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9 05:29

  本文关键词: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货币政策 金融创新 利率渠道 信用渠道


【摘要】:金融创新使实际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下降;使金融资产之间替代转换程度提高;金融资产价格对利率的敏感度提高,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其结果是,IS曲线变得更加陡峭,LM曲线变得更加平缓,致使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和信用渠道的传导机制及效果减弱,广义利率传导机制也变得模糊。但信用渠道仍具有比较优势,这也是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政策的原因之一。因此,金融创新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执行更应关注银行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同时为稳定经济,不可盲目快速推进金融创新。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机制、时空路径选择——兼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编号:12YJA790029)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上海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障碍、动力机制与政策策略选择”(编号:2012BJB003)
【分类号】:F822.0;F832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国际金融创新持续不断,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因此,对企业来说,当出现资金问题时,可通过国内外金融市场买卖衍生金融工具调节资金余缺,而未必向银行申请借贷。这样,传统的IS-LM框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路受到冲击,它难以很好地解决宏观经济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如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飞;;银行异质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银行信贷[J];商业研究;2012年09期

2 张晓晶;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J];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3 曹云波;;货币政策环境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一个基于虚拟变量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张细松;;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与金融规制:对次贷危机的一种解释[J];山东经济;2011年04期

5 刘瑞波;张小霞;;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喜;;中国货币条件指数的理论研究与动态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2 马淑琴;南洋;;外资企业所得课税影响产出的传导机制——基于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3 叶志鹏;徐莉莉;鲍潇颖;;中国IS—LM曲线的特殊性探讨——基于投机性货币需求扩展的理论分析与计量检验[J];西部论坛;2012年01期

4 刘真真;谭险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16期

5 许小苍;焦勇兵;;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与信贷渠道影响的比较分析[J];甘肃金融;2007年11期

6 姜琪;李占一;;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J];财经科学;2012年08期

7 王洪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效应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2年12期

8 叶德磊;;证券市场的开放、创新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扩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赵蓓文;;转型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关于俄罗斯、中东欧八国和中国的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10 江春;李征;;中国货币内生化原因新探——基于修正的IS-LM模型的理论思考[J];经济评论;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方显仓;;可持续增长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基于IS—LM—PD模型的静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方显仓;;我国结构性信用胀缩:分工视角的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向群;货币政策调节投资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王征;信贷配给微观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方显仓;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的微观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尉高师;转型期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黄建宏;经济发展与利率的决定:一个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罗忠洲;汇率波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玉红;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阳;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商品住宅价格的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南洋;外资企业所得课税调整对我国产出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朱小军;金融危机之信用失衡[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赵林娟;货币政策对区域房地产价格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王晋敏;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袁潇洋;金融创新对货币传导渠道影响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溶溶;我国信贷投放与物价水平的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耀录;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10 吴小平;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亦平;;美国“次债”危机对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3 安毅;;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金融改革[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4 何德旭;王卉彤;;金融创新效应的理论评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5 冼明炫;;金融规制理论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刘光溪;苏鹏;;新货币主义与美国金融危机——兼论危机的根源、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08年11期

7 张晓晶;“斯堪的纳维亚的马歇尔”——维克塞尔与今日主流经济学[J];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Z6期

8 孙杰;;后金融危机的金融发展趋势——从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违约掉期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4期

9 张晓晶;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距离——评'9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贡献[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1期

10 李佳;王晓;;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分析[J];甘肃金融;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上海财经大学 郝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晶;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绩效分析以及实证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金融科学;1997年04期

2 李碧雯;金融创新下货币政策的新运行[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8期

3 张婉;;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关系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3期

4 马根发;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张文瑞;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挑战[J];经济师;2005年11期

6 王冰;;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及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6年14期

7 马根发;;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影响[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严太华;李迎梅;;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探讨[J];经济问题;2008年11期

9 董玉玲;杨晓光;;金融创新下的中国狭义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稳定性[J];系统工程;2008年11期

10 马根发;;对控制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风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3 李杨;;全球金融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启示[A];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张健;;关于当前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5 王旭光;赵传河;孟宪林;张延雷;;加快金融创新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6 马燕华;梁军;徐军;;金融创新在证券公司发展中的作用[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7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9 朱志斌;;金融创新下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关系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苗燕;易纲:从紧货币政策不受美国次贷影响[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邹靓;货币政策需考虑金融创新的影响[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 孔一欢;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N];证券日报;2006年

4 潘正彦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疏导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快金融创新[N];长江日报;2007年

5 边长勇邋张U,

本文编号:1160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160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0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