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制造业20个不同集聚度行业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制造业20个不同集聚度行业的实证研究
【摘要】:利用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不同集聚度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高集聚度行业应逐步放宽对FDI的限制,发挥规模效应;中集聚度行业通过市场竞争效应推进行业自主创新;低集聚度行业应利用FDI先进技术实现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FDI对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地位的影响”(项目编号:12YJA790068) 2012年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含量测度视角下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12WG15)
【分类号】:F224;F424.3;F83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不断涌入,产业集聚现象愈发凸现。冼国明、文东伟(2006)从制造业总资本和外商资本的地区分布中发现,FDI与制造业在东部沿海集聚有着明显正的关联性。赵伟、张萃(2007)也分析了不同集聚度的产业1999-2003年FDI渗透率对产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2 盖骁敏;;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FDI溢出效应分析[J];东岳论丛;2010年09期
3 冼国明;文东伟;;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4 赵伟;张萃;;FDI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基于20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军;胡晨光;;长三角的产业集聚及其省区特征、同构绩效——一个基于长三角产业集聚演化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陈静红;;宁波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制造业数据实证检验[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3 苏李;臧日宏;;FDI与产业集聚的互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视角[J];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4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5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6 袁冬梅;魏后凯;;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11年12期
7 胡霞;;产业特性与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2期
8 张廷海;;跨国公司FDI的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基于东道国产业集群竞争的博弈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4期
9 陈健;;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地区专业化空间演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10 蒋媛媛;;中国发展转型中地区专业化格局的演进[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家庭;曹清峰;;FDI与产业集聚: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建吉;全球技术网络及其对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利民;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李文启;我国地方政府开放程度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陈晓华;产业出口复杂度演进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胡士强;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陶敏;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朱志平;区域二重开放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5 楼蔚;金融集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黄彦君;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7 王冠;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卢梦华;FDI诱导的产业集聚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汪海波;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鹏;天津市制造业FDI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小涓,李蕊;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2 赵伟;经济全球化:我国从中得到的利益与面临的问题[J];国际经贸探索;1999年01期
3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4 赵伟;区际开放:左右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J];经济学家;2001年05期
5 黄玖立;李坤望;;对外贸易、地方保护和中国的产业布局[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6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7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9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10 江锦凡;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J];世界经济;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2 李平;盛丹;;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与东道国的自主创新[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1期
3 孟祺;;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4 李平;许家云;;海归型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J];科技与经济;2011年02期
5 梁琦;詹亦军;;产业集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6 陈柳;;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7 蒋满元;;运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王人辉;;模块化与信息产业集聚的内在联系[J];经济师;2006年03期
9 高鸿鹰;武康平;;技术密集与产业集聚:基于技术能力视角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10 夏荣坡;;产业集聚的动态报酬递增机制及其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靖烨;;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影响因素:基于高科技企业的视角[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栋;韩伯棠;;美国康州产业集聚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启示[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久美;尹希果;;立足IPS的产业集聚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静文;;中国国内产业转移能否模仿“雁行模式”[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延吉;;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德春;张长征;林丽;;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朱斌;李琳;;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研究——以福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娜;许相敏;方志耕;;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万朝;仪征沿江迎来高新产业集聚热[N];新华日报;2007年
2 欣怡;张北:打造优势产业集聚经济区[N];中国特产报;2009年
3 记者 李蔓;点亮深圳产业集聚地[N];中国黄金报;2005年
4 何运平邋匡湘鄂 卢舜辉;广东惠州力推高端产业集聚基地建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张从春;邳州成出口胶合板产业集聚监管示范区[N];国际商报;2008年
6 记者 张德利;3年内建成川东北产业集聚中心[N];南充日报;2008年
7 首席记者 刘长军;我市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N];盘锦日报;2009年
8 记者 潘峰;池州承接转移加速产业集聚[N];安徽日报;2010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景小华 实习生 彭文蕊;粤产业扩散趋势加剧[N];南方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正喜;培育骨干企业 力促产业集聚[N];徐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荣;农业产业集聚的效应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吴文元;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王红姝;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飞;重庆摩托车产业集聚的技术创新优势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陈彦;中国省际财政竞争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谷成;产业集聚与广西城市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4 敖娟;产业集聚效应与湖北汽车产业再造[D];广西大学;2004年
5 王e,
本文编号:1263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263721.html