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相对生产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经验检验
本文关键词:两国相对生产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经验检验
更多相关文章: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两国相对生产率 结构转型
【摘要】:本文采用1980~2008年91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更能代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S效应)的"两国相对生产率"指标,对B-S效应进行了重新检验;同时,我们也重新检验了王泽填和姚洋(2009)关于结构转型抑制B-S效应的结论。研究发现采用两国相对生产率指标计算的B-S效应仍然成立;而使用农村人口比重表征结构转型阶段的研究还表明,一个经济体越处于结构转型的初期,B-S效应对其实际汇率的作用越小。这些结论对模型设定、样本选择和部门分类等都具有高度稳健性。进一步检验还表明,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限会抑制实际汇率升值,即使选择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也无法维持实际汇率被长期低估。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F831.7;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B-S效应),如果相对其他国家而言,一国的可贸易部门比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增长得更快,那么这个国家会发生实际汇率( )升值。该理论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验证,如战后的日本和德国(Ito等,1997;Alexius和NilSSOn,2000)。然而同样引起关注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苍峰;岳咬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生产率差异的关系——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2 储幼阳;人民币均衡汇率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3 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4 林伯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J];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5 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6 吴丽华;王锋;;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7 胡援成,曾超;中国汇率制度的现实选择及调控[J];金融研究;2004年12期
8 俞萌;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2001年05期
9 王泽填;姚洋;;结构转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J];世界经济;2009年04期
10 许德友;梁琦;张文武;;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与决定因素——一个基于面板数据的衡量[J];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志权;;1978—2007年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石巧荣;;新型汇率机制下人民币升值压力累积与释放之选择[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3 张志柏;;人民币汇率水平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4 徐群;;人民币均衡汇率实证研究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5 黄晓东;;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及对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6 周亚军;;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7 栾锦书;;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才智;2008年21期
8 胡春田;陈智君;;Renminbi already overappreciated:Evidence from FEERs(1994-2008)[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9 朱赤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影响因素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应对政策[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10 侯鹏;陈磊;;人民币升值能够平衡我国的贸易差额吗?——基于汇改后月度数据的S—VAR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丁小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基于中国实际特征事实[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汪振洋;金镝;;美元利率对汇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刘金全;郑挺国;;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偏离的动态非对称调整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6 黄瑞芬;孙兆明;殷克东;;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合理性评价——基于1980~2004年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7 施建淮;;高储蓄真是两难的吗?——与麦金农教授商榷[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8 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9 Richard J.Sweeney;李志宏;;跨国生产函数之普适性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2期(总第10期)[C];2004年
10 卢锋;;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1979—2005)——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杜长江;系统性风险的来源、预警机制与监管策略[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宸t];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艳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唐亚晖;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测算及汇率传递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马亚男;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短期结构、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琼;中国经济崛起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喻U,
本文编号:1207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20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