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本文关键词:金融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国际化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金融业发展在建设繁荣的国际金融市场与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面临改革金融规制、规划金融发展战略以及拓展金融业务技能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了保证国家金融秩序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金融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面对国际化金融市场,高等金融教育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办学思路、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国际化金融人才的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既懂得国际金融业务规范和管理法规,又熟悉中国金融业发展特点,并且能够从全球视角把握中国金融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分类号】:G642;F830-4
【正文快照】: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宏观经济对金融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金融人才的培养方面,迫切需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思路,积极吸取最新的金融理论和操作实务,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专业人才。一、培养高素质国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灿;毛洪涛;;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0期
2 杨秋菊;;浅谈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人才队伍现状及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对外经贸大学 邱兆祥;[N];光明日报;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学锋;夏建新;;创新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孔为民;刘海英;;小额贷款公司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吕晖蓉;;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思考[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永平;李淑峰;;适应农村金融人才需求的理工类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内容优化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烨;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旭;长沙市中央商务区(CBD)金融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庄清娥;集群视角下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乐;金融信息人才调查分析及培养方案[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先霞;;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11期
2 麦挺,徐思嘉;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难题[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3 张梅;推进上海金融人才高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上海综合经济;2001年09期
4 上海金融学院课题组;上海金融中心的人才需求与对策研究[J];人才开发;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臣;论高等金融教育改革[J];金融教学与研究;1986年04期
2 邱兆祥,赵勐;论学术研究在高等金融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3 王晓枫,冯丽娟;我国高等金融教育改革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4 李世彬;孙雪梅;;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邱兆祥;;建立与中国金融崛起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西部金融;2010年11期
6 傅柏松,杨瑞兴;二十一世纪初的广东高等金融教育发展研究[J];华南金融研究;1998年02期
7 张世春;迎接“入世”挑战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邬若虹;对21世纪金融人才素质培养的思考[J];金融科学;1998年04期
9 隆宗佐;浅谈高校金融课教学内容的规范[J];中国电力教育;1999年04期
10 张美云,刘波,王炳森;塑形象 树精神 发挥政治优势 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职工队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志坚;董军军;吴平;张蓓;;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验队伍建设的思考[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雅绮;王安国;;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林;;实施人才战略的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4 ;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5 刘玲;;21世纪高素质中学英语师资培养模式——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英语学生职前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孙梓光;;发挥三大优势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7 ;当好教育母机,培训高素质的教师——招远市教师进修学校“九五”师训工作总结[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01年
8 张雅绮;王安国;;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德广;;转变教学观点 努力培养高素质有特色的人才[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抢抓机遇 强化措施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邱兆祥;在创新中振兴高等金融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2 邱兆祥;应对WTO挑战加快高等金融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立人;转变教育思想 创新教学模式[N];金融时报;2002年
4 本文广东工业大学供稿;高校应如何培养高素质学科专业人才[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5 付毅飞;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招募高素质毕业生[N];科技日报;2004年
6 张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N];科技日报;2004年
7 张丽梅 赵文博;打造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N];吉林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刘国航;培养高素质司法人才刻不容缓[N];法制日报;2003年
9 吴承亮;建设一流中医学院 培养高素质医药人才[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10 郭松民;大学教育要重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N];中国商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程丹;普通高校与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培养基地关系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隋国华;论强化大学“科学”与“人文”双重素质建构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4 夏小林;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提拉依木;高校人力资源会计运用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郑成兵;军队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7 赵庆昕;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海侠;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张雷;高校后勤社会化后的职工培训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夏玲;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3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23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