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朝霞;中国货币政策的就业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珂;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物价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韩非;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李军;信息技术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郭向明;基于压力测试的我国通货膨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小霞;我国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8 时春红;中国工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9 赵培辰;后发优势视角下甘肃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贾婷;我国金融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曼;北京农民工消费与储蓄选择——基于实证基础上的理论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艳丽;刘传哲;;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52~2002[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胡鞍钢 ,孟健军 ,程永宏 ,杨韵新;入世后我国的劳动就业[J];劳动保障通讯;2002年02期
4 徐田江;陈丹丹;;中国经济高位运行对近期通货膨胀压力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10期
5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6 常进雄;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7 宁光杰;;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来自各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8 李培;;中国城市经济运行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9 徐传谌;刘凌波;;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J];财贸研究;2007年05期
10 丁启军;;行政垄断行业的判定及改革[J];财贸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河南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教授 薛玉莲;[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济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黄兴年;[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洋;余妙志;张超杰;;中国工业深化和技术进步——地区视角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02期
2 杜佳慧;王建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余妙志;孔庆洋;张超杰;;中国工业深化和技术进步的再检验——地区视角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4 徐大丰;;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经济增长趋同[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5 李景睿;;竞争条件与中国就业创造的微观机制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刘致良;;资本深化、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住宿餐饮业增长[J];旅游学刊;2009年06期
7 吴声功;中国资本深化、技术变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冉光和;曹跃群;;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促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9 黄婧;;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成因分析——基于技术进步偏误政策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1年02期
10 蒋春秀;;上海市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的因素探讨——兼论江浙沪影响因素差异[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高志龙;姚锦元;王贵芳;严砾;;舰船虚拟设计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三林;郭金良;;迁安轧一炼铁技术进步[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4 施镇涛;;T铁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A];2008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对江苏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向目标的探讨[A];徐谷仓论文精选[C];2008年
6 傅之跃;刘伟超;郑津生;胡江艺;;东方电机水泵水轮机水力开发的技术进步[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7 陈清阳;;金属结构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8 刘兆君;;照相术创新的强求——迫使摄影语言进行范式更叠[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戴玉山;魏愈宋;;三(明)钢烧结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莉娜;先桁;孙克萍;;氧化铝工业中沉降分离设备技术进步[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 徐现祥;“转方式”应成为企业的自发选择[N];广州日报;2010年
2 徐海;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能源技术进步[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记者 郭思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 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手段 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N];长治日报;2007年
4 胡伟;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进步分析[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6年
5 许振峰;技术进步促动观念更新[N];中国国防报;2002年
6 宗建华 丁健;齐鲁石化以技术进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N];中国石化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梁婧 梁睿;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N];经济日报;2009年
8 张革风 刘宝秦;凤县跻身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N];宝鸡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杨明;辽河局鼓励职工当技术进步主角[N];中国石油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于都;技术进步:报业实力的引擎[N];中华新闻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元;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红姝;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9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实君;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978-2007[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2 曹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易庆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及贡献测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徐贤军;地方政府与区域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04年
5 邱辉耀;广西支柱产业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现状与对策[D];广西大学;2001年
6 吕朝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飞;技术进步与产业嬗变互动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苏丹;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27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12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