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金融发展视角下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研究:一个文献述评

发布时间:2017-11-17 09:13

  本文关键词:金融发展视角下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研究:一个文献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发展 国际收支 经常账户 储蓄过剩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金融发展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一些争议性问题展开的文献述评。主要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探究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原理及相关学说,通过梳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厘清目前一些流行的假说,从而找到金融表象背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并以此解析发达国家提出的解决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主张的合理性。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分类号】:F8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突出表现为两极分化:一极是具有高额经常账户顺差的地区,另一边是具有高额经常账户逆差的地区。上世纪70-80年代全球经常收支失衡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和日本,1990年代至今主要是美国和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剑;李林艳;;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全球贸易失衡——基于跨时贸易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2 祝丹涛;;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金融研究;2008年08期

3 付争;;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4 茅锐;徐建炜;姚洋;;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军;;金融虚拟性与金融体系效率——来自中国的实证数据[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2 张红力;刘德伟;;东亚—北美经济失衡与再平衡分析[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3 陈享光;袁辉;;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4 石巧荣;;中国债权国地位与国际投资调控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4期

5 刘钻石;张娟;;美国经常项目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9期

6 胡渊;陈继勇;;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成因、可持续性及其调整——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武力超;;金融危机前后金融体系结构变化和制度因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8 沈军;白钦先;;中德贸易与金融发展关系比较——考察质性与量性指标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7期

9 姚洋;柳庆刚;;经济增长差异和外部失衡[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10 石巧荣;;债权国地位与货币国际化关系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晓辉;全球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微观与宏观机制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刘晓鑫;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熊芳;中国贸易失衡问题[D];暨南大学;2012年

6 陈腾龙;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7 柳庆刚;经济增长、地方政府竞争、国家能力和结构失衡[D];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叔飞;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戴斯玮;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杨晓庆;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赵利利;金融视角下的中美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邓颖;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仁杰;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经济合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郝姣波;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可持续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春喜;金融发展差异与中美经常项目失衡的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唐嘉成;国际经济不平衡视角下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婷婷;人民币跨境结算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祝丹涛;;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失衡[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11期

2 王信;从国际视角看中国如何调整经常项目失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3 祝丹涛;;人口年龄结构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2期

4 祝丹涛;;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金融研究;2008年08期

5 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年03期

6 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J];世界经济;2009年01期

7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佳转;;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J];知识经济;2010年14期

2 姚枝仲;齐俊妍;;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专辑——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及变化趋势[J];世界经济;2006年03期

3 何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J];中国改革;2005年01期

4 舒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探析[J];现代商业;2009年20期

5 孙浦阳;胡学文;;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基于政府治理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6 程英;;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一个基于国内经济失衡及调整的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丁骋骋;;法律渊源、金融体系和国际收支失衡[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8 丁骋骋;;国际收支结构分析法新探——以我国双顺差为例[J];财经科学;2008年08期

9 唐朱昌;丁骋骋;;法律制度、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失衡——基于法与金融学的视角[J];财经论丛;2008年01期

10 陈扬;;新形势下中美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市场有效性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俊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中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内在稳定性和持续性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伍戈;;豪斯克-麦奇不对称效应与经常账户失衡的结构性成因[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孙军;;山东省资本流动失衡原因分析及对策[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秀芳;于树胜;;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关键在于内外需协调发展[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王信;;积极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7 丁骋骋;;外部均衡与人民币汇率制度:一个分析框架[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飞翔;黎开颜;;国际收支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9 郝俊香;;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现实分析与路径选择[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10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骋骋;美日国际收支为何大相径庭[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主持人 邹民生 乐嘉春;如何应对“美元本位”下国际收支失衡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何帆;警惕美国的“汇率武器”[N];国际商报;2005年

4 柴青山;走出国际收支失衡的阴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记者 战雪雷;央行开出解决国际收支失衡药方[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夏斌:当前流动性仍偏多但未失控[N];南方日报;2007年

7 彭兴韵;再提准备金率:为国际收支减压[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王婷;人民币升值速度可加快[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张明;未来一年经济基本面与美元负相关[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布拉德·塞特塞尔;美国收入账户将继续恶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骋骋;金融体系的结构差异与国际收支失衡[D];复旦大学;2007年

2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海南;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的调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申宏丽;我国外汇储备变动机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5 于冬;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国际资本流动性及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小蕴;中国国际收支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广斌;产业结构变迁与汇率制度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8 冉生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邹达川;资产价格、资本流动与人口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肖辉;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蔓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颖;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童;浅析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董挺;经常账户顺差调节政策有效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龚庆宇;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张小倩;人民币汇率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陈丽;全球化冲击下的收入分配结构与经常账户失衡[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7 张慧静;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的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彭湘君;国际收支失衡条件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郑磊;论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高骏;环境约束对经常账户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5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195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6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