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排、外源融资与自主创新——基于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分析
本文关键词:金融安排、外源融资与自主创新——基于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分析
【摘要】:金融安排是影响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选取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安排、外源融资和自主创新之间的整合模型。结果发现,金融体系规模、金融配置效率对自主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现行的金融体系结构即国有金融的垄断性对自主创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外源融资在金融体系规模与自主创新、金融配置效率与自主创新之间分别起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金融体系结构与自主创新之间不具有中介效应。
【作者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1YJA630139)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D20121708) 武汉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41333462-2)
【分类号】:F832;F273.1;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资金是企业成长的血液。金融中介所提供的服务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科技与金融“两张皮”问题依旧严重,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尚待完善[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耀明;王胜;;金融中介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2 方媛;;金融发展与企业债务融资问题的实证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凌江怀;李颖;;基于企业类型和融资来源的技术创新效率比较研究——来自广东省企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张自力;丘书俊;何新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与金融支持效率——基于广东的数据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孙伍琴;论不同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4年02期
6 薜亮;徐卫东;唐友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探索[J];经济师;2006年06期
7 李慧;;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行为的若干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2006年08期
8 李辉;马悦;;高技术产业融资结构对R&D绩效的影响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刘降斌;李艳梅;;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单位根和协整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12期
10 鲁贵宝;曾繁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能;技术创新的金融安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光云;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商业经济[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于民;;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性问题新论——兼与国内学术界某些流行性观点商榷[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3 柳平生;;探求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的有机结合——由宋代经济史研究说开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祝恩民;;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常宗耀;;乡村城市化: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启示[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6 李福华;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郝伟;;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评希克斯《经济史理论》[J];商业研究;2006年12期
8 叶耀明;王胜;;金融中介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9 徐建军;;金融系统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动态效应[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10 李钢;董敏杰;;A comparis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India[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志雄;卢向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产品市场发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1979——1984[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刘颖;关培兰;李锐;包元霞;;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必要性及政策建议[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陈生军;;企业信用与上市公司监管[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吴树青;金碚;;“初级阶段论”对经济改革的要求和制约[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6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7 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中国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转型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思想摇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王立;;董必武:破旧成功与立新失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王立;;只有人民才能提供法制建设的根本动力——由董必武法制拓荒及中颓引发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杜媛;;供应商资本是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构成要素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初步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海波;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宋淑琴;信贷契约的治理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美莹;希克斯关于市场经济兴起条件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承武;FDI、金融发展对我国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慧明;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和培养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绍宇;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姚群;江西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鹿楠;动产抵押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黄丽;老挝企业融资与融资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宇涛,李金林;作为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研究对象的金融系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叶耀明;王胜;;金融中介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3 孙杨;柏晓蕾;;金融中介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J];财经科学;2006年08期
4 熊波,陈柳;中小高科技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中的金融创新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5 蔡建明;;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2期
6 陈晓红,彭佳,吴小瑾;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7 江伟;沈艺峰;;大股东控制、资产替代与债权人保护[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8 肖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特点检验:1999~2004[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9 沈军;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与金融效率——一个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10 赵魁君;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J];财贸研究;199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迟宝旭;中国技术创新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周哲;生态工业复杂适应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杨春霞;金融复杂性研究与金融市场建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仲玲;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娜;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创新[D];河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华;;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2 唐承业;;第一讲 增强创新观念 培养创新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续)[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年11期
3 ;完善政策措施,激励自主创新[J];新材料产业;2006年06期
4 王建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区[J];理论学习;2007年01期
5 王亮;;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的促进功能[J];商业经济;2008年18期
6 刘茂盛;;优化产业内贸易,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商贸;2009年13期
7 ;安庆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J];安庆科技;2006年04期
8 陈宇学;;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J];理论视野;2010年08期
9 曹湘洪;;与高校携手共创大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新局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07期
10 ;张昌平市长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率先构筑创新型城市[J];厦门科技;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宏伟;;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森;刘胥;;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钦天钧;;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我国自主创新产业化的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邵汉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5 ;加强自主创新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建设强市名城提供科技支撑[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6 唐启国;;自主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杨学津;;山东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绩效评价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俊如;;自主创新与科学储备探讨[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吴翠花;李万县;王新平;万威武;;基于自主创新战略的和谐社会科技系统发展机制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于维栋;;建设创新型国家与自主创新产业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国栋;自主创新铸就河北产业高地[N];河北日报;2006年
2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贵州[N];贵州日报;2007年
3 记者 赖名芳;保护版权就是保护民族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颜廷标;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区域意味着什么[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自主创新 加快益阳发展[N];益阳日报;2006年
6 金振蓉;又好又快离不开自主创新[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实习生 陈仕艳;自主创新“升级”国家发展战略核心[N];工人日报;2007年
8 本报特派记者 钮怿;自主创新,中国正在提速[N];文汇报;2007年
9 记者 慎海雄 季明;转变增长方式,浙商如何突破“门槛”[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记者 啸宇;我市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N];西宁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威;知识产权优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夏亚民;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沈能;技术创新的金融安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郭红卫;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李跃;上海生物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6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鲍永安;中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雍兰利;基于创新路径的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实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刘佳;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路径选择[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徐侠;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胡翼琼;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范书琴;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段学民;演化视角下的自主创新导向型公共科技管理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郑少甫;自主创新与我国经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宋利青;FDI技术外溢效应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房婷婷;FDI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崔毅;FDI对自主创新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李兴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余静;FDI对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3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26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